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泰连公司专利>正文

在配合接口处具有阻抗控制的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75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6:48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02)包括模块堆叠体(123)、前外壳(120)和弹簧构件(210)。模块堆叠体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触头模块(122)。模块堆叠体包括突出超出其前侧(164)的多个信号触头(125)。前外壳在前侧机械地联接到模块堆叠体并且围绕信号触头。前外壳限定腔体(132),该腔体接收配合连接器(104)的配合触头(144)以接合信号触头。前外壳可在缩回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沿着电连接器组件的纵向轴线(202)相对于模块堆叠体移动。弹簧构件保持在模块堆叠体与前外壳之间。弹簧构件接合模块堆叠体和前外壳,以朝向伸出位置偏压前外壳。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edance control at mating inte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配合接口处具有阻抗控制的电连接器组件
本文的主题总体上涉及电连接器组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这样的电连接器组件,其配置成在为完全配合和仅部分配合时控制电连接器组件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的配合接口处的阻抗。
技术介绍
一些电气系统(例如服务器系统等)利用连接器组件(例如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来互连电路板(例如母板和子卡)。电气系统可能相对复杂。例如,安装在公共电路板上的多个连接器组件可以与不同电路板上的对应的配合连接器配合。另外,至少一些电路板可以安装到机架的壁,机架将电路板在电气系统内固定就位。当组装电气系统时,连接器组件配合以连接不同的电路板。当第一连接器组件的信号和接地触头接合第二连接器组件的对应的信号和接地触头,并且第一连接器组件的外壳的配合表面紧靠第二连接器组件的外壳的配合表面时,认为两个配合电连接器组件完全配合。配合表面之间的接口代表配合接口。信号和接地触头延伸跨越配合接口。通常,电气系统中的至少一些配合连接器组件可能在电气系统组装时不能完全配合而是仅部分配合。当两个连接器组件的信号和接地触头接合但是外壳的配合表面不相互紧靠时,配合连接器组件被认为是彼此部分配合,在配合接口处产生气隙。配合接口处的气隙可能是各种因素的结果,包括系统内的部件之间的聚合公差、弯曲的电路板、系统的不精确组装等。例如,如果电路板弯曲而不是平面,则安装在弯曲的电路板上的第一连接器可以完全配合到另一电路板上的对应的配合连接器,但是由于弯曲的电路板,与第一连接器相邻的第二连接器的位置会相比第一连接器更远离其他电路板。结果,第二连接器仅能够部分地配合到其他电路板上的对应的配合连接器。尽管连接器组件的部分配合允许信号传输跨越连接器组件,但配合接口处的气隙导致阻抗不连续,这可能相对于在配合接口处没有气隙(或至少在配合接口处具有较小的气隙)的完全配合的连接器组件使信号质量和/或信号强度劣化。例如,阻抗不连续可能导致沿信号路径的一些电能反射回源,而不是跨越连接器组件传输。由配合接口处的阻抗不连续引起的信号劣化可能在高信号传输速度(例如超过10Gb/s的速度)下恶化。仍然需要一种电连接器组件,无论配合连接器组件是否能够完全配合或仅部分配合,其均可以通过改善配合接口处的阻抗控制而在高速度下具有改善的电性能(例如,电信号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模块堆叠体、前外壳和弹簧构件。模块堆叠体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触头模块。模块堆叠体具有前侧和与前侧相对的后侧。模块堆叠体包括突出超出前侧的多个信号触头。前外壳在前侧机械地联接到模块堆叠体并围绕信号触头。前外壳限定沿着前外壳的前端敞开的腔体。腔体配置为通过前端接收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触头以接合。前外壳可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沿着电连接器组件的纵向轴线相对于模块堆叠体移动。弹簧构件保持在模块堆叠体和前外壳之间。弹簧构件接合模块堆叠体和前外壳,并且朝向伸出位置偏压前外壳。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系统的透视图,该电连接器系统包括插座连接器组件和插头连接器组件。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系统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配合的插座连接器组件和插头连接器组件以及处于伸出位置的插座连接器组件的前外壳。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系统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配合的插座连接器组件和插头连接器组件以及处于缩回位置的插座连接器组件的前外壳。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准备联接到模块堆叠体的前外壳。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模块堆叠体的一个触头模块的透视图。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组件的前外壳的后部透视图。图7是根据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组件的一部分的顶部透视图,示出了处于伸出位置的前外壳。图8是根据图7的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组件的一部分的顶部透视图,示出了处于缩回位置的前外壳。图9是根据图7和8中所示的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组件的一部分的截面俯视图。图10是根据图7-9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前外壳的一部分的后部透视图。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组件的前外壳的后部透视图。图12是根据图11的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组件的一部分的特写截面图,示出了处于伸出位置的前外壳。图13是图12中的插座连接器组件的一部分的特写截面图,示出了处于缩回位置的前外壳。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组件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组件的一部分的特写图。图16是根据又一个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组件的模块堆叠体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系统100的透视图。连接器系统100包括第一连接器组件102和第二连接器组件104,其配置为彼此配合以提供跨越连接器组件102、104的导电信号路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组件102是插座连接器组件,在下文中称为“插座连接器组件”和“插座组件”,第二连接器组件104是插头连接器组件,在下文中称为“插头连接器组件”和“插头组件”。插座组件102和插头组件104电连接到相应的第一电路板106和第二电路板108,并用于将第一电路板106和第二电路板108彼此电连接。配合轴线110延伸穿过插座组件102和插头组件104。插座组件102和插头组件104在平行于并沿着配合轴线110的方向上配合在一起。在所示实施例中,当插座组件102和插头组件104配合时,第一电路板106垂直于第二电路板108取向。例如,插座组件102是直角连接器,使得插座组件102的配合端128相对于第一电路板106大致垂直(例如,在直角的五度内或10度内)取向。在图1中,插头组件104是直列式连接器。在替代实施例中,电路板106、108的替代取向是可能的。例如,电路板106、108可以在配合的插座组件102和插头组件104的相对侧上彼此平行地取向。在插座组件102和插头组件104都是直列式连接器(或当两个组件102、104都是直角连接器时)的实施例中,这种平行布置是可能的。插座组件102包括保持多个触头模块122的前外壳120。触头模块122保持为大致彼此平行的堆叠配置。触头模块122限定模块堆叠体123,其被装载到前外壳120中。模块堆叠体123从前外壳120向后突出。可以在模块堆叠体123中提供任意数量的触头模块122。触头模块122各自包括多个信号导体(未示出),其限定通过插座组件102的信号路径。插座组件102包括配合端128和安装端130。由于插座组件102在所示实施例中是直角连接器,因此配合端128大致垂直于安装端130的取向来取向。配合端128在配合操作期间接合插头组件104。安装端130机械地联接并且电气地连接到电路板106。信号导体从安装端130朝向配合端128延伸穿过插座组件102,在安装端130,信号导体端接至电路板106。模块堆叠体123中的触头模块122可以经由安装端130和电路板106之间的引脚组织器136和/或联接夹137相对于彼此固定就位,使得模块堆叠体123形成一体结构。前外壳120还可以将相邻的触头模块122保持在一起。前外壳120具有前端160和与前端160相对的后端162。模块堆叠体123具有前侧164(如图2所示)和与前侧164相对的后侧166。如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前”、“后”、“顶部”和“底部”的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02),包括:模块堆叠体(123),其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触头模块(122),所述模块堆叠体具有前侧(164)和与所述前侧相对的后侧(166),所述模块堆叠体包括突出超出所述前侧的多个信号触头(125);前外壳(120),其在所述前侧机械地联接到所述模块堆叠体并围绕所述信号触头,所述前外壳限定沿着所述前外壳的前端(160)敞开的腔体(132),所述腔体配置为通过所述前端接收配合连接器(104)的配合触头(144)以接合所述信号触头,所述前外壳能够在缩回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沿着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纵向轴线(202)相对于所述模块堆叠体移动;以及弹簧构件(210),其保持在所述模块堆叠体与所述前外壳之间,所述弹簧构件接合所述模块堆叠体和所述前外壳,并朝向所述伸出位置偏压所述前外壳。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06 US 15/889,646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02),包括:模块堆叠体(123),其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触头模块(122),所述模块堆叠体具有前侧(164)和与所述前侧相对的后侧(166),所述模块堆叠体包括突出超出所述前侧的多个信号触头(125);前外壳(120),其在所述前侧机械地联接到所述模块堆叠体并围绕所述信号触头,所述前外壳限定沿着所述前外壳的前端(160)敞开的腔体(132),所述腔体配置为通过所述前端接收配合连接器(104)的配合触头(144)以接合所述信号触头,所述前外壳能够在缩回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沿着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纵向轴线(202)相对于所述模块堆叠体移动;以及弹簧构件(210),其保持在所述模块堆叠体与所述前外壳之间,所述弹簧构件接合所述模块堆叠体和所述前外壳,并朝向所述伸出位置偏压所述前外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2),其中所述前外壳(120)的前端(160)设置为在所述伸出位置中比在所述缩回位置中更加远离所述模块堆叠体(123)的前侧(16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2),其中,响应于所述前外壳(120)的前端(160)在配合操作期间接合所述配合连接器(104)的基部(148),所述前外壳从所述伸出位置朝向所述缩回位置移动,并且所述弹簧构件(210)中的一个或多个压缩或偏转。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2),其中所述弹簧构件(210)是片簧并且接合所述模块堆叠体(123)的前侧(164),以朝向所述伸出位置偏压所述前外壳(12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2),其中所述弹簧构件(210)是片簧,其横向地延伸跨越所述模块堆叠体(123)并且接合所述模块堆叠体中的多个触头模块(12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2),其中所述前外壳(120)从所述缩回位置到所述伸出位置的浮动距离(216)为约0.25mm至约10m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2),其中所述前外壳(120)的腔体(132)从所述前端(160)延伸到所述前外壳的后侧(212),所述前外壳包括护罩壁(408),所述护罩壁延伸超出所述后侧到所述前外壳的与所述前端相对的后端(162),其中所述弹簧构件(210)保持在所述模块堆叠体(123)的前侧(164)与所述前外壳的后侧之间并且接合所述模块堆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J霍宁MJ斯波尔特
申请(专利权)人:泰连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