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护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97491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护套装置,包括一护套外圈组件,护套外圈组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外半圈,外半圈的内侧壁设有多个第一凹槽以及置于相邻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第二凹槽;一护套内圈组件,护套内圈组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内半圈,内半圈的外端面设有多个第三凹槽以及第四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依次对应设置且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之间具有容电缆嵌入的空腔;一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贯穿上下对应设置连接板的第一螺栓以及多个依次贯穿外半圈、第二凹槽、内半圈、第四凹槽的第二螺栓;一电缆孔组件,电缆孔组件包括圆弧板a、圆弧板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防止电缆表面发生摩擦损坏、提高使用牢固度以及稳定性的优点。

A cable sheath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护套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缆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护套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互相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爆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现有的电缆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上、水底,或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聚乙烯是性能优异的电缆绝缘材料,但多数聚乙烯品种塑化温度高,如果加工工艺条件不当,或是在日常生活使用中经常会遇到绝缘破裂或局部有缺陷的情况,而现有的电缆护套在上述情况下会遇到修复困难的问题,并且现有的电缆护套略显笨重。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CN207053092U提出的一种电缆护套,包括半圆状结构护套外圈以及置于护套外圈内部的护套内圈,护套内圈通过螺栓与护套外圈固定连接,该专利存在如下缺点:1、护套外圈采用半圆状结构,电缆卡合在护套外圈与护套内圈相邻两个齿峰之间的空腔内,电缆在空腔内极易发生转动,电缆外表面相互摩擦,容易发生摩擦损坏,缩短电缆的使用寿命;2、螺栓与护套内圈的齿峰固定连接,螺栓与齿峰在拧动过程中,对护套内圈容易产生一个挤压力,使护套内圈的齿峰发生变形,对其它螺栓的拧动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使用牢固度以及稳定性差,相邻两个齿峰之间容易发生尺寸的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止电缆表面发生摩擦损坏、提高使用牢固度以及稳定性的电缆护套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缆护套装置,包括一护套外圈组件,护套外圈组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外半圈,外半圈的两侧端均设有向外水平凸出的连接板,两个外半圈两侧的连接板依次对应设置,外半圈的内侧壁设有多个第一凹槽以及置于相邻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第二凹槽;一护套内圈组件,护套内圈组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内半圈,内半圈的外端面设有多个第三凹槽以及置于相邻两个第三凹槽之间的第四凹槽,第二凹槽与第四凹槽依次对应设置,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依次对应设置且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之间具有容电缆嵌入的空腔;一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贯穿上下对应设置连接板的第一螺栓以及多个依次贯穿外半圈、第二凹槽、第四凹槽、内半圈的第二螺栓;一电缆孔组件,电缆孔组件包括置于各个空腔内的多个电缆孔组,电缆孔组包括置于第一凹槽内开口朝内半圈设置的圆弧板a、置于第三凹槽内开口朝外半圈设置的圆弧板b。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置于上方的内半圈的两侧端分别设有凹口,置于下方的内半圈的两侧端分别设有与凹口卡合设置的凸起。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多个第二螺栓上下对应设置且多个第二螺栓以护套外圈组件的中心呈轴对称设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包括护套外圈组件、护套内圈组件、连接组件以及电缆孔组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传统半圆状结构的外半圈替换成带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外半圈,而内半圈上设有第三凹槽以及第四凹槽,电缆卡合在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之间的空腔内,相接触的电缆之间不会发生转动,避免引起摩擦损坏,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第一螺栓起到将上下外半圈固定在一起,而第二螺栓起到将内半圈与外半圈固定在一起,第二螺栓依次贯穿外半圈、第二凹槽、内半圈、第四凹槽,第二螺栓在拧动过程中不会对内半圈造成挤压损坏,避免影响内半圈与外半圈之间空腔的尺寸,而圆弧板a与圆弧板b的设置进一步起到电缆在空腔内转动的作用,保护电缆外表面。2、上下两个内半圈上的凹口与凸起的设置起到固定连接内半圈的作用,同时便于拆卸,使用灵活度高。3、多个第二螺栓上下对应设置且多个第二螺栓以护套外圈组件的中心呈轴对称设置,使外半圈与内半圈在固定过程中连接更加均匀,保证电缆在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缆护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缆护套装置的电缆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外半圈、2-连接板、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内半圈、6-第三凹槽、7-第四凹槽、8-第一螺栓、9-第二螺栓、10-圆弧板a、11-圆弧板b、12-凹口、13-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种电缆护套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一护套外圈组件,护套外圈组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外半圈1,外半圈1的两侧端均设有向外水平凸出的连接板2,两个外半圈1两侧的连接板2依次对应设置,外半圈1的内侧壁设有多个第一凹槽3以及置于相邻两个第一凹槽3之间的第二凹槽4;一护套内圈组件,护套内圈组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内半圈5,内半圈5的外端面设有多个第三凹槽6以及置于相邻两个第三凹槽6之间的第四凹槽7,第二凹槽4与第四凹槽7依次对应设置,第一凹槽3与第三凹槽6依次对应设置且第一凹槽4与第三凹槽6之间具有容电缆嵌入的空腔;一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贯穿上下对应设置连接板的第一螺栓8以及多个依次贯穿外半圈1、第二凹槽4、第四凹槽7、内半圈5的第二螺栓9;一电缆孔组件,电缆孔组件包括置于各个空腔内的多个电缆孔组,电缆孔组包括置于第一凹槽3内开口朝内半圈设置的圆弧板a10、置于第三凹槽6内开口朝外半圈设置的圆弧板b11。置于上方的内半圈5的两侧端分别设有凹口12,置于下方的内半圈5的两侧端分别设有与凹口12卡合设置的凸起13,上下两个内半圈5上的凹口12与凸起13的设置起到固定连接内半圈1的作用,同时便于拆卸,使用灵活度高。多个第二螺栓9上下对应设置且多个第二螺栓9以护套外圈组件的中心呈轴对称设置,使外半圈1与内半圈5在固定过程中连接更加均匀,保证电缆在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包括护套外圈组件、护套内圈组件、连接组件以及电缆孔组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传统半圆状结构的外半圈替换成带有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的外半圈1,而内半圈5上设有第三凹槽6以及第四凹槽7,电缆卡合在第一凹槽3与第三凹槽6之间的空腔内,相接触的电缆之间不会发生转动,避免引起摩擦损坏,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第一螺栓8起到将上下外半圈1固定在一起,而第二螺栓9起到将内半圈5与外半圈1固定在一起,第二螺栓9依次贯穿外半圈1、第二凹槽4、内半圈5、第四凹槽7,第二螺栓9在拧动过程中不会对内半圈5造成挤压损坏,避免影响内半圈5与外半圈1之间空腔的尺寸,而圆弧板a10与圆弧板b11的设置进一步起到电缆在空腔内转动的作用,保护电缆外表面。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护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护套外圈组件,所述护套外圈组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外半圈,所述外半圈的两侧端均设有向外水平凸出的连接板,所述两个外半圈两侧的连接板依次对应设置,所述外半圈的内侧壁设有多个第一凹槽以及置于相邻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第二凹槽;一护套内圈组件,所述护套内圈组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内半圈,所述内半圈的外端面设有多个第三凹槽以及置于相邻两个第三凹槽之间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第四凹槽依次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依次对应设置且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之间具有容电缆嵌入的空腔;一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贯穿上下对应设置连接板的第一螺栓以及多个依次贯穿外半圈、第二凹槽、第四凹槽、内半圈的第二螺栓;一电缆孔组件,所述电缆孔组件包括置于各个空腔内的多个电缆孔组,所述电缆孔组包括置于第一凹槽内开口朝内半圈设置的圆弧板a、置于第三凹槽内开口朝外半圈设置的圆弧板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护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护套外圈组件,所述护套外圈组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外半圈,所述外半圈的两侧端均设有向外水平凸出的连接板,所述两个外半圈两侧的连接板依次对应设置,所述外半圈的内侧壁设有多个第一凹槽以及置于相邻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第二凹槽;一护套内圈组件,所述护套内圈组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内半圈,所述内半圈的外端面设有多个第三凹槽以及置于相邻两个第三凹槽之间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第四凹槽依次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依次对应设置且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之间具有容电缆嵌入的空腔;一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军苏小芳吴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蓝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