新型翘板开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34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18
一种新型翘板开关结构,包括壳体、底座及翘板组件,壳体与底座连接,翘板组件设置于底座内,翘板组件包括导电翘板、第一接触块、第二接触块及摆动件,第一接触块与第二接触块分别设置于导电翘板的两端,摆动件的一端与壳体铰接,摆动件的另一端与导电翘板相抵持,导电翘板上设置有两个抵持凸起部,摆动件位于两个抵持凸起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翘板开关结构通过在导电翘板上设置两个抵持凸起部,从而能够在摆动件的摆动过程中,通过抵持凸起部带动导电翘板进行转动,由此能够提高导电翘板的转动力,使得导电翘板能够快速与第一接触块或第二接触块进行分离,由此实现通电状态下导电翘板的快速分断操作,使得整体电路控制更加稳定。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翘板开关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开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翘板开关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常用的家用电器上,经常会使用到翘板开关进行通断电控制。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翘板开关银点连接结构10,包括连接片11及位于连接片11两端的两个接触点12,可见,通过分别对连接片11两处的斜面结构13进行按压,从而使连接片11进行偏摆,进而实现分别对两个接触点12的连接。
[0003]然而,现有的翘板开关银点连接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0004]1、在电路导通后,连接片11与接触点12的接触部位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由于连接片11与接触点12上均涂覆有银层,使得产生的热量会导致连接片11与接触点12的接触部位具有一定的粘性,从而导致现有翘板开关银点连接结构在进行通断电切换时,需要将摆动柱14转动到斜面结构13靠近对应的接触点12的位置处,此时,连接片11才具有足够的力与对应的接触点12分离,如此,不但不能够使电路迅速断开,而且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连接片11会发生一定的形变,由此降低开关产品的使用寿命;
[0005]2、现有的翘板开关银点连接结构为了包装连接片11能够与接触点12顺利断开,需要设置较长的斜面结构13,如此,不但会占用开关内部的空间,而且会提高整体的材料成本,使得整体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使开关接触点进行快速分断,且能够有效缩短对应连接结构的长度,使得整体材料成本减低的新型翘板开关结构。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一种新型翘板开关结构,包括壳体、底座及翘板组件,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翘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翘板组件包括导电翘板、第一接触块、第二接触块及摆动件,所述导电翘板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第一接触块与所述第二接触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导电翘板的两端,所述摆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摆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电翘板相抵持,所述导电翘板上设置有两个抵持凸起部,所述摆动件位于两个所述抵持凸起部之间;所述摆动件相对所述壳体进行摆动时,所述抵持凸起部用于与所述摆动件进行抵持,以使所述导电翘板相对所述底座进行转动。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翘板上设置有第一导电触点与第二导电触点,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所述第二导电触点分别位于所述导电翘板的两端,所述第一导电触点用于与所述第一接触块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触点用于与所述第二接触块连接。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块上设置有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触点相对齐设置。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触块上设置有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触点相对齐设置。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抵持凸起部分别位于所述导电翘板的两侧面上。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翘板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底座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动件包括摆杆及摆动触头,所述摆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摆动触头连接,所述摆动触头与所述导电翘板相抵持。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动件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置于所述摆杆内,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摆动触头连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杆上设置两个铰接凸起部,两个所述铰接凸起部分别位于所述摆杆的两侧面上,两个所述铰接凸起部用于与所述壳体连接。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翘板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端子固定块及限位抵持片,所述端子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限位抵持片与所述端子固定块连接,所述限位抵持片上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导电翘板与所述限位凹槽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9]1、本技术的新型翘板开关结构通过在导电翘板上设置两个抵持凸起部,从而能够在摆动件的摆动过程中,通过抵持凸起部带动导电翘板进行转动,由此能够提高导电翘板的转动力,使得导电翘板能够快速与第一接触块或第二接触块进行分离,由此实现通电状态下导电翘板的快速分断操作,使得整体电路控制更加稳定;
[0020]2、本技术的新型翘板开关结构通过设置抵持凸起部,能够有效提高导电翘板的结构强度,由此避免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导致导电翘板发生形变,使得整体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且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斜面结构控制的方式相比,采用在导电翘板上设置两个抵持凸起部的方式,能够有效缩短导电翘板的结构长度,使得整体材料成本降低,且能够减少对应的安装空间,由此使得整体开关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现有的翘板开关银点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新型翘板开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中的新型翘板开关结构的翘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该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地和所有的组合。
[0028]结合图2与图3所示,一种新型翘板开关结构20,包括壳体100、底座200及翘板组件300,壳体100与底座200连接,翘板组件300设置于底座200内,翘板组件300包括导电翘板310、第一接触块320、第二接触块330及摆动件340,导电翘板310转动设置于底座200内,第一接触块320与第二接触块330分别设置于导电翘板310的两端,摆动件340的一端与壳体100铰接,摆动件340的另一端与导电翘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翘板开关结构,包括壳体、底座及翘板组件,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翘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板组件包括导电翘板、第一接触块、第二接触块及摆动件,所述导电翘板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第一接触块与所述第二接触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导电翘板的两端,所述摆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摆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电翘板相抵持,所述导电翘板上设置有两个抵持凸起部,所述摆动件位于两个所述抵持凸起部之间;所述摆动件相对所述壳体进行摆动时,所述抵持凸起部用于与所述摆动件进行抵持,以使所述导电翘板相对所述底座进行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翘板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翘板上设置有第一导电触点与第二导电触点,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所述第二导电触点分别位于所述导电翘板的两端,所述第一导电触点用于与所述第一接触块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触点用于与所述第二接触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翘板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块上设置有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触点相对齐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翘板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块上设置有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顺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红禾朗电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