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3929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12:32
光装置(30)具备发光装置(10)和传感器装置(20)(受光元件(220))。发光装置(10)具备基板(100)、多个发光元件(140)和多个透光部(154)。基板(100)具有第1表面(102)和第2表面(104)。第2表面(104)位于第1表面(102)的相反侧。多个发光元件(140)位于基板(100)第1表面(102)侧。多个透光部(154)分别位于相邻发光元件(140)间。发光装置(10)借助多个透光部(154)具有透光性。来自多个发光元件(140)的光主要从基板(100)第2表面(104)输出。抑制了从各发光元件(140)发出并朝向基板(100)的第1表面(102)外侧漏出的光量。

Optica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开发了具有透光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了透光性OLED的一例。该OLED具备基板、第1电极、有机层和多个第2电极。第1电极和有机层依次层叠在基板上。多个第2电极在有机层上呈条纹状配置。来自OLED的外部的光能够透过相邻的第2电极之间的区域。由此,OLED具有透光性。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透光性OLED安装于汽车的后车窗。这种透光性OLED能够作为汽车的标识灯、例如高位刹车灯发挥功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937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9706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1951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所述,近年来开发出了具有透光性的OLED作为发光装置。在一定的用途(例如,汽车的尾灯)中,这种发光装置有时与具有受光元件(例如,光电二极管(PD))的装置(例如,光传感器或摄像装置)一起使用。在该情况下,需要尽量抑制由从发光装置发出的光引起的受光元件的误检测。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作为一例,列举抑制由从发光装置发出的光引起的受光元件的误检测。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光装置,其具备:基板;多个发光部,它们位于所述基板,分别包括第1电极、有机层和第2电极;透光性的绝缘层,其在所述多个发光部中的相邻的发光部之间覆盖各第1电极的端部;以及受光元件,所述绝缘层从相邻的发光部中的一个发光部的第1电极的端部到另一个发光部的第1电极的端部连续地设置,相邻的发光部之间的各第2电极的端部位于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绝缘层重叠的区域包括作为透光区域发挥功能的区域。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光装置,其具有:基板;发光部,其位于所述基板,并且包括第1电极、有机层和第2电极;透光性的第1绝缘层,其在所述多个发光部中的相邻的发光部之间覆盖第1电极的端部,并且具有锥面;透光性的第2绝缘层,其位于所述发光部的与所述基板相反的一侧,覆盖所述第1绝缘层,并且具有沿着所述基板的表面;以及受光元件。附图说明上述的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可以通过以下说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及其附带的附图进一步明确。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光装置的图。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光装置的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发光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图3和图3中示出的发光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图。图6是将图5的区域α放大的图。图7是示出比较例的发光装置的剖视图。图8是用于说明图7中示出的发光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图。图9是将图8的区域β放大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发光装置的配光分布的详情的图。图11是针对实施方式3的发光装置(图4)和比较例的发光装置(图7)分别示出向发光面的相反侧漏出的光的量的模拟结果的图。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发光装置的剖视图。图13是用于说明图12中示出的发光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图。图14是针对实施方式4的发光装置(图12)和比较例的发光装置(图7)分别示出向发光面的相反侧漏出的光的量的模拟结果的图。图15是示出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俯视图。图16是从图15中去除了第2电极的图。图17是从图16中去除了绝缘层的图。图18是图15的B-B剖视图。图19是图15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采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全部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光装置30的图。光装置30具备发光装置10和传感器装置20(受光元件220)。发光装置10具备基板100、多个发光元件140和多个透光部154。基板100具有第1表面102和第2表面104。第2表面104位于与第1表面102相反的一侧。多个发光元件140位于基板100的第1表面102侧。多个透光部154分别位于相邻的发光元件140之间。发光装置10借助于多个透光部154而具有透光性。图1所示的发光装置10具有与采用图3之后的图在后面详述的发光装置10同样的结构。如采用图3之后的图在后面详述的那样,来自多个发光元件140的光主要从基板100的第2表面104输出。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从各发光元件140发出并从基板100的第1表面102侧漏出的光的量。传感器装置20设置于发光装置10的周围。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传感器装置20位于基板100的第1表面102的斜前方,具体而言,从与基板100平行的方向观察时位于第1表面102侧,且从与基板100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位于与第1表面102和第2表面104不重叠的位置。在另一例子中,传感器装置20也可以位于基板100的第1表面102的正面,或者也可以位于基板100的第1表面102与第2表面104之间的侧方。此外在又一例子中,传感器装置20也可以位于基板100的第2表面104的斜前方,具体而言,从与基板100平行的方向观察时位于基板100的第2表面104侧,从与基板100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位于与第1表面102和第2表面104不重叠的位置。传感器装置20进行用于获取光装置30周围的信息的光传感检测。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传感器装置20包括发光元件210和受光元件220。在一例中,传感器装置20可以是测距传感器、特别是LiDAR(LightDetectionAndRanging:激光雷达)。在该例中,发光元件210朝向传感器装置20的外部发出光,受光元件220接收从发光元件210发出并被对象物反射后的光。在一例中,发光元件210可以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元件、例如激光二极管(LD),受光元件220可以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元件、例如光电二极管(PD)。传感器装置20基于光从发光元件210发出之后直到被受光元件220接收为止的时间,能够检测出从传感器装置20至对象物的距离。传感器装置20的受光元件220检测来自传感器装置20的外部的光。因此,为了防止受光元件220的误检测,优选能够尽量抑制从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入射至受光元件220。光装置30能够用作用于进行发光和光传感检测的用途、例如用于汽车的带测距传感器的尾灯。在该例中,发光装置10实现发光的功能,并且传感器装置20实现光传感检测的功能。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由从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引起的受光元件220的误检测。具体而言,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从各发光元件140发出并从基板100的第1表面102侧漏出的光的量。因此,能够抑制从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向装置20(受光元件220)入射。因此,能够抑制由从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引起的受光元件220的误检测。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装置20(受光元件220)位于基板100的第1表面102的正面或斜前方,也能够抑制由从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引起的受光元件220的误检测。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了从各发光元件140发出并从基板100的第1表面102侧漏出的光的量。因此,能够抑制从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向基板100的第1表面102的正面或斜前方漏出。因此,尽管装置20(受光元件220)位于基板100的第1表面102的正面或斜前方,也能够抑制由从发光装置10发出的光引起的受光元件220的误检测。(实施方式2)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光装置30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基板;多个发光部,其位于所述基板,分别包括第1电极、有机层和第2电极;透光性的绝缘层,其在所述多个发光部中的相邻的发光部之间覆盖各第1电极的端部;以及受光元件,所述绝缘层从相邻的发光部中的一个发光部的第1电极的端部到另一个发光部的第1电极的端部连续地设置,相邻的发光部之间的各第2电极的端部位于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绝缘层重叠的区域包括作为透光区域发挥功能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02 JP 2017-0174101.一种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基板;多个发光部,其位于所述基板,分别包括第1电极、有机层和第2电极;透光性的绝缘层,其在所述多个发光部中的相邻的发光部之间覆盖各第1电极的端部;以及受光元件,所述绝缘层从相邻的发光部中的一个发光部的第1电极的端部到另一个发光部的第1电极的端部连续地设置,相邻的发光部之间的各第2电极的端部位于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绝缘层重叠的区域包括作为透光区域发挥功能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具有:第1表面、以及与所述第1表面相反侧的第2表面,所述多个发光部位于所述第1表面侧,所述绝缘层在相邻的发光部之间具有从各第2电极露出的表面,所述绝缘层的所述表面沿着所述基板的所述第2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基板发出的光在所述第2表面侧的光束比从所述基板发出的光在所述第1表面侧的光束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发光部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表面起依次包括所述第1电极、所述有机层和所述第2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部包括沿第1方向相邻的发光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在相邻的发光部之间从各第2电极露出的区域的宽度比相邻的发光部各自的第2电极的宽度大。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关于从所述基板发出的光的配光分布,在与所述第2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第1发光强度,在相对于与所述第1表面垂直的方向倾斜角度φ的方向上具有第2发光强度,在角度φ为0°以上且90°以下的任一角度时,所述第2发光强度与所述第1发光强度的发光强度比为10%以下。7.一种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基板;发光部,其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荒井和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先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