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除尘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8691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09:52
空气除尘净化系统,由制冷容器(R1)、加热容器(R2)、混合容器(R3)、气体冷凝器、进气管道(JQG)、制冷制热器(ZLQ‑3),共同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耗能少、效率高、效果好,开创了新的技术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除尘净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清洁,具体涉及空气除尘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气体除尘dedusting;dusta}mement简称除尘。除去悬浮在气体中献粉尘的过程:在化学、燃料、冶金等工业中,常会产生含有大量粉r,.的气沐,必须除去粉尘,使以后生产过程得以顺利地继续进行。例如在接触法制造硫酸中,如果在原料气内悬浮着的砷、硒等微粒不予除去,就会使催化剂中毒。除厂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外,除尘也是为了回收利用、劳动保护、城乡卫生和农作物的保护等二例如某些工业企业所排放出的废气应当进行一定程度的除尘,而不叮直接放人大气。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环保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环保需要对生产过程产生的烟气等进行除尘,把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设备叫除尘器。现有的除尘器种类很多,也有很多缺陷,如不能适应高温烟气(如布袋除尘器)、维护成本高(如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低(如旋风除尘器)。现有技术除尘有重力沉降、离心分离、过滤〔T-法)、液体洗涤(湿法)、静电、声波和超声波等法,这些方法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空气除尘净化系统,开创了新思路。1、空气除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制冷容器(R1)、加热容器(R2)、混合容器(R3)、气体冷凝器、进气管道(JQG)、制冷制热器(ZLQ-3),共同构成;制冷容器(R1)具有隔离板(R1-GLB),隔离板(R1-GLB)将制冷容器(R1)隔成第一容腔、第二容腔两部分,隔离板(R1-GLB)下方具有连接孔(R1-LJK),连接孔(R1-LJK)使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相通;制冷容器(R1)中部分充斥冷水,制冷容器(R1)的冷水水面的高度低于隔离板(R1-GLB)的顶端;制冷容器(R1)还具有排污管(R1-PWG)、排污阀(R1-PWF),排污管(R1-PWG)与第一容腔的底部相通,排污阀(R1-PWF)位于排污管(R1-PWG)上用于控制制冷容器(R1)底部沉积物的排放;进气管道(JQG)穿透制冷容器(R1)的壁进入第一容腔的冷水中,进气管道(JQG)的开口高于连接孔(R1-LJK),进气管道(JQG)的开口高于排污管(R1-PWG);加热容器(R2)内部分充斥热水;混合容器(R3)内部具有搅拌器(JBQ),搅拌器(JBQ)依靠电机带动;混合容器(R3)内具有第一分离阀(FLF1);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位于混合容器(R3)的底部,用于排放混合容器(R3)底部的水;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是一种水气分离阀(FLF)只释放水不释放气体;水气分离阀(FLF)包含出水管(FLF-CSG)、锥形腔(FLF-ZXQ)、重球(FLF-ZQ)、浮球(FLF-FQ);水气分离阀(FLF)中:锥形腔(FLF-ZXQ)的以轴线竖直的方式安放,锥形腔(FLF-ZXQ)的大端在上,锥形腔(FLF-ZXQ)的小端在下;水气分离阀(FLF)中:重球(FLF-ZQ)的密度大于应用环境中的水;水气分离阀(FLF)中:浮球(FLF-FQ)的密度小于应用环境中的水;水气分离阀(FLF)中:锥形腔(FLF-ZXQ)的下端与出水管(FLF-CSG)的最高点相连;水气分离阀(FLF)中:重球(FLF-ZQ)的直径小于锥形腔(FLF-ZXQ)的大端,重球(FLF-ZQ)的直径大于锥形腔(FLF-ZXQ)的小端;水气分离阀(FLF)中:重球(FLF-ZQ)装置在锥形腔(FLF-ZXQ)内;水气分离阀(FLF)中:浮球(FLF-FQ)通过软线与重球(FLF-ZQ)相连,当水气分离阀(FLF)所在容腔的水将浮球(FLF-FQ)浮起时重球(FLF-ZQ)被浮球(FLF-FQ)拉起,锥形腔(FLF-ZXQ)的下端放开,水依次通过锥形腔(FLF-ZXQ)的上端、锥形腔(FLF-ZXQ)的下端、出水管(FLF-CSG)排出,当水面高度降低重球(FLF-ZQ)因为重力落在锥形腔(FLF-ZXQ)的下端,锥形腔(FLF-ZXQ)的下端封闭,不再排出水,由于浮球(FLF-FQ)通过软线与重球(FLF-ZQ)相连所以当水面下降到重球高度加线长时锥形腔(FLF-ZXQ)的下端封闭,所以气体无法被排出;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的锥形腔(FLF-ZXQ)的上端与下腔(LNQ-XQ)相通,第一分离阀(FLF1)的锥形腔(FLF-ZXQ)的下端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第一分离阀(FLF1)的出水管(FLF-CSG)的出口的最低点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制冷制热器(ZLQ-3)的具有制热端和制冷端,制冷制热器(ZLQ-3)的制冷端与制冷容器(R1)相连用于冷却制冷容器(R1)内的冷水,制冷制热器(ZLQ-3)的制热端与制热容器(R1)相连用于加热制热容器(R2)内的热水;制冷容器(R1)的顶部通过第一隔热管(GRG1)与混合容器(R3)的顶部相通,第一隔热管(GRG1)的管路上具有第一单向阀(DXF1),混合容器(R3)的气体无法逆流至制冷容器(R1);加热容器(R2)的左侧水面以上的侧壁与混合容器(R3)的右侧的壁通过第二隔热管(GRG2)相通,第二隔热管(GRG2)的管路上具有第二单向阀(DXF2),防止混合容器(R3)的气体进入加热容器(R2);加热容器(R2)的第一分离阀(FLF1)的出水管通过第三隔热管(GRG3)与加热容器(R2)的水面以下相通,第三隔热管(GRG3)的管路上具有第三单向阀(DXF3)防止加热容器(R2)的液体从第三隔热管(GRG3)流出;气体冷凝器,包括上腔(LNQ-SQ)、下腔(LNQ-XQ)、进气管(LNQ-JG)、排气管(LNQ-PQG)、热交换器、平衡气管(LNQ-QG2)、第二分离阀(FLF2)、排水管(LNQ-PSG)、排气泵(B2);气体冷凝器中:上腔(LNQ-SQ)充满冷却水用于冷却;气体冷凝器中:下腔(LNQ-XQ)的容腔未被水充满,留有气体空间,气体空间通过平衡气管(LNQ-QG2)与大气相通,平衡气管(LNQ-QG2)的最高点高于上腔(LNQ-SQ)所通水的最高点;气体冷凝器的第二分离阀(FLF2)和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一样,也是一种水气分离阀(FLF)只释放水不释放气体;气体冷凝器的第二分离阀(FLF2)的锥形腔(FLF-ZXQ)的上端与下腔(LNQ-XQ)相通,第二分离阀(FLF2)的锥形腔(FLF-ZXQ)的下端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第二分离阀(FLF2)的出水管(FLF-CSG)的出口的最低点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器由多个热交换管(LNQ-HG)组成;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包含第一管(LNQ-HG-1)、第二管(LNQ-HG-2)、第三管(LNQ-HG-3)、第四管(LNQ-HG-4)、第五管(LNQ-HG-5)、第六管(LNQ-HG-6)、第七管(LNQ-HG-7);气体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气除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制冷容器(R1)、加热容器(R2)、混合容器(R3)、气体冷凝器、进气管道(JQG)、制冷制热器(ZLQ‑3),共同构成;制冷容器(R1)具有隔离板(R1‑GLB),隔离板(R1‑GLB)将制冷容器(R1)隔成第一容腔、第二容腔两部分,隔离板(R1‑GLB)下方具有容腔连接孔(R1‑LJK),容腔连接孔(R1‑LJK)使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相通;制冷容器(R1)中部分充斥冷水,制冷容器(R1)的冷水水面的高度低于隔离板(R1‑GLB)的顶端;制冷容器(R1)还具有排污管(R1‑PWG)、排污阀(R1‑PWF),排污管(R1‑PWG)与第一容腔的底部相通,排污阀(R1‑PWF)位于排污管(R1‑PWG)上用于控制制冷容器(R1)底部沉积物的排放;进气管道(JQG)穿透制冷容器(R1)的壁进入第一容腔的冷水中,进气管道(JQG)的开口高于容腔连接孔(R1‑LJK),进气管道(JQG)的开口高于排污管(R1‑PWG);加热容器(R2)内部分充斥热水;混合容器(R3)内部具有搅拌器(JBQ),搅拌器(JBQ)依靠电机带动;混合容器(R3)内具有第一分离阀(FLF1);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位于混合容器(R3)的底部,用于排放混合容器(R3)底部的水;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是一种水气分离阀(FLF)只释放水不释放气体;水气分离阀(FLF)包含出水管(FLF‑CSG)、锥形腔(FLF‑ZXQ)、重球(FLF‑ZQ)、浮球(FLF‑FQ);水气分离阀(FLF)中:锥形腔(FLF‑ZXQ)的以轴线竖直的方式安放,锥形腔(FLF‑ZXQ)的大端在上,锥形腔(FLF‑ZXQ)的小端在下;水气分离阀(FLF)中:重球(FLF‑ZQ)的密度大于应用环境中的水;水气分离阀(FLF)中:浮球(FLF‑FQ)的密度小于应用环境中的水;水气分离阀(FLF)中:锥形腔(FLF‑ZXQ)的下端与出水管(FLF‑CSG)的最高点相连;水气分离阀(FLF)中:重球(FLF‑ZQ)的直径小于锥形腔(FLF‑ZXQ)的大端,重球(FLF‑ZQ)的直径大于锥形腔(FLF‑ZXQ)的小端;水气分离阀(FLF)中:重球(FLF‑ZQ)装置在锥形腔(FLF‑ZXQ)内;水气分离阀(FLF)中:浮球(FLF‑FQ)通过软线与重球(FLF‑ZQ)相连,当水气分离阀(FLF)所在容腔的水将浮球(FLF‑FQ)浮起时重球(FLF‑ZQ)被浮球(FLF‑FQ)拉起,锥形腔(FLF‑ZXQ)的下端放开,水依次通过锥形腔(FLF‑ZXQ)的上端、锥形腔(FLF‑ZXQ)的下端、出水管(FLF‑CSG)排出,当水面高度降低重球(FLF‑ZQ)因为重力落在锥形腔(FLF‑ZXQ)的下端,锥形腔(FLF‑ZXQ)的下端封闭,不再排出水,由于浮球(FLF‑FQ)通过软线与重球(FLF‑ZQ)相连所以当水面下降到重球高度加线长时锥形腔(FLF‑ZXQ)的下端封闭,所以气体无法被排出;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的锥形腔(FLF‑ZXQ)的上端与下腔(LNQ‑XQ)相通,第一分离阀(FLF1)的锥形腔(FLF‑ZXQ)的下端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第一分离阀(FLF1)的出水管(FLF‑CSG)的出口的最低点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制冷制热器(ZLQ‑3)的具有制热端和制冷端,制冷制热器(ZLQ‑3)的制冷端与制冷容器(R1)相连用于冷却制冷容器(R1)内的冷水,制冷制热器(ZLQ‑3)的制热端与制热容器(R2)相连用于加热制热容器(R2)内的热水;制冷容器(R1)的顶部通过第一隔热管(GRG1)与混合容器(R3)的顶部相通,第一隔热管(GRG1)的管路上具有第一单向阀(DXF1),混合容器(R3)的气体无法逆流至制冷容器(R1);加热容器(R2)的左侧水面以上的侧壁与混合容器(R3)的右侧的壁通过第二隔热管(GRG2)相通,第二隔热管(GRG2)的管路上具有第二单向阀(DXF2),防止混合容器(R3)的气体进入加热容器(R2);加热容器(R2)的第一分离阀(FLF1)的出水管通过第三隔热管(GRG3)与加热容器(R2)的水面以下相通,第三隔热管(GRG3)的管路上具有第三单向阀(DXF3)防止加热容器(R2)的液体从第三隔热管(GRG3)流出;气体冷凝器,包括上腔(LNQ‑SQ)、下腔(LNQ‑XQ)、进气管(LNQ‑JG)、排气管(LNQ‑PQG)、热交换器、平衡气管(LNQ‑QG2)、第二分离阀(FLF2)、排水管(LNQ‑PSG)、排气泵(B2);气体冷凝器中:上腔(LNQ‑SQ)充满冷却水用于冷却;气体冷凝器中:下腔(LNQ‑XQ)的容腔未被水充满,留有气体空间,气体空间通过平衡气管(LNQ‑QG...

【技术特征摘要】
1.空气除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制冷容器(R1)、加热容器(R2)、混合容器(R3)、气体冷凝器、进气管道(JQG)、制冷制热器(ZLQ-3),共同构成;制冷容器(R1)具有隔离板(R1-GLB),隔离板(R1-GLB)将制冷容器(R1)隔成第一容腔、第二容腔两部分,隔离板(R1-GLB)下方具有容腔连接孔(R1-LJK),容腔连接孔(R1-LJK)使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相通;制冷容器(R1)中部分充斥冷水,制冷容器(R1)的冷水水面的高度低于隔离板(R1-GLB)的顶端;制冷容器(R1)还具有排污管(R1-PWG)、排污阀(R1-PWF),排污管(R1-PWG)与第一容腔的底部相通,排污阀(R1-PWF)位于排污管(R1-PWG)上用于控制制冷容器(R1)底部沉积物的排放;进气管道(JQG)穿透制冷容器(R1)的壁进入第一容腔的冷水中,进气管道(JQG)的开口高于容腔连接孔(R1-LJK),进气管道(JQG)的开口高于排污管(R1-PWG);加热容器(R2)内部分充斥热水;混合容器(R3)内部具有搅拌器(JBQ),搅拌器(JBQ)依靠电机带动;混合容器(R3)内具有第一分离阀(FLF1);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位于混合容器(R3)的底部,用于排放混合容器(R3)底部的水;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是一种水气分离阀(FLF)只释放水不释放气体;水气分离阀(FLF)包含出水管(FLF-CSG)、锥形腔(FLF-ZXQ)、重球(FLF-ZQ)、浮球(FLF-FQ);水气分离阀(FLF)中:锥形腔(FLF-ZXQ)的以轴线竖直的方式安放,锥形腔(FLF-ZXQ)的大端在上,锥形腔(FLF-ZXQ)的小端在下;水气分离阀(FLF)中:重球(FLF-ZQ)的密度大于应用环境中的水;水气分离阀(FLF)中:浮球(FLF-FQ)的密度小于应用环境中的水;水气分离阀(FLF)中:锥形腔(FLF-ZXQ)的下端与出水管(FLF-CSG)的最高点相连;水气分离阀(FLF)中:重球(FLF-ZQ)的直径小于锥形腔(FLF-ZXQ)的大端,重球(FLF-ZQ)的直径大于锥形腔(FLF-ZXQ)的小端;水气分离阀(FLF)中:重球(FLF-ZQ)装置在锥形腔(FLF-ZXQ)内;水气分离阀(FLF)中:浮球(FLF-FQ)通过软线与重球(FLF-ZQ)相连,当水气分离阀(FLF)所在容腔的水将浮球(FLF-FQ)浮起时重球(FLF-ZQ)被浮球(FLF-FQ)拉起,锥形腔(FLF-ZXQ)的下端放开,水依次通过锥形腔(FLF-ZXQ)的上端、锥形腔(FLF-ZXQ)的下端、出水管(FLF-CSG)排出,当水面高度降低重球(FLF-ZQ)因为重力落在锥形腔(FLF-ZXQ)的下端,锥形腔(FLF-ZXQ)的下端封闭,不再排出水,由于浮球(FLF-FQ)通过软线与重球(FLF-ZQ)相连所以当水面下降到重球高度加线长时锥形腔(FLF-ZXQ)的下端封闭,所以气体无法被排出;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的锥形腔(FLF-ZXQ)的上端与下腔(LNQ-XQ)相通,第一分离阀(FLF1)的锥形腔(FLF-ZXQ)的下端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第一分离阀(FLF1)的出水管(FLF-CSG)的出口的最低点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制冷制热器(ZLQ-3)的具有制热端和制冷端,制冷制热器(ZLQ-3)的制冷端与制冷容器(R1)相连用于冷却制冷容器(R1)内的冷水,制冷制热器(ZLQ-3)的制热端与制热容器(R2)相连用于加热制热容器(R2)内的热水;制冷容器(R1)的顶部通过第一隔热管(GRG1)与混合容器(R3)的顶部相通,第一隔热管(GRG1)的管路上具有第一单向阀(DXF1),混合容器(R3)的气体无法逆流至制冷容器(R1);加热容器(R2)的左侧水面以上的侧壁与混合容器(R3)的右侧的壁通过第二隔热管(GRG2)相通,第二隔热管(GRG2)的管路上具有第二单向阀(DXF2),防止混合容器(R3)的气体进入加热容器(R2);加热容器(R2)的第一分离阀(FLF1)的出水管通过第三隔热管(GRG3)与加热容器(R2)的水面以下相通,第三隔热管(GRG3)的管路上具有第三单向阀(DXF3)防止加热容器(R2)的液体从第三隔热管(GRG3)流出;气体冷凝器,包括上腔(LNQ-SQ)、下腔(LNQ-XQ)、进气管(LNQ-JG)、排气管(LNQ-PQG)、热交换器、平衡气管(LNQ-QG2)、第二分离阀(FLF2)、排水管(LNQ-PSG)、排气泵(B2);气体冷凝器中:上腔(LNQ-SQ)充满冷却水用于冷却;气体冷凝器中:下腔(LNQ-XQ)的容腔未被水充满,留有气体空间,气体空间通过平衡气管(LNQ-QG2)与大气相通,平衡气管(LNQ-QG2)的最高点高于上腔(LNQ-SQ)所通水的最高点;气体冷凝器的第二分离阀(FLF2)和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一样,也是一种水气分离阀(FLF)只释放水不释放气体;气体冷凝器的第二分离阀(FLF2)的锥形腔(FLF-ZXQ)的上端与下腔(LNQ-XQ)相通,第二分离阀(FLF2)的锥形腔(FLF-ZXQ)的下端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第二分离阀(FLF2)的出水管(FLF-CSG)的出口的最低点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器由多个热交换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新明赵新生陈斯王勋田亚平田康振杨增汪乔学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