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鱼笼生态护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0261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鱼笼生态护脚结构,其由多个沿岸坡纵向排列的钢筋混凝土预制鱼笼榫接形成,包括鱼笼、鱼笼空腔内回填的块石和鱼笼空腔顶的水生植物单元,鱼笼包括前面板、后面板、隔板和底板,前面板、后面板和隔板均固定连接于底板上面,前面板和后面板相互间隔,隔板连接于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前面板和后面板均设有进出口,隔板上设有连通口,鱼笼的各板中间形成空腔,鱼笼的两端部形成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伸出有凸榫,第二安装空间用作与另一鱼笼的凸榫榫接配合的凹榫;水生植物单元设于鱼笼空腔顶部,块石填充于鱼笼空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满足对坡脚防护功能上的要求,又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鱼笼生态护脚结构
本技术涉及内河坡脚防护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预制鱼笼生态护脚结构。
技术介绍
河流岸坡的坡脚防护结构是用来防止水流淘刷及稳定坡脚所采取的防护工程措施。防护结构一般长期浸在水下,材料性能要求能抗水流冲击和耐水性能好,传统的结构材料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浆/干砌块石、抛石等。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浆/干砌块石等传统的硬质防护型式虽然安全性、耐久性比较高,但是其破坏了水体生物链,使得水体中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些防护形式已经不符合河流的生态景观建设和河流治理的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鱼笼生态护脚结构,既能满足对坡脚防护功能上的要求,又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预制鱼笼生态护脚结构,其由多个沿岸坡纵向排列的钢筋混凝土预制鱼笼榫接形成,包括鱼笼、鱼笼空腔内回填的块石和鱼笼空腔顶的水生植物单元,鱼笼包括前面板、后面板、隔板和底板,前面板、后面板和隔板均固定连接于底板上面,前面板和后面板相互间隔,隔板连接于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前面板和后面板均设有进出口,隔板上设有连通口,鱼笼的各板中间形成空腔,鱼笼的两端部形成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伸出有凸榫,第二安装空间用作与另一鱼笼的凸榫榫接配合的凹榫;水生植物单元设于鱼笼空腔顶部,块石填充于鱼笼空腔内。优选地,隔板顶部设有吊环。优选地,前面板和后面板相互平行;隔板为两个,平行连接于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优选地,底板承托于前面板、后面板和隔板底端,且底板长度大于前面板和后面板的长度。优选地,鱼笼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优选地,鱼笼内侧后面板设有土工布,土工布上堆填有碎石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鱼笼内填充块石,并在鱼笼顶部设置水生植物单元,结合鱼笼内前面板、后面板设置的进出口以及隔板设置的连通口,可供鱼类进出鱼笼,一方面使得相互榫接形成的鱼笼组合对河流岸坡的坡脚的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又能构建水生生物栖息环境,而充分发挥近岸水域水体自净作用,改善其周边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预制鱼笼生态护脚结构设置在河流岸坡坡脚的示意图;图2本技术鱼笼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的Ⅰ-Ⅰ剖视图;图4为图2的Ⅱ-Ⅱ剖视图;图5为图2的Ⅲ-Ⅲ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吊环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凸榫和凹榫配合的示意图。图中:1、鱼笼;11、前面板;12、后面板;13、隔板;14、进出口;15、连通口;16、凸榫;17、凹榫;18、底板;2、块石;3、水生植物单元;4、吊环;5、土工布;6、碎石层;7、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预制鱼笼生态护脚结构,包括鱼笼1、块石2和水生植物单元3,鱼笼1包括前面板11、后面板12、隔板13和底板18,前面板11、后面板12和隔板13均固定连接于底板18上面,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相互间隔,隔板13连接于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之间,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均设有进出口14,隔板13上设有连通口15,鱼笼1的各板中间形成空腔,鱼笼1的两端部形成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伸出有凸榫16,第二安装空间用作与另一鱼笼1的凸榫16榫接配合的凹榫17;水生植物单元3设于鱼笼1空腔顶部,块石2填充于鱼笼1空腔内。本实施例的鱼笼1还包括底板18,底板18分别固定连接于前面板11、后面板12和隔板13底端,以提供更强的稳定性坡脚支撑保护能力。进一步,底板18承托于前面板11、后面板12和隔板13底端,且底板18长度大于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的长度,从而进一步增强保护能力。通过在鱼笼1内填充块石2,并在鱼笼1顶部设置水生植物单元3,结合鱼笼1内前面板11、后面板12设置的进出口14以及隔板13设置的连通口15,可供鱼类进出鱼笼1,如图7所示,一方面使得相互榫接形成的鱼笼1组合对河流岸坡的坡脚的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又能构建水生生物栖息环境,而充分发挥近岸水域水体自净作用,改善其周边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对于坡脚呈弧线状情况,可对应配置凸榫16伸出的角度,以适应形成鱼笼1组合后的形成弧线状。本实施例中,鱼笼1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可在岸上预制后进行吊装拼接,沿岸坡纵向排列。隔板13可分隔鱼笼1内部的空腔,以提供隔离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隔板13宽0.7m×高1m×厚0.15m,顶部设有吊环4,本例在每个隔板13顶设置一个吊环4,如图6所示,吊环4采用直径16mm的圆钢,用于施工吊装安装。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相互平行;隔板13为两个,平行连接于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之间。前面板11、后面板12宽2.4m×高1m×厚0.15m,前面板11位于迎水侧、后面板12位于背水侧,进出口14、连通口15的孔径100mm,起连通作用。底板18分别固定连接于前面板11、后面板12和隔板13底端。鱼笼1空腔内回填块石2,块石2间留有一定的空间缝隙,形成水生生物安身栖息的空间。鱼笼1内侧后面板12铺设土工布5一层,与开挖边坡空间用碎石回填形成碎石层6。鱼笼1外侧与开挖边坡空间用土回填形成土层7。鱼笼1空腔顶覆土种植水生植物形成水生植物单元3,水生植物类型可以根据当地生长环境选择适合的品种。本实施例通过以上配置,能够有效防止岸坡坡脚土体受到水流的淘刷,稳定河流岸坡;能够充分保证河岸土体与河流水体之间的交换和调节,构建水生生物栖息环境;能够为河岸塑造良好的生态景观,实现生态防护。鱼笼1空腔部分有利于各类水生生物安身栖息繁衍,从而充分发挥近岸水域水体自净作用,改善其周边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空腔部分还提供了一个安全空间,可降低洪水季节快速的水流、砂石等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相对传统的混凝土或砌石而言,预制鱼笼1生态护脚结构具有独特的预制结构,其施工作业面小,现场安装施工速度快,施工工期短;受气候、水位等环境因素影响小;同时施工工序简单明了,质量易于控制和保证;独特的连接形式,能适应一定的变形、结构稳定性强;采用空腔结构,实用混凝土量少,较经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技术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技术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鱼笼生态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由多个沿岸坡纵向排列的钢筋混凝土预制鱼笼榫接形成,包括鱼笼、鱼笼空腔内回填的块石和鱼笼空腔顶的水生植物单元,鱼笼包括前面板、后面板、隔板和底板,前面板、后面板和隔板均固定连接于底板上面,前面板和后面板相互间隔,隔板连接于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前面板和后面板均设有进出口,隔板上设有连通口,鱼笼的各板中间形成空腔,鱼笼的两端部形成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伸出有凸榫,第二安装空间用作与另一鱼笼的凸榫榫接配合的凹榫;水生植物单元设于鱼笼空腔顶部,块石填充于鱼笼空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鱼笼生态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由多个沿岸坡纵向排列的钢筋混凝土预制鱼笼榫接形成,包括鱼笼、鱼笼空腔内回填的块石和鱼笼空腔顶的水生植物单元,鱼笼包括前面板、后面板、隔板和底板,前面板、后面板和隔板均固定连接于底板上面,前面板和后面板相互间隔,隔板连接于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前面板和后面板均设有进出口,隔板上设有连通口,鱼笼的各板中间形成空腔,鱼笼的两端部形成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伸出有凸榫,第二安装空间用作与另一鱼笼的凸榫榫接配合的凹榫;水生植物单元设于鱼笼空腔顶部,块石填充于鱼笼空腔内。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亮李少权陈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