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沟头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1790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沟头防护结构,包括坡面部分为倒锥形的沟头主体,从沟头主体的底部至沟外地表依次衬砌的消能段、陡坡段和进水段,陡坡段为与沟头主体的坡面部分相匹配的倒锥形结构,消能段为与陡坡段底部相接的下凹式池体结构,进水段为水平环绕陡坡段顶部的部分环形;由于陡坡段为倒锥形结构,进水段为环绕陡坡段顶部的部分环形,则沟头来水时,分散的径流均可以通过进水段引流进入陡坡段,并在陡坡段的锥形范围内流向沟底消能段,避免了径流对沟头的冲刷,同时末端消能段又降低了来水能量及冲刷力,使径流平缓流入沟道,减少泥沙淤积,使沟头得到有效防护。

A trench head protec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ench head protectio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trench head body divided into an inverted cone on the slope fac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section, a steep slope section and an intake section are lined sequentially from the bottom of the trench head body to the surface of the trench. The steep slope section is an inverted cone structure matching the slope face part of the trench head body, the energy dissipation section is a concave pool structure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steep slope section, and the intake section is surrounded horizontally. Because the steep slope section is an inverted cone structure and the water intake section is a part of the ring around the top of the steep slope section, the dispersed runoff can flow into the steep slope section through the water intake section, and flow to the energy dissipation sec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gully within the conical range of the steep slope section, thus avoiding the erosion of the runoff to the gully head, whil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section at the end reduces the energy and erosion of the water inflow. Brushing force makes the runoff flow into the channel smoothly, reduces sediment deposition, and effectively protects the ditch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沟头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侵蚀沟防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沟头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受侵蚀沟沟头地形条件影响,沟头径流汇水以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进入沟道,在这一过程中,受水流冲刷等作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沟岸坍塌、沟头前进,致使土地破碎化程度增加,严重危害了当地及下游的农业生产及生态安全。已有的侵蚀沟沟头治理技术多采用在沟头至沟底的集中水线处布设排水沟式结构,并在末端设置消能设施将径流由沟头引至沟底,排水沟式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径流对沟头的冲刷,但易于在排水沟两侧形成裸露边坡,当沟头四周汇水时,难以对沟头及边坡进行防护。因此如何解决四周来水时易冲刷沟头两侧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沟头防护结构,能够避免分散的径流对沟头的冲刷,使沟头得到有效防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沟头防护结构,包括坡面部分为倒锥形的沟头主体,从所述沟头主体的底部至沟外地表依次衬砌的消能段、陡坡段和进水段,所述陡坡段为与所述沟头主体的坡面部分相匹配的倒锥形结构,所述消能段为与所述陡坡段底部相接的下凹式池体结构,所述进水段为水平环绕所述陡坡段顶部的部分环形。优选地,所述陡坡段的下方设有竖向伸入所述沟头主体坡面内的齿墙。优选地,所述沟头主体的坡面部分的坡角不大于45°。优选地,所述进水段沿所述沟头主体的沟缘线向沟外地表延伸2至3m,所述进水段的高度低于四周地表的高度。优选地,所述消能段、所述陡坡段和所述进水段均由石笼堆砌而成。优选地,所述沟头主体的底部设有护坦层,所述护坦层与所述消能段远离所述陡坡段的一端相接。优选地,所述护坦层远离所述消能段的一端向所述沟头主体的底部弯折,并伸入所述沟头主体的底部。优选地,所述沟头主体与所述消能段、所述陡坡段、所述进水段之间均铺设有土工布层和碎石垫层。本技术提供的沟头防护结构,包括坡面部分为倒锥形的沟头主体,从沟头主体的底部至沟外地表依次衬砌的消能段、陡坡段和进水段,陡坡段为与沟头主体的坡面部分相匹配的倒锥形结构,消能段为与陡坡段底部相接的下凹式池体结构,进水段为水平环绕陡坡段顶部的部分环形;由于陡坡段为倒锥形结构,进水段为环绕陡坡段顶部的部分环形,则沟头来水时,分散的径流均可以通过进水段引流进入陡坡段,并在陡坡段的锥形范围内流向沟底消能段,避免了径流对沟头的冲刷,同时末端消能段又降低了来水能量及冲刷力,使径流平缓流入沟道,减少泥沙淤积,使沟头得到有效防护。附图说明图1为沟头防护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的A-A向截面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进水段1、陡坡段2、消能段3、护坦层4、碎石垫层5、土工布层6、坡脚线7、沟缘线8。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沟头防护结构,能够避免分散的径流对沟头的冲刷,使沟头得到有效防护。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沟头防护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的A-A向截面示意图。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沟头防护结构,包括沟头主体,沟头主体的坡面部分为倒锥形,即沟头主体的坡脚线7和沟缘线8之间的部分为倒锥形,也可以为部分倒锥形,从沟头主体的底部至沟外地表依次衬砌有消能段3、陡坡段2和进水段1,消能段3、陡坡段2和进水段1依次相接,陡坡段2设在沟头主体的坡面部分上,陡坡段2为与沟头主体的坡面部分相匹配的倒锥形结构,消能段3设在沟头主体的底部即沟底位置,为下凹式池体结构,进水段1设在沟头主体进水端的地面上,且水平环绕陡坡段2的顶部,为部分环形。其中,坡脚线7为沟坡与沟底的区分线,沟缘线8为沟道与沟外地面的区分线。本技术提供的沟头防护结构,由于陡坡段2为倒锥形结构,进水段1为环绕陡坡段2顶部的部分环形,则沟头来水时,分散的径流均可以通过进水段1引流进入陡坡段2,并在陡坡段2的锥形范围内流向沟底消能段3,避免了径流对沟头的冲刷,同时末端消能段3又降低了来水能量及冲刷力,使径流平缓流入沟道,减少泥沙淤积,使沟头得到有效防护。由于自然形成的侵蚀沟沟头断面通常较为陡峭,具体施工时,需要先对侵蚀沟的沟头处削坡整形成锥形,形成沟头主体,再依次衬砌消能段3、陡坡段2和进水段1。进一步地,在陡坡段2的下方优选设有竖向伸入沟头主体坡面内的齿墙,以增加陡坡段2的抗滑稳定性,尤其对于陡坡段2较长的情况,应在陡坡段2的下方设有多个齿墙,各齿墙沿沟头主体坡面从上至下间隔设置。另外,为防止沟头主体的坡面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及日后发生坍塌,对沟头削坡处理时优选使沟头主体坡面部分达到自然安息角后再进行陡坡段2等的衬砌;具体地,沟头主体坡面部分的坡角优选不大于45°,具体可以设置在35°左右,以保证陡坡段2的抗滑稳定性。在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沟头防护结构,为保证进水段1的引流作用,避免来水径流绕过进水段1破坏沟头,进水段1可以沿沟头主体的沟缘线8向沟外地表延伸2至3m的范围,且进水段1的高度低于四周地表的高度。进一步地,陡坡段2优选采用石笼堆砌而成,这样在径流流经陡坡段2过程中,径流中的泥沙可以得到沉淀,可以进一步减少进入沟道内的泥沙淤积。另外,消能段3和进水段1也可以均由石笼或生态砌块等堆砌而成,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在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沟头防护结构,在消能段3末端一侧的沟头主体底部优选设有护坦层4,该护坦层4与消能段3末端相接,设置护坦层4可以进一步保护沟底免受水流冲击;其中消能段3末端为消能段3远离陡坡段2的一端。进一步地,护坦层4的末端即护坦层4远离消能段3的一端可以向沟头主体的底部弯折,并伸入沟头主体的底部,可增加护坦层4的稳定性。在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沟头防护结构,在沟头主体与消能段3、陡坡段2、进水段1之间均优选铺设有土工布层6和碎石垫层5,以将消能段3、陡坡段2、进水段1的石笼网箱等与土体隔离,减缓水流冲刷土体,并保持消能段3、陡坡段2和进水段1的整体结构和承载能力。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较为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沟头防护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沟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面部分为倒锥形的沟头主体,从所述沟头主体的底部至沟外地表依次衬砌的消能段、陡坡段和进水段,所述陡坡段为与所述沟头主体的坡面部分相匹配的倒锥形结构,所述消能段为与所述陡坡段底部相接的下凹式池体结构,所述进水段为水平环绕所述陡坡段顶部的部分环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沟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面部分为倒锥形的沟头主体,从所述沟头主体的底部至沟外地表依次衬砌的消能段、陡坡段和进水段,所述陡坡段为与所述沟头主体的坡面部分相匹配的倒锥形结构,所述消能段为与所述陡坡段底部相接的下凹式池体结构,所述进水段为水平环绕所述陡坡段顶部的部分环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陡坡段的下方设有竖向伸入所述沟头主体坡面内的齿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沟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头主体的坡面部分的坡角不大于4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沟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段沿所述沟头主体的沟缘线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献坤崔斌刘肃许晓鸿田立生赵书军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