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1568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包括具有渠道的地下暗渠、位于渠道中的生物填料模块、及位于地下暗渠的顶部的水生植物单元,所述地下暗渠包括位于下方的渠底基础、位于左边的左渠道侧壁、位于右边的右渠道侧壁、及位于上方的渠顶盖板,所述渠道位于渠底基础、左渠道侧壁、右渠道侧壁、及渠顶盖板之间,所述水生植物单元位于渠顶盖板上。污水流经地下暗渠,经渠道内的生物填料模块截流,并经生物填料模块及水生植物单元的吸收代谢作用,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从而达到对水质净化的目的。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of Submerged Channel with Biological Pack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for a submerged flow channel with biological filling, which comprises an underground canal with a canal, a biological filling module in the canal, and an aquatic plant unit at the top of the underground canal. The underground canal comprises a canal bottom foundation located below, a left canal side wall located on the left side, a right canal side wall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and a canal top located above. The canal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oundation of the canal bottom, the lateral wall of the left canal, the lateral wall of the right canal and the canal top cover plate, and the aquatic plant unit is located on the canal top cover plate. Sewage flows through underground canals, intercepts through biological filling modules in canals, absorbs and metabolizes through biological filling modules and aquatic plant units, and reduces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in water,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water purif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人工湿地水质净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是指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染水体进行处理。因为其污水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建设运营成本低,以及优越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广泛应用于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和地表污染水体水质净化。根据系统的布水方式差异,人工湿地一般可分为表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其中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在系统内部流动,避免了表流湿地中蚊蝇滋生和臭气等环境卫生问题。同时潜流湿地的作用位点多、微生物丰富、生物膜接触面积大,且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小,具备较高的水质净化处理效率。但根据长期以来的潜流湿地建设运行管理经验来看,大部分潜流湿地系统在投入使用后的5年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问题,使得湿地的水力传导系数降低,从而影响水流路径,最终影响湿地的处理效果和运行寿命。因此,人工湿地介质的堵塞问题是制约其处理效果和运行寿命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包括具有渠道的地下暗渠、位于渠道中的生物填料模块、及位于地下暗渠的顶部的水生植物单元,所述地下暗渠包括位于下方的渠底基础、位于左边的左渠道侧壁、位于右边的右渠道侧壁、及位于上方的渠顶盖板,所述渠道位于渠底基础、左渠道侧壁、右渠道侧壁、及渠顶盖板之间,所述水生植物单元位于渠顶盖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渠道的进水口处设有进水溢流堰,所述渠道的出水口处设有出水溢流堰,所述进水溢流堰的上表面和出水溢流堰的上表面均高于渠顶盖板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渠顶盖板上设有多个与渠道相通的植物根系生长孔,所述水生植物单元中水生植物的根系通过植物根系生长孔伸入至生物填料模块处。进一步地,所述水生植物单元包括位于渠顶盖板上的植物种植层,水生植物种植在植物种植层上,所述植物种植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鹅卵石垫层、土工布、及耕植土层,所述鹅卵石垫层的粒径大于植物根系生长孔的孔径。进一步地,所述渠顶盖板上设有多个挡土围堰,全部挡土围堰沿渠顶盖板的周向分布,全部挡土围堰合围形成水生植物种植区,所述水生植物单元位于水生植物种植区中。进一步地,所述渠顶盖板有多个,全部渠顶盖板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渠顶盖板之间设有检查井,所述检查井包括位于上方的检查井盖、位于检查井盖下方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爬梯、位于渠底基础上的沉砂池,所述爬梯的下端延伸至沉砂池。进一步地,所述地下暗渠还包括与渠道的底部相通的排空管,所述排空管用于将渠道中的水排出,且所述排空管上安装有阀门。进一步地,所述地下暗渠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顶板横梁,所述顶板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渠道侧壁的上端和右渠道侧壁的上端固接,且顶板横梁位于渠顶盖板的下方,所述顶板横梁用于支撑渠顶盖板。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填料模块包括填料框架、及安装在填料框架上的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模块有多个,全部生物填料模块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进一步地,所述渠底基础、左渠道侧壁、右渠道侧壁、及渠顶盖板均采用混凝土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地下暗渠、生物填料模块、及水生植物单元构成水质净化分系统,所述水质净化分系统有多个,且全部水质净化分系统沿左右方向依次分布,全部水质净化分系统的渠道依次相通或互不相通。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污水流经地下暗渠,经渠道内的生物填料模块截流,并经生物填料模块及水生植物单元的吸收代谢作用,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从而达到对水质净化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水生植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C圈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中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呈串联形式分布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呈并联形式分布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地下暗渠19排空管11渠道2生物填料模块111进水口21填料框架112出水口22生物填料12渠底基础3水生植物单元13左渠道侧壁31水生植物14右渠道侧壁311根系15渠顶盖板312植物地上部分151顶板横梁32植物种植层16挡土围堰321鹅卵石垫层17水生植物种植区322土工布18检查井323耕植土层181检查井盖4进水溢流堰182爬梯5出水溢流堰183沉砂池100水质净化分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包括具有渠道11的地下暗渠1、位于渠道11中的生物填料模块2、及位于地下暗渠1的顶部的水生植物单元3,地下暗渠1包括位于下方的渠底基础12、位于左边的左渠道侧壁13、位于右边的右渠道侧壁14、及位于上方的渠顶盖板15,渠道11位于渠底基础12、左渠道侧壁13、右渠道侧壁14、及渠顶盖板15之间,水生植物单元3位于渠顶盖板15上。本技术中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污水流经地下暗渠1,经渠道11内的生物填料模块2截流,并经生物填料模块2及水生植物单元3的吸收代谢作用,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从而达到对水质净化的目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渠道11的进水口111处设有进水溢流堰4,渠道11的出水口112处设有出水溢流堰5,进水溢流堰4的上表面和出水溢流堰5的上表面均高于渠顶盖板15的上表面。污水经进水溢流堰4的上表面、及进水口111流入渠道11,并经出水口112、及出水溢流堰5的上表面流出,由于水溢流堰的上表面和出水溢流堰5的上表面均高于渠顶盖板15的上表面,使得运行水位高于渠顶盖板15。本实施例中运行水位略高于渠顶盖板15,以保证位于渠顶盖板15上的水生植物单元3能起到有效的生物净化功能。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生物填料模块2包括填料框架21、及安装在填料框架21上的生物填料22,生物填料模块2有多个,全部生物填料模块2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同时,本实施例中生物填料22具体采用生物绳。填料框架21上密布有生物绳。填料框架21沿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略小于渠道11的宽度,填料框架21的高度略小于渠道11的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渠道(11)的地下暗渠(1)、位于渠道(11)中的生物填料模块(2)、及位于地下暗渠(1)的顶部的水生植物单元(3),所述地下暗渠(1)包括位于下方的渠底基础(12)、位于左边的左渠道侧壁(13)、位于右边的右渠道侧壁(14)、及位于上方的渠顶盖板(15),所述渠道(11)位于渠底基础(12)、左渠道侧壁(13)、右渠道侧壁(14)、及渠顶盖板(15)之间,所述水生植物单元(3)位于渠顶盖板(1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渠道(11)的地下暗渠(1)、位于渠道(11)中的生物填料模块(2)、及位于地下暗渠(1)的顶部的水生植物单元(3),所述地下暗渠(1)包括位于下方的渠底基础(12)、位于左边的左渠道侧壁(13)、位于右边的右渠道侧壁(14)、及位于上方的渠顶盖板(15),所述渠道(11)位于渠底基础(12)、左渠道侧壁(13)、右渠道侧壁(14)、及渠顶盖板(15)之间,所述水生植物单元(3)位于渠顶盖板(1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渠道(11)的进水口(111)处设有进水溢流堰(4),所述渠道(11)的出水口(112)处设有出水溢流堰(5),所述进水溢流堰(4)的上表面和出水溢流堰(5)的上表面均高于渠顶盖板(15)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渠顶盖板(15)上设有多个与渠道(11)相通的植物根系生长孔,所述水生植物单元(3)中水生植物(31)的根系(311)通过植物根系生长孔伸入至生物填料模块(2)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单元(3)包括位于渠顶盖板(15)上的植物种植层(32),水生植物(31)种植在植物种植层(32)上,所述植物种植层(3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鹅卵石垫层(321)、土工布(322)、及耕植土层(323),所述鹅卵石垫层(321)的粒径大于植物根系生长孔的孔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填料潜流渠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渠顶盖板(15)上设有多个挡土围堰(16),全部挡土围堰(16)沿渠顶盖板(15)的周向分布,全部挡土围堰(16)合围形成水生植物种植区(17),所述水生植物单元(3)位于水生植物种植区(17)中。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琚泽文张俊周扣林张贺涛卿杰赵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