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4459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基座、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绝缘基座包括基板、第一凸肋、第二凸肋及第三凸肋。基板、第一凸肋、第二凸肋及第三凸肋之间形成有对接槽。第二电源端子包括第一导电臂、第二导电臂及第一连接臂,第一导电臂包括导电部、盖设部及连接部,导电部插设在对接槽内,盖设部位于对接槽的槽口处并盖设在第三凸肋上,第二导电臂套设在第二凸肋上,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与连接部相连,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与第二导电臂相连。第二电源端子与第一电源端子均位于绝缘基座的第一端并相互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制造,结构较稳固,机械强度高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信号连接
,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连接器作为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也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连接器主要起到保证电流流畅连续地流通,它使设计和生产过程更方便、更灵活,降低了生产和维护成本。现有的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基座、第一组信号端子及第二组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间隔地固定在所述绝缘基座上,然而随着各电子产品的小型化,现有的连接器在追求体积不断变小的同时,却面临着如下问题:由于体积变小而带来的机械强度的降低,一般大尺寸连接器能够承受在配合时使用较大的机械力量不至损坏,而小尺寸连接器却无法承受装配过程中连接器之间的相互摩擦,可能连接器损坏或者破裂,机械寿命大大缩短,甚至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较稳固及机械强度高的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基座、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绝缘基座包括基板、第一凸肋、第二凸肋及第三凸肋;所述第一凸肋及所述第二凸肋均与所述基板相连,并分别位于所述基板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凸肋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凸肋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肋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凸肋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凸肋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基板、所述第一凸肋、所述第二凸肋及所述第三凸肋之间形成有对接槽;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套设在所述第一凸肋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套设在所述第二凸肋上;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包括第一导电臂、第二导电臂及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导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三凸肋上,所述第一导电臂包括导电部、盖设部及连接部,所述导电部及所述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凸肋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导电部插设在所述对接槽内,所述盖设部位于所述对接槽的槽口处并盖设在所述第三凸肋上,所述盖设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电部相连,所述盖设部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二导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二凸肋上,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均位于所述绝缘基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相互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三凸肋设置有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及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对接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三定位槽相连通,所述第三定位槽位于所述第三凸肋背向所述对接槽的一侧,所述第三定位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长度;所述导电部插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盖设部插设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连接部插设在所述第三定位槽内,所述连接部设置有扣接孔,所述扣接孔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扣接相连。优选地,所述基板背向所述对接槽的一侧设置有焊料容纳槽,所述焊料容纳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包括第一卡持臂,所述第一卡持臂位于所述第一凸肋背向所述对接槽的一侧,所述第一卡持臂的第一端朝所述对接槽内弯折延伸形成有第二卡持臂,所述第二卡持臂的一端端部朝背向所述对接槽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一焊接臂,所述第一卡持臂与所述第二卡持臂位于所述第一凸肋位置相对的两侧。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持臂的第二端朝所述第三凸肋弯折延伸形成有第三卡持臂,所述第三卡持臂插入所述第三凸肋内,所述第二卡持臂与所述第三卡持臂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隔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肋设置有环绕所述第一凸肋设置的第一卡持槽,所述第一卡持臂与所述第二卡持臂插设在所述第一卡持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臂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二凸肋背向所述对接槽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端朝所述对接槽内弯折延伸形成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朝背向所述对接槽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凸肋位置相对的两侧。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二端朝所述第三凸肋弯折延伸形成有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插入所述第三凸肋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相连,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三固定部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隔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肋设置有环绕所述第二凸肋设置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插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槽内。优选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三电源端子及第四电源端子,所述第三电源端子与所述绝缘基座相连,所述第三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关于所述绝缘基座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与所述绝缘基座相连,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关于所述绝缘基座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三电源端子与所述第四电源端子相互间隔,所述第三电源端子及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位于所述绝缘基座的第二端,所述绝缘基座的第一端与所述绝缘基座的第二端位置相对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包括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位于所述第一凸肋背向所述对接槽的一侧,所述第一夹持臂的第一端朝所述对接槽内弯折延伸形成有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朝背向所述对接槽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二焊接臂,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位于所述第一凸肋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臂背向所述对接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相连。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之间的配合,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均位于所述绝缘基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相互间隔设置,因而便于制造,避免了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一体成型时,不便于制造的问题。此外,由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包括第一导电臂、第二导电臂及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导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三凸肋上,所述第一导电臂包括导电部、盖设部及连接部,所述导电部及所述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凸肋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导电部插设在所述对接槽内,所述盖设部位于所述对接槽的槽口处并盖设在所述第三凸肋上,所述盖设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电部相连,所述盖设部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二导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二凸肋上,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电臂相连。因而,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绝缘基座之间的连接较稳固,从而使整体结构较稳固,机械强度高,在与对接连接器连接时较好地防撞,电能传输更稳定,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连接器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本技术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本技术连接器的绝缘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本技术连接器的绝缘基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本技术连接器去掉绝缘基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本技术连接器的第一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的本技术连接器的第二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用于与对接连接器连接以进行传输信号,其包括绝缘基座1、第一信号端子2、第二信号端子3、第一电源端子4、第二电源端子5、第三电源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座、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绝缘基座包括基板、第一凸肋、第二凸肋及第三凸肋;所述第一凸肋及所述第二凸肋均与所述基板相连,并分别位于所述基板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凸肋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凸肋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肋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凸肋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凸肋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基板、所述第一凸肋、所述第二凸肋及所述第三凸肋之间形成有对接槽;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套设在所述第一凸肋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套设在所述第二凸肋上;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包括第一导电臂、第二导电臂及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导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三凸肋上,所述第一导电臂包括导电部、盖设部及连接部,所述导电部及所述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凸肋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导电部插设在所述对接槽内,所述盖设部位于所述对接槽的槽口处并盖设在所述第三凸肋上,所述盖设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电部相连,所述盖设部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二导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二凸肋上,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均位于所述绝缘基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相互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座、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绝缘基座包括基板、第一凸肋、第二凸肋及第三凸肋;所述第一凸肋及所述第二凸肋均与所述基板相连,并分别位于所述基板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凸肋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凸肋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肋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凸肋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凸肋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基板、所述第一凸肋、所述第二凸肋及所述第三凸肋之间形成有对接槽;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套设在所述第一凸肋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套设在所述第二凸肋上;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包括第一导电臂、第二导电臂及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导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三凸肋上,所述第一导电臂包括导电部、盖设部及连接部,所述导电部及所述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凸肋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导电部插设在所述对接槽内,所述盖设部位于所述对接槽的槽口处并盖设在所述第三凸肋上,所述盖设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电部相连,所述盖设部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二导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二凸肋上,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均位于所述绝缘基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相互间隔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肋设置有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及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对接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三定位槽相连通,所述第三定位槽位于所述第三凸肋背向所述对接槽的一侧,所述第三定位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长度;所述导电部插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盖设部插设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连接部插设在所述第三定位槽内,所述连接部设置有扣接孔,所述扣接孔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扣接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背向所述对接槽的一侧设置有焊料容纳槽,所述焊料容纳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连通。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包括第一卡持臂,所述第一卡持臂位于所述第一凸肋背向所述对接槽的一侧,所述第一卡持臂的第一端朝所述对接槽内弯折延伸形成有第二卡持臂,所述第二卡持臂的一端端部朝背向所述对接槽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一焊接臂,所述第一卡持臂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亚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