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6418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壳体结构,用以收容至少一第一装置、至少一第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结构包括:一本体;以及一调整组件,可于一第一状态与一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地设置于该本体之内,当该调整组件位于该第一状态时的该第一装置设置于该本体与该调整组件之间,当该调整组件于该第二状态时的该第二装置设置于该本体与该调整组件之间。(*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壳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壳体结构,特别是涉及在一调整组件的切换下、可于同一位置上针对两种具有不同尺寸的装置进行收容的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就一般计算机用壳体结构而言,其多半采固定式空间的方式来对于软驱、光驱、硬驱等设备加以收容,特别是针对目前的小型化主机结构更是如此(仅能配置有单一软驱、单一光驱)。若要额外加装其它或相同(如两台光驱并存)的设备时,外接便成为唯一的选择方式。相对而言,此一固定式空间的壳体结构是不具有模块化的设计要求。新型新型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用途的壳体结构,通过一调整组件的变换可在同一收容位置上对于两种具有不同尺寸的电子装置进行更换。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螺丝而可对于软驱、光驱等储存设备进行锁固的壳体结构,使用者可经由该调整组件的位置变换而可轻易地对于软驱、光驱进行定位。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壳体结构,用以收容至少一第一装置、至少一第二装置,该壳体结构包括:一本体;以及一调整组件,可于一第一状态与一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地设置于该本体之内,当该调整组件位于该第一状态时的该第一装置设置于该本体与该调整组件之间,当该调整组件于该第二状态时的该第二装置设置于该本体与该调整组件之间。本技术还包括一种壳体结构,用以收容至少一第一装置、至少一第二装置,该壳体结构包括:一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合部;以及一调整组件,以可于一第一状态与一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方式设置于该本体上,当该调整组件位于该第一状态时的该第一装置设置于该第一接合部与该调整组件-->之间,当该调整组件于该第二状态时的该第二装置设置于该第一接合部与该调整组件之间。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包括有一本体及一调整组件的壳体结构,在通过一调整组件的切换下,该本体可在同一位置上针对两种具有不同尺寸的一第一装置、一第二装置进行收容。该调整组件以可于一第一状态与一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方式设置于该本体上,当该调整组件位于该第一状态时,该第一装置可设置于该第一接合部与该调整组件之间;当该调整组件于该第二状态时,该第二装置可设置于该第一接合部与该调整组件之间。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提出的壳体结构B的外部结构立体图;图1B为图1A中的壳体结构B在另一组合状态下的外部结构立体图;图1C为图1A中该壳体结构B在又一组合状态下的外部结构立体图;图2A为图1A中的外盖C移除后的壳体结构B的内部结构立体图;图2B为图1B中的外盖C移除后的壳体结构B的内部结构立体图;图2C为图1C中的外盖C移除后的壳体结构B的内部结构立体图;图3A为图2A中的调整组件2的立体图;图3B为图3A中的调整组件2在另一观察角度下的立体图;图4A及图4B为图2中的调整组件2自该本体1分离后的立体图;图5A为图2A中的第一装置(E1/E1)移分离的立体图;图5B为图2B中的第二装置(E2)移除后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A、图1B、图1C。图1A为本新型壳体结构B的外部结构立体图,图1B表示图1A中的该壳体结构B在另一组合状态下的外部结构立体图,图1C表示图1A中的该壳体结构B在又一组合状态下的外部结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的该壳体结构B主要应用在计算机主机、服务器或其它相类似的产品上。如图1A所示,具有一外盖C包覆的该壳体结构B主要安装有两第一装-->置E1/E1(例如:软驱);而图1B与图1A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该第一装置E1/E1被置换为一第二装置E2(例如:光驱);图1C表示将图1A中的两第一装置E1/E1被置换为一第三装置E3(例如:硬驱)。请参阅图2A、图2B、图2C。图2A、图2B、图2C分别表示图1A、图1B、图1C中的外盖C被移除后的该壳体结构B内部的结构图。由图2A、图2B、图2C可看出,该壳体结构B主要包括有一本体1及一调整组件2,该调整组件2以可分离方式设置于该本体1上。由图2A可知,该本体1用以做为一基座,通过该本体1对于计算机相关设备(例如:主机板、电源供应器、储存设备及适配卡等)进行承载、定位,并且在该本体1上具有一第一接合部11及多个第二接合部12(请参阅图4),该第一接合部11以直立方式设置于该本体1的一侧,而该第二接合部12设置于该本体1的底侧。该调整组件2以可于一第一状态I-I(图2A)与一第二状态(II-II(图2B)之间进行切换的方式,如此便可在同一位置上对于两第一装置E1(图2A)或一第二装置E2(图2B)或一第三装置E3(图2C)进行定位。该第一装置E1在尺寸上不同于该第二装置E2’,在本实施例中的该第一装置E1以3.5英寸的软驱为代表,该第二装置E2以5.25英寸的光驱为代表,该第三装置E3以3.5英寸的硬驱为代表。由图3A、图3B可知,该调整组件2实质上由一主板21、两侧翼板22、23所构成的具有一开口200的一U型断面构件。在本实施例中。该主板21以一体成型方式设置于两翼板22、23之间,并且该开口200位于两翼板22、23的自由端部之间。在该主板21上形成有多个弹性构件210、多个第一导块211及多个第二导块212,其中,多个第一导块211与多个第二导块212之间以相反方向凸出于该主板21,并且在各翼板22、23上分别以相等间隔方式形成有多个定位孔220、230。请参阅图4A及图4B,图4A及图4B表示将该调整组件2自该本体1移除后的立体图。多个第二接合部12为一卡勾结构,各第二接合部12以直线状排列且相互间隔方式设置于该本体1的底侧,并且各第二接合部12的位置分别相对于该翼板22的多个定位孔220及该翼板23的多个定位孔230的位置。-->请参阅图5A、图5B。图5A为将图2A中的两第一装置E1/E1自该本体1移除后的立体图,图5B表示将图2B中的该第二装置E2’自该本体1进行移除后的立体图。如图5A所示,当该调整组件2通过其翼板22上的多个定位孔220分别卡合于各第二接合部12时,该调整组件2便以该第一状态I-I的方式稳固地定位于该本体1上,即,该调整组件2的该主板21上的多个第一导块211面对于该第一接合部11,或是该调整组件2的开口200背向于该第一接合部11。如此一来,当对于两第一装置E1/E1以依序、独立或同步方式进行设置时,各第一装置E1可经由多个第一导块211的导引而进入其适当的区间,并且在多个弹性构件210的压迫下及多个定位组件3的卡合作用下稳固地设置于该第一接合部11与该调整组件2之间。如图5B所示,当该调整组件2通过其翼板23上的多个定位孔230分别卡合于各第二接合部12时,该调整组件2便以该第二状态II-II的方式稳固地定位于该本体1上,即,该调整组件2的该主板21上的多个第二导块212面对于该第一接合部11,或是该调整组件2的开口200朝向于该第一接合部11。如此一来,当进行该第二装置E2的设置时,该第二装置E2可在多个第二导块212的导引作用下而进入该两翼板22、23之间,并且在多个弹性构件210的压迫下及多个定位组件3的卡合作用下稳固地设置于该第一接合部11与该调整组件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壳体结构,用以收容至少一第一装置、至少一第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结构包括:一本体;以及一调整组件,可于一第一状态与一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地设置于该本体之内,当该调整组件位于该第一状态时的该第一装置设置于该本体与该调整组件之间,当该调整组件于该第二状态时的该第二装置设置于该本体与该调整组件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调整组件为一U型断面构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还包括有至少一第一接合部,当该调整组件位于该第一状态时的该第一装置设置于该第一接合部与该调整组件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还包括有至少一第一接合部,当该调整组件于该第二状态时的该第二装置设置于该第一接合部与该调整组件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还包括有至少一第二接合部,该调整组件以可分离方式设置于该第二接合部之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置在尺寸上小于或大于该第二装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置为一软驱。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装置为一光驱。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一第三装置,当该调整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胜雄陈建安
申请(专利权)人:建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