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可调的电烹锅及该电烹锅所用外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58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可调的电烹锅,包括底座、外锅、内锅及锅盖,外锅设于座底上,外锅底部设有发热盘,内锅装于外锅内且与发热盘接触,发热盘与电源线连接,内锅与锅盖在常态下配合而形成相对密封的烹饪腔;在所述外锅的周向侧壁设有变形槽,在外锅下部还设有位移感应元件,该位移感应元件与电源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外锅的周向侧壁设置有变形槽,降低其刚性,用外锅代替原弹性部件,制造成本低,产品一致性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力可调的电烹锅及该电烹锅所用外锅
技术介绍
现有电烹锅一般包括基座、内锅、外锅及锅盖,外锅设于座底上,外锅底部设有发热盘, 内锅装于外锅内且与发热盘接触,发热盘与电源线连接,当电源线接通后,发热盘可用于对 内锅(及锅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在一般情况下,内锅与锅盖相配合而形成相对密封的烹饪 腔,随着温度的升高,烹饪腔内的压力发生变化,由于内锅的上部被锅盖限位基本不能移动, 在压力作用下,内锅会向下部运动;在现有结构中,外锅与内锅之间的底部位置装设有专门 的弹性部件,当内锅向下压的时候,使该弹性部件发生变形,而触动弹性部件上的感应元件, 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感应元件将发热盘的电源断开而停止加热,内锅内的压力缓慢降低, 当内锅压力降低时,弹性部件的压力也降低,当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感应元件将发热盘 的电源线再次接通用于加热,如此反复,从而使烹饪腔内的压力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现有结构中,存在如下缺陷1、 在现有结构中,需装设专门的弹性部件,导致产品的加工成本增加;2、 现有结构中,弹性部件与发热盘距离较近,当发热盘发热时,必然使弹性部件的温度 升高,由于材料冷态与热态的弹性系数不一样,必然影响到压力控制的精度,使得内锅压力 的一致性差;3、现专用的弹性部件需多个构件组合而成,各构件之间的装配误差也影响到压力控制的 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可调的电烹锅及该电烹锅所用外锅,本技术的 结构简^,产品制造成木低,控制精度高,产品一致性好。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电烹锅所用外锅,在外锅的周向侧壁设有变形槽,所述变形槽为镂空槽或凹槽。木实用 新型中,在外锅上设置变形槽后,使外锅的刚性降低,原专用的弹性部件可用外锅代替。用该外锅装配的压力可调的电烹锅结构是该电烹锅包括底座、外锅、内锅及锅盖,外 锅设于座底上,外锅内侧的底部设有发热盘,内锅装于外锅内且与发热盘接触,发热盘与电 源线连接,内锅与锅盖在常态下配合而形成相对密封的烹饪腔;在所述外锅的周向侧壁设有 变形槽,在外锅下部还设有位移感应元件,该位移感应元件与电源线连接。其工作原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烹饪腔内的压力发生变化,由于内锅的上部被锅盖限 位基本不能移动,在压力作用下,内锅会向下运动,并将压力作用于外锅的底部,由于外锅 上设有变形槽,外锅锅体的弹性增大,外锅的底部向下运动,当外锅底部向下运动达到一定 距离时,外锅下部的位移感应元件将发热盘的电源线断开而使其停止加热,内锅内的压力缓 慢降低,当内锅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感应元件将发热盘的电源线再次接通用于加热,如 此反复,从而使烹饪腔内的压力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本技术的进一歩结构是所述变形槽为镂空槽或凹槽。所述变形槽为多条,沿所述外锅的周向侧壁间断设置。所述各变形槽为水平条状,所述变形槽为至少两圈,相邻两圈中的所述各变形槽在周向 相互错开。或者,所述各变形槽为倾斜条状,所述各变形槽相对于所述外锅轴线的角度相同,且各 变形槽沿外锅周向首尾相接。或者,所述各变形槽为弯折条状,所述各变形槽相对于所述外锅轴线的角度相同,且各 变形槽沿外锅周向首尾相接。该电烹锅还包括有支架,该支架的上端与所述变形槽上部的所述外锅锅体连接,所述位 移感应元件为压力开关,该压力开关设于所述变形槽下部的所述外锅锅体及支架之间。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优点是1、 在外锅的侧壁设有变形槽,使外锅的弹性增加,直接用外锅体代替原有的弹性部件, 使产品的制造成本降低;2、 当发热盘发热时,外锅的弹性变形部分受发热盘影响较小,压力控制的精度高;3、 由外锅代替原弹性部件,其弹性变形部分为单个部件,避免装配误差对压力的影响。附图说明图l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外锅的外形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外锅的外形图;图4是实施例三中,外锅的外形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外锅,3、内锅,4、锅盖,5、发热盘,6、烹饪腔,7、变形槽,8、支架, 9、位移感应元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l、图2所示, 一种压力可调的电烹锅,包括底座l、外锅2、内锅3及锅盖4,外 锅2设于座底1上,外锅2内侧的底部设有发热盘5,内锅3装于外锅2内且与发热盘5接 触,发热盘5与电源线连接,内锅3与锅盖4在常态下配合而形成相对密封的烹饪腔6;在 外锅2的周向侧壁设有变形槽7,在外锅2下部还设有位移感应元件9,该位移感应元件9 与电源线连接,本实施例中,位移感应元件9是压力开关。其中,该电烹锅还包括有支架8,该支架8的上端与变形槽7上部的外锅2锅体连接, 该压力开关设于变形槽7下部的外锅2锅体及支架8之间;所述变形槽7为镂空槽,该变形 槽7为多条且呈倾斜条状,沿外锅2的周向侧壁间断设置,各变形槽7相对于外锅2轴线的 角度相同,且各变形槽7沿外锅2周向首尾相接。其工作原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烹饪腔6内的压力发生变化,由于内锅3的上部被锅盖4限位基本不能移动,在压力作用下,内锅3会向下部运动,并将压力作用于外锅2的底部,由于外锅2上设有变形槽7,外锅2锅体的弹性增大,外锅2的底部向下运动,当外锅2底部向下运动达到一定距离时,外锅2下部的位移感应元件9将发热盘5的电源线断开而使其停止加热,内锅3内的压力缓慢降低,当内锅3压力降低时到一定程度时,外锅2的底 部向上运动,当外锅2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时,位移感应元件9将发热盘5的电源线再次接通 用于加热,如此反复,从而使烹饪腔6内的压力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本实施例在外锅 2上设置变形槽7后,使外锅2的刚性降低,原专用的弹性部件用外锅2代替,使产品的制 造成本降低;同时,当发热盘5发热时,外锅2的弹性变形部分受发热盘5影响较小,压力 控制的精度高;由外锅2代替原弹性部件,其弹性变形部分为单个部件,避免装配误差对压 力的影响。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外锅2周向侧壁上的变形槽7的形状不 同,本实施例中,各变形槽7为弯折条状,各变形槽7相对于外锅2轴线的角度相同,且各 变形槽2沿周向首尾相接,其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外锅2周向侧壁上的变形槽7的形状不 同,本实施例中,各变形槽7为水平条状,变形槽7为至少两圈,相邻两圈中的各变形槽7 在周向相互错开,其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可调的电烹锅,包括底座、外锅、内锅及锅盖,外锅设于座底上,外锅内侧的底部设有发热盘,内锅装于外锅内且与发热盘接触,发热盘与电源线连接,内锅与锅盖在常态下配合而形成相对密封的烹饪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锅的周向侧壁设有变形槽,在外锅下部还设有位移感应元件,该位移感应元件与电源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可调的电烹锅,包括底座、外锅、内锅及锅盖,外锅设于座底上,外锅内侧的底部设有发热盘,内锅装于外锅内且与发热盘接触,发热盘与电源线连接,内锅与锅盖在常态下配合而形成相对密封的烹饪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锅的周向侧壁设有变形槽,在外锅下部还设有位移感应元件,该位移感应元件与电源线连接。2、 如权利要求l所述压力可调的电烹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槽为镂空槽或凹槽。3、 如权利要求2所述压力可调的电烹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槽为多条,沿所述外锅的周向侧壁间断设置。4、 如权利要求3所述压力可调的电烹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变形槽为水平条状。5、 如权利要求4所述压力可调的电烹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槽为至少两圈,相邻两 圈中的所述各变形槽在周向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玉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