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411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所述扬声器箱包括上壳、与上壳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壳以及收容于收容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收容空间分隔成前腔与后腔,扬声器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振膜与上壳间隔设置形成前声腔,上壳形成有连通前声腔与外界的出声通道,前声腔与出声通道共同构成所述扬声器箱的前腔,上壳包括顶壁、以及自顶壁朝下壳方向延伸并固定扬声器单体的支撑壁,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自顶壁朝下壳方向延伸的分隔壁以及自分隔壁朝支撑壁方向延伸的盖板,分隔壁、盖板及支撑壁围成至少两个相互间隔设置的谐振腔,谐振腔与前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扬声器箱可以有效降低高频谐振峰值和灵敏度,改善所述扬声器箱的声学性能。

Speaker box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peaker box. The speaker box comprises an upper shell, a lower shell cooperating with the upper shell to form a receiving space and a speaker unit in the receiving space. The receiving space is separated into a front cavity and a rear cavity by the speaker unit. The speaker unit includes a vibration membrane for vibration and sound production. The vibration membrane and the upper shell are spaced to form a front acoustic cavity, and the upper shell forms a connecting front acoustic cavity and an external acoustic channel, and the front acoustic cavity and the rear acoustic cavity ar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The sound passage jointly constitutes the front chamber of the loudspeaker box, and the upper shell includes the top wall and the support wall extending from the top wall to the lower shell and fixing the loudspeaker monomer. The loudspeaker box also includes a partition extending from the top wall to the lower shell and a cover plate extending from the partition wall to the support wall. The partition,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support wall are enclosed by at least two resonances arranged at intervals. The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cavity. The speaker box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eak value and sensitivity of high frequency resonance and improve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 of the speaker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箱。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带有语音功能的移动通讯设备,例如:便携式电话、掌上游戏机及手提电脑等。扬声器箱作为语音的播放装置,其设计好坏直接影响移动通讯设备产品的语音性能。为了满足市场对于薄型化及高音质的需求,对扬声器箱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技术中,扬声器箱包括上壳、下壳及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包括振膜,振膜与上壳间隔形成前声腔,出声通道成型与上壳的侧壁,前声腔和出声通道构成前腔,这样的结构会在高频频响产生一个共振峰;随着手机端立体声应用的普及,扬声器不再追求过高的高频频响,而且高频频响(特别是4000Hz至6000Hz)过高会导致声音刺耳、唇齿音尖锐等音质不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箱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可有效降低高频谐振峰值、降低高频频响的扬声器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扬声器箱,包括上壳、与所述上壳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壳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腔与后腔,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上壳间隔设置形成前声腔,所述上壳形成有连通所述前声腔与外界的出声通道,所述前声腔与所述出声通道共同构成所述扬声器箱的前腔,所述上壳包括与所述振膜正对的顶壁、以及自所述顶壁朝所述下壳方向延伸并固定所述扬声器单体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绕设在所述扬声器单体外周,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自所述顶壁朝所述下壳方向延伸的分隔壁以及自所述分隔壁朝所述支撑壁方向延伸的盖板,所述分隔壁、所述盖板及所述支撑壁围成至少两个相互间隔设置的谐振腔,所述谐振腔与所述前腔连通。优选的,所述支撑壁对应所述谐振腔开设有连通所述谐振腔与所述前腔的通孔,所述谐振腔仅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前腔连通。优选的,所述谐振腔与所述出声通道设置在所述扬声器单体的相对两侧。优选的,所述谐振腔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所述分隔壁包括自所述支撑壁远离所述出声通道的一侧朝所述后腔内延伸的第一挡壁、以及自所述第一挡壁远离所述支撑壁的一端朝所述支撑壁的方向分别延伸的第二挡壁与第三挡壁,所述第一谐振腔形成在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二挡壁之间,所述第二谐振腔形成在所述第三挡壁与所述第一挡壁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三挡壁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挡壁的两侧。优选的,所述盖板包括盖设在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二挡壁上的第一钢片、以及盖设在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三挡壁上的第二钢片。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片及所述第二钢片均与所述分隔壁及所述支撑壁超声波密封。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片及所述第二钢片均为片状,且所述第一钢片与所述第一谐振腔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钢片与所述第二谐振腔的形状相匹配。优选的,所述上壳还包括自所述顶壁朝所述下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下壳固定的侧壁,所述侧壁对应所述出声通道的位置开设有出声孔,所述上壳还包括一端抵接所述扬声器单体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出声孔的隔板,所述出声通道形成在所述隔板与所述顶壁之间。优选的,所述通孔与所述谐振腔一一对应,所述通孔包括与所述第一谐振腔连通的第一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谐振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谐振腔靠近所述支撑壁的一端的宽度,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谐振腔靠近所述支撑壁的一端的宽度。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扬声器箱中,通过设置与前腔连通的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可以有效降低高频谐振峰值和灵敏度;同时围成所述第一谐振腔和所述第二谐振腔的分隔壁收容于所述扬声器箱的收容空间内,并位于所述支撑壁的一侧,不占用所述扬声器箱的高度空间,满足扬声器箱轻薄化的设计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扬声器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扬声器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C区域的放大图;图4为图1所示的扬声器箱沿A-A线的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的扬声器箱沿B-B线的剖视图图6为相关技术的扬声器箱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扬声器箱的频响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扬声器箱100,所述扬声器箱100包括上壳1、下壳2、具有振膜31的扬声器单体3、分隔壁4、盖板5、谐振腔10、前声腔20、出声通道30、前腔40及后腔50。所述上壳1用于承载并保护所述扬声器单体3,所述下壳2盖设于所述上壳1并与所述上壳1配合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扬声器单体3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所述扬声器单体3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所述前腔40和所述后腔50。具体的,所述振膜31用于振动发声,所述上壳1与所述振膜31间隔设置形成所述前声腔20,所述上壳1与所述扬声器单体3及所述下壳2配合形成所述后腔50。所述分隔壁4自所述顶壁11朝所述下壳2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盖板5自所述分隔壁4朝所述支撑壁13方向延伸,所述分隔壁4、所述盖板5及所述支撑壁13围成至少两个相互间隔设置的所述谐振腔10,所述谐振腔10与所述前腔40连通。所述上壳1包括与所述振膜31正对的顶壁11、自所述顶壁11朝所述下壳2方向延伸并与所述下壳2固定的侧壁12、自所述顶壁11朝所述下壳2方向延伸并固定所述扬声器单体3的支撑壁13。所述支撑臂13绕设在所述扬声器单体3外周。所述出声通道30形成于所述上壳1,并连通所述前声腔20与外界,所述前声腔20与所述出声通道30共同构成所述前腔40,用于将声音传导至外界。进一步的,所述侧壁12对应所述出声通道30的位置设有出声孔120,所述上壳1还包括一端抵接所述扬声器单体3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出声孔120的隔板14,所述出声通道30形成在所述隔板14与所述顶壁11之间。所述谐振腔10与所述出声通道30设置在所述扬声器单体3的相对两侧。所述支撑壁13对应所述谐振腔10开设有连通所述谐振腔10与所述前腔40的通孔130,所述谐振腔10仅通过所述通孔130与所述前腔10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谐振腔10的数量为两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谐振腔10的数量还可以为其他数量。具体的,所述谐振腔10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谐振腔101和第二谐振腔102,所述分隔壁4包括自所述支撑壁13远离所述出声通道30的一侧朝所述后腔50内延伸的第一挡壁41以及自所述第一挡壁41远离所述支撑壁13的一端朝所述支撑壁13方向分别延伸的第二挡壁42与第三挡壁43,所述第一挡壁41与所述第三挡壁4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挡壁42两侧。所述第一谐振腔101形成在所述第一挡壁41与所述第二挡壁42之间,所述第二谐振腔102形成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箱,包括上壳、与所述上壳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壳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腔与后腔,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上壳间隔设置形成前声腔,所述上壳形成有连通所述前声腔与外界的出声通道,所述前声腔与所述出声通道共同构成所述扬声器箱的前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包括与所述振膜正对的顶壁、以及自所述顶壁朝所述下壳方向延伸并固定所述扬声器单体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绕设在所述扬声器单体外周,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自所述顶壁朝所述下壳方向延伸的分隔壁以及自所述分隔壁朝所述支撑壁方向延伸的盖板,所述分隔壁、所述盖板及所述支撑壁围成至少两个相互间隔设置的谐振腔,所述谐振腔与所述前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箱,包括上壳、与所述上壳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壳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腔与后腔,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上壳间隔设置形成前声腔,所述上壳形成有连通所述前声腔与外界的出声通道,所述前声腔与所述出声通道共同构成所述扬声器箱的前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包括与所述振膜正对的顶壁、以及自所述顶壁朝所述下壳方向延伸并固定所述扬声器单体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绕设在所述扬声器单体外周,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自所述顶壁朝所述下壳方向延伸的分隔壁以及自所述分隔壁朝所述支撑壁方向延伸的盖板,所述分隔壁、所述盖板及所述支撑壁围成至少两个相互间隔设置的谐振腔,所述谐振腔与所述前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壁对应所述谐振腔开设有连通所述谐振腔与所述前腔的通孔,所述谐振腔仅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前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与所述出声通道设置在所述扬声器单体的相对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所述分隔壁包括自所述支撑壁远离所述出声通道的一侧朝所述后腔内延伸的第一挡壁、以及自所述第一挡壁远离所述支撑壁的一端朝所述支撑壁的方向分别延伸的第二挡壁与第三挡壁,所述第一谐振腔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凯华吴军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