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沟坡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7808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沟坡及其施工方法,在沟道的坡面上设置多排生态木桩以及草本植物,各排生态木桩沿坡面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每排生态木桩均沿坡面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各排生态木桩之间裸露的坡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平铺秸秆,在相邻各排生态木桩之间设置用于压实秸秆的檀条,檀条沿坡面宽度方向延伸,且檀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生态木桩上;以秸秆和生态木桩作为护坡技术的主要材料,材料来源广泛且质地轻,工艺简单,易于运输和施工,而采用秸秆对坡面覆盖并利用檀条固定后,降低了坡面溅蚀强度,抑制了径流的产生,随着秸秆的腐烂,可逐步改善坡面土壤条件,为植被群落演替创造了条件,因此适用于侵蚀沟道的治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沟坡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沟坡防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沟坡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侵蚀沟是沟蚀所造成的侵蚀地形,受冻胀作用及沟底径流冲刷坡脚的影响,侵蚀沟沟坡极易出现沟岸坍塌和土质流失,导致侵蚀沟道横向扩张,且植被难以存活。目前,针对侵蚀沟沟坡的生态防护技术鲜有报道,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公路路基边坡、河岸边坡的治理,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生态治理技术包括:生态混凝土砌块护坡技术、生态袋护坡技术、植被护坡技术以及工程与植物相结合的护坡技术,但由于侵蚀沟分布零散、单沟工程量少但跨度大以及交通不便、植被难以恢复等问题,上述护坡技术并不适用于侵蚀沟道。因此提供一种适用于侵蚀沟道的护坡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沟坡,其具有就地取材、施工易行、成本低廉,生态效益显著等特点,适用于侵蚀沟道的治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沟坡的施工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沟坡,包括设在沟道的坡面上的多排生态木桩以及草本植物,各排所述生态木桩沿所述坡面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每排所述生态木桩均沿所述坡面的长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沟坡,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沟道的坡面上的多排生态木桩以及草本植物,各排所述生态木桩沿所述坡面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每排所述生态木桩均沿所述坡面的长度方向延伸,各排所述生态木桩之间裸露的所述坡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平铺有秸秆,相邻各排所述生态木桩之间设置有用于压实秸秆的檀条,所述檀条沿所述坡面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檀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生态木桩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沟坡,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沟道的坡面上的多排生态木桩以及草本植物,各排所述生态木桩沿所述坡面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每排所述生态木桩均沿所述坡面的长度方向延伸,各排所述生态木桩之间裸露的所述坡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平铺有秸秆,相邻各排所述生态木桩之间设置有用于压实秸秆的檀条,所述檀条沿所述坡面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檀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生态木桩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沟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木桩为活柳桩,所述生态木桩的顶芽向上设置,且所述顶芽的顶端露出所述坡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沟坡,其特征在于,相邻排所述生态木桩之间的排距为1.0米,每排所述生态木桩内相邻所述生态木桩间的桩距为0.3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沟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本植物为草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沟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沟坡,其特征在于,各排所述生态木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晓鸿杨献坤崔斌刘肃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