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建中专利>正文

家庭多用节能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191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家庭多用节能锅炉属日常生活用品,是将带有传热介质供热方式锅炉的介质吸热交换室自燃烧室(4)中分离、以含环柱状介质容器(9)的方式置入烟道(7)内,在其内烟道(13)入口处设控制阀(8),在炉口(5)之上设有支承辅件和隔热堵盖(6、18),燃烧室还可制成双室(4、26)或兼有加水套(21、19、27)。本炉既可作为家庭生活用直接热源、又可以热水供暖,兼有燃烧充分、高效供热、转换方便、结构紧凑、大小咸宜的特点。(*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供热用炉,主要涉及兼有不同生活供热功能的新型炉体。公知供热用炉已有多种型式,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形成许多炉体结构,尤其在一般生活供热方面,因需求多样,条件各异,虽然结构大都并不复杂,功能各有所长,但往往多有难得兼顾之憾。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可具有不同使用目的兼容性较好的生活用炉。本实用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家庭多用节能锅炉,包括炉体、炉膛、位于炉膛上部的燃烧室,与燃烧室相联的热交换室,包容传热介质、与热交换室相联、并以部分表面参与形成该热交换室的介质容器及其进出口,与炉体相联的燃余气体排出烟道,可导入二次进风与炉体相联的二次进风系统,位于燃烧室顶部、可向外界直接提供燃烧热能的炉口,位于炉膛下部与炉体相联、支承燃煤的炉条,容留燃余灰杂的灰室,添加燃煤的炉门,以及各部件间的联接固定部件和工作使用辅件。其中,所述热交换室为本炉与容器内传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主要场所,位于所述烟道之中,且热交换介质容器的介质受热部分含有轴线与烟道方向一致、环柱状或类似环柱状的部分;所述燃烧室还有与上述环柱状传热介质容器所形成的内烟道一端相通的出口;烟道则与燃烧室处炉体相联、环绕于炉口四周、并包容环柱状容器;在环柱状交换室内烟道入口处,设可控制其通断的调节机构。这样,与容器内传热介质供热交换的主要场所设于与燃烧室紧邻的烟道之内,既有利于实现燃烧室结构的优化,也有利于提高燃烧热的充分利用,有利于炉体燃烧室和热交换室各自的设计,达到各自较高的工作指标。热交换介质环柱状的吸热端,则有利于提高介质的热量吸收。燃烧室上部设有两种出口,则为燃烧热的输出提供了不同的方式,并有可能分别发挥各自所联部分的供热优势。环绕于两出口外侧面的烟道,可将不同供热形式的燃余气体皆导至烟道排出。所述环柱状容器内烟道入口通断的控制部件,则可灵活选择本结构实际工作方式。如此本结构尽管具有不同的功能,但通过转换调节控制部件,可以使其按有利条件设计的各燃烧供热组合发挥作用,从而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在所述炉口上方的炉体和烟道侧壁的相应位置留有安放接受本炉供热的受热体的缺口、和支撑受热体辅助的部件,以及可补足所述烟道壁炉口位置相应缺口的隔热堵盖。这样,活动封盖呈开启状态,所述内烟道入口处控制阀则以截断燃烧室与换热室环柱内通道的通路相配合,即可实现向外界直接提供热能的使用方式,相反则是以传热介质供热为主的工作方式。从而实现了工作方式的转换。本技术所述燃烧室上部侧壁制成带有隔层的内外双室形式,并有控制通往外室通道的控制部件。这样,隔层处于燃烧室内部,便于通过所形成通道控制燃气流和动燃烧,适应对热能输出及不同燃煤的需要;同时位于内部的隔层有利于形成室内的高温点和燃烧紊流。在外室不通、隔层仅作为燃烧室外壁时有利于集中火力。本技术在所述带有隔层的燃烧室外壁或内外壁设有与所述环柱状介质容器相通的水套。这样,在不影响燃烧室工作状态条件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传热介质受热端的热交换。本技术还可在燃烧室内壁设制与环柱状容器内腔相通的水套,借以提高供热介质的工作温度。本技术在环柱状通道内还可增设容纳传热介质的管路,借以进一步提高热交换面积。本技术在炉侧设有贮物柜以方便使用。本技术可以是上述各种方案的合理组合,以满足多种场合的不同使用需求。附图给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附图说明图1为燃炉纵剖面;图2为热水供暖状态燃炉示意;图3为外水套燃烧室炉纵剖面;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5为双水套燃烧室炉结构;图6为图5的B-B剖视;图7为单水套燃烧室炉示图。图中1、灰室(煤灰斗) 2、炉排 3、(炉膛)层燃室 4、空间燃烧室5、火口(上火口) 6、炉灶圈(火圈) 7、外烟道(上火口烟道) 8、控制阀9、卧式水套(付水套) 10、进水口 11、对流管束 12、出水口(供热水口)13、对流热交换室 14、调节阀 15、侧口 16、炊具柜 17、煤仓室(储煤箱) 18、隔热盖 19、外水套 20、灶口 21、内水套 22、内外水套联管23、环柱控制阀把手 24、外室入口 25、实心隔套 26、外室 27、主水套28、环状控制阀 29、炉体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为基本炉型,传热介质受热端全部位于烟道7之内,燃烧室易于保持较少的热输出损失。如图1、2。本例设有常规炉体29,炉膛3和炉体的其它辅助结构。其上部燃烧室呈逐渐收敛的曲面,在燃烧室上部正中设有火口5,火口四周侧面向上逐渐开放成受热承接口20。如与炊用锅底相仿的形状的灶口,并制有可封堵该口的绝热盖18,也可在原锅圈6上直接压放水锅或取用温水的水箱之类容器,以吸收灶口余热。在燃烧室侧的炉体上设有由内向外斜向向上然后折为水平的通道13,通道内入口处设有阀8,通道壁与环柱状的水套9相联,在其末端亦设有控制环柱内孔通道通断的阀片14。在火口5之上炉体与环柱状水套相应处侧壁形成与烟道7相通的火口上方空间,并沿环柱状水套延伸的方向水平延伸,在水套四周之处包容之,形成本例的烟道7。由阀14控制的水套末端亦在烟道之内,本水套内还设有垂直水套轴向的水管11,水管亦与水套联通,在水套末端设有由烟道内引出的水管接头12。至此完成了本例的主要结构的说明。工作时,燃烧形成后,若用于由火口5直接向外供热,则相应关闭阀8和14,使水套内孔与燃烧室成断路,火焰热量由火口向上自灶口输出,燃余气体自灶口之侧的烟道7排出。因燃烧热量集中于灶口,没有其它输出,有利充分燃烧,发挥燃烧室本身潜力,提高燃烧效率。当以隔热盖18封堵灶口,开通阀8、14后,即形成本炉以水传热输出的工作方式。此时,因水套内外双向受热,增大了吸热比面积,有利于提高向水传热的效率,使本炉高效工作。第二实施例燃烧室上部侧壁为双层,如图3、4,其内层为实心,外层制成中空水套19,并与如例一所述环柱状水套9相通,内层与外水套间的间隙,作为外室26与其下燃烧室侧壁的环形槽相联,在环槽内壁设有径向通道24与燃烧室4相通。在环槽中还设有与该处内壁滑动配合、 在竖直方向尺寸大于所述径向通道24的相应尺寸的环状调节阀(28),在环状阀内侧面与径向通道24相应处设有不小于径向通道相应圆周方向尺寸的径向凹入。同时,径向通道在与环状阀相邻圆周位置、圆周方向的尺寸总和应小于该周长之半;环状阀凹入部分亦与此相应。在环状阀外表面设有伸出炉体的把手23,可作为操作手柄。本例其余结构均与上例一致。只是此时环柱状水套内烟道13入口处的阀已被省去。本例增强了传热介质水的吸热面积,该部分燃烧室壁所以制成双层,其内层火套可抑制外层水套的吸热作用对燃烧的影响,并有储热集中燃烧室内部火力的作用。此种结构更适用于直接供热和介质供热分别需求量皆较高的情况。第三例为双水套燃烧室型,如图5、6,本例燃烧室基本结构同例二,只是燃烧室的内层亦制成水套,本结构进一步强化了传热水介质对燃烧热的吸收。本炉较适合实现大面积供暖(或采暖负荷较高的用户,可供热量最高可达17万大卡/小时的情况。供热的控制仍可用烟道13两端的控制阀8、14,燃烧室4与外室直接相通。第四例为单水套燃烧室,如图7,即燃烧室与水套内壁构成一体,作为一种简化结构,其大小、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家庭多用节能锅炉包括炉体,炉膛,位于炉膛上部的燃烧室,与燃烧室相联的热交换室,包容传热介质、与热交换室相联、并以部分表面参与形成该热交换室的介质容器及其进出口,与炉体相联的燃余气体排出烟道,可导入二次进风、与炉体相联的二次进风系统,位于燃烧室顶部可向外界直接提供燃烧热能的炉口,位于炉膛下部与炉体相联支承燃煤的炉条,容留燃余灰杂的灰室,添加燃煤的炉门,以及各部分间的联接固定部件和工作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室(13)为本炉与容器内传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主要场所、位于所述烟道之中,且热交换介质容器的介质受热部分含有轴线与烟道方向一致的、环柱状或类似环柱状的部分(9);所述燃烧室还有与该环柱状部分所形成的内烟道(13)一端相通的出口(15);烟道(7)则与燃烧室处炉体相联、环绕于燃烧室炉口(5)四周、并包容环柱状质容器(9);在环柱状交换室内烟道入口处,设可控制其通断的调节机构(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中苏滨张国燕程志刚王晋安英吴玉庭
申请(专利权)人:许建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