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852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其具有:转子,其具有轴;定子;上侧轴承,其对所述轴的上侧进行支承;下侧轴承,其对所述轴的下侧进行支承;轴承保持架,其对所述上侧轴承进行支承;壳体,其收纳所述转子、所述定子和所述轴承保持架,在上侧具有开口;以及控制部,其与多个所述线圈引出线电连接,并且搭载有电子部件,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外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接触而被固定,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缺口,该缺口是从所述外周面朝向内侧切口而成的,供从多个所述线圈分别延伸的多个线圈引出线通向上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一种马达,其具有对转子的一侧(例如下侧)的轴承进行支承并且覆盖整体的壳体以及对另一侧(例如上侧)的轴承进行支承的马达罩(凸缘),其中,马达罩通过收缩调整或压入而固定于壳体的内侧。例如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样的马达。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7706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0179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另外,在壳体的内侧固定有马达罩的马达中,有时采用在壳体的内侧还配置有控制基板的结构。在这样的马达中,使控制基板与马达的线圈引出线电连结。因此,在马达罩的适当的位置设置贯通孔而将线圈引出线引出,从而将控制基板与马达的线圈引出线电连结。但是,在如上述那样在马达罩的适当的位置设置贯通孔而将线圈引出线引出的以往的结构中,需要与线圈引出线的位置相匹配地配置控制基板而将线圈引出线与控制基板电连接。因此,需要根据线圈引出线的位置来确定控制基板的配置、或确定搭载于控制基板的电子部件的配置,因此在控制基板的配置或电子部件的配置上存在制约。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例示的第1专利技术是马达,其具有:转子,其具有以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定子,其绕着轴包围所述转子,具有多个线圈;上侧轴承,其对所述轴的上侧进行支承;下侧轴承,其对所述轴的下侧进行支承;轴承保持架,其对所述上侧轴承进行支承;壳体,其收纳所述转子、所述定子和所述轴承保持架,在上侧具有开口;以及控制部,其与多个所述线圈引出线电连接,并且搭载有电子部件,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外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接触而被固定,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至少一个缺口,该缺口是从所述外周面朝向内侧切口而成的,供从多个所述线圈分别延伸的多个线圈引出线中的至少一条通向上侧。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例示的第1专利技术,能够在壳体内侧的最外周附近将控制部和线圈引出线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马达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马达的剖视图。图3是从马达除去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从马达除去壳体和线圈引出线支承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轴承保持架的俯视图。图6是从下侧观察线圈引出线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线圈引出线支承部件与轴承保持架的连结部分的剖视图。图8是变形例1的轴承保持架的俯视图。图9是变形例2的轴承保持架的俯视图。图10是变形例3的轴承保持架的俯视图。图11是变形例4的轴承保持架的俯视图。图12是变形例5的轴承保持架的俯视图。图13是变形例6的轴承保持架的俯视图。图14是变形例7的轴承保持架的俯视图。图15是变形例8的轴承保持架的俯视图。图16是变形例9的轴承保持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例,并不限制性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另外,在各附图中,在相同的结构要素标记相同的标号,有时省略其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马达中的转子的旋转的中心轴线作为C。将中心轴线C延伸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但是,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是仅用于说明的术语,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或方向。即,重力方向不必为下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马达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马达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着以马达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轴向延伸”除了严格沿轴向延伸的状态以外,还包含沿相对于轴向在小于45度的范围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同样地,在本说明书中,“沿径向延伸”除了严格沿径向延伸的状态以外,还包含沿相对于径向在小于45度的范围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状态。<1.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马达1的剖视图。图3和图4是马达1的外观立体图,图3示出除去壳体的状态,图4示出除去壳体和线圈引出线支承部件的状态。另外,在图1中,为了容易观察马达的结构要素,省略了壳体20的上侧的一部分的显示。如图1和图2所示,马达1具有:壳体20、转子30、定子40、轴承保持架50、上侧轴承51、下侧轴承52、汇流条支承部件60、线圈引出线支承部件70、汇流条80以及控制部10。从线圈引出线支承部件70引出线圈引出线91U、91V、91W、92U、92V以及92W(以下有时称为“线圈引出线91U~91W”或“线圈引出线90”)。壳体20具有沿上下方向呈筒状延伸的壳体筒部21以及位于壳体筒部21的下端的壳体底部23。壳体20在壳体20的上侧具有开口部20a。壳体筒部21呈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圆筒状。在壳体筒部21内配置有轴承保持架50。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50是大致圆板状。壳体20的内周面20b与轴承保持架50的外周面50b和定子40的外周面接触,壳体20固定于轴承保持架50和定子40。在壳体20的内侧的比轴承保持架50靠上侧的位置配置有线圈引出线支承部件70和控制部10。更详细而言,线圈引出线支承部件70的下侧的一部分进入至轴承保持架50的缺口53(后述)。另外,壳体筒部21的形状可以不必是圆筒状,只要是能够在内周面对定子40和轴承保持架50进行固定的形状,则也可以为箱形等任意的形状。另外,壳体筒部21也可以是将圆筒形和箱形等其他形状组合而成的形状。壳体筒部21的内周面20b可以不在整周范围内与定子40和轴承保持架50接触,也可以是内周面20b的一部分与定子40和轴承保持架50接触。壳体底部23配置于定子40的下侧,具有对下侧轴承52进行支承的下侧轴承支承部23a以及沿轴向贯通壳体底部23的输出轴孔22。转子30具有轴31。在本实施方式中,轴31是大致圆柱状。轴31沿着中心轴线C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另外,轴31可以不是实心的,可以是中空的。如图2和图3所示,定子40配置于壳体20的内侧且转子30的径向外侧。定子40具有定子铁芯41、绝缘件42以及线圈43。定子铁芯41通过在轴向上层叠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钢板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41是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圆环状。在定子铁芯41的内侧面配置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41a。齿41a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于定子铁芯的内侧面。绝缘件42由树脂等绝缘体形成,安装于各齿41a。线圈43由隔着绝缘件42而卷绕于各齿41a的导线构成,配置于各齿41a。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定子40的外周面固定于壳体20的内周面20b。定子40具有分别从在周向上整列配置的线圈43延伸的导线。这些导线有时也称为线圈引出线,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与贯通线圈引出线支承部件70的线圈引出线91U~92W相区别,简称为导线。如图4和图5所示,轴承保持架50是具有缺口53a和53b的圆板状。如图2所示,轴承保持架50配置于定子40的上侧。轴承保持架50在中心轴线C的周围具有开口部50a。开口部50a是在轴向上贯通轴承保持架50的贯通孔。轴31位于开口部50a的内侧。轴承保持架50对上侧轴承51进行支承。轴承保持架50的外周面50b与壳体20的内周面20b接触,轴承保持架50通过壳体20进行固定。轴承保持架50通过收缩调整固定于壳体20。轴承保持架50也可以通过压入等其他方法固定于壳体20。轴承保持架50的缺口53a和53b呈从轴承保持架50的外周面朝向内侧切口的形状。另外,轴承保持架5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具有:转子,其具有以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定子,其绕着轴包围所述转子,具有多个线圈;上侧轴承,其对所述轴的上侧进行支承;下侧轴承,其对所述轴的下侧进行支承;轴承保持架,其对所述上侧轴承进行支承;壳体,其收纳所述转子、所述定子和所述轴承保持架,在上侧具有开口;以及控制部,其与多个所述线圈引出线电连接,并且搭载有电子部件,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外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接触而被固定,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至少一个缺口,该缺口是从所述外周面朝向内侧切口而成的,供从多个所述线圈分别延伸的多个线圈引出线中的至少一条通向上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12 JP 2016-1583381.一种马达,其具有:转子,其具有以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定子,其绕着轴包围所述转子,具有多个线圈;上侧轴承,其对所述轴的上侧进行支承;下侧轴承,其对所述轴的下侧进行支承;轴承保持架,其对所述上侧轴承进行支承;壳体,其收纳所述转子、所述定子和所述轴承保持架,在上侧具有开口;以及控制部,其与多个所述线圈引出线电连接,并且搭载有电子部件,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外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接触而被固定,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至少一个缺口,该缺口是从所述外周面朝向内侧切口而成的,供从多个所述线圈分别延伸的多个线圈引出线中的至少一条通向上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该马达还具有配置于所述缺口的线圈引出线支承部件,该线圈引出线支承部件覆盖所述缺口,并且具有分别对所述线圈引出线进行支承的贯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线圈引出线支承部件的所述贯通孔被配置成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儿玉光生斋藤裕也福本慎吾小林千春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