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池高原环境下工况试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6395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储能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电池高原环境下工况试验系统,其包括:用于容纳电池体的低气压箱和与电池体电连接的充放电设备;在低气压箱的第一侧设置第一穿线孔管、在第二侧设置第二穿线孔管,通过集线柱实现低气压箱内电池体与充放电设备的测试通路连接,通过铜排组件实现低气压箱内电池体与充放电设备的电通路连接。该系统可以使电池持续处于低气压状态下完成相关性能测试,模拟电池在高原环境下充放电运行,充分反映电池在低气压环境下的充放电性能,判断更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电池高原环境下工况试验系统
本技术涉及储能电池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电池高原环境下工况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储能技术在实现绿色电网、解决偏远地区用电供需矛盾和提升用户电能质量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目前,由于自然环境限制,我国部分地区如西藏、青海等部分高海拔地区仍处于无电状态,而风能、光能资源丰富。储能技术可以结合风能发电和光伏发电组成风光储电网为这些无电地区供电。但高海拔地区要求储能电池在低气压环境下仍然具有良好的电性能。目前,根据国标要求,检测锂离子电池在低气压环境下的性能,只是进行存储测试,但储能系统中,电池实际运行状态与存储状态差别较大,并不能实际反映电池在低气压环境下的性能。现有技术方案是将电池包于低气压环境下搁置一定时间,然后在常压环境下进行放电,而电池包在实际高原环境使用时,是在低气压环境下不断充放电循环运行。鉴于此,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储能电池高原环境下工况试验系统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储能电池高原环境下工况试验系统。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储能电池高原环境下工况试验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容纳电池体的低气压箱,所述低气压箱的箱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低气压箱的第一侧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穿线孔管;所述低气压箱的第二侧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穿线孔管;穿设于所述第一穿线孔管的铜排组件,所述铜排组件具有位于低气压箱外部的铜排组件第一接线端和位于低气压箱内部的铜排组件第二接线端;穿设于所述第二穿线孔管的集线柱,所述集线柱具有位于低气压箱外部的集线柱第一端和位于低气压箱内部的集线柱第二端;与电池体电连接的充放电设备,所述充放电设备设有正动力线、负动力线和测试采样线;其中,一个铜排组件第一接线端与所述充放电设备的正动力线连接、铜排组件第二接线端与电池体的正极连接,另一个铜排组件第一接线端与所述充放电设备的负动力线连接、铜排组件第二接线端与电池体的负极连接;所述测试采样线与集线柱第一端连接,集线柱第二端与电池体电连接。优选地,所述铜排组件包括:铜排本体和设于铜排本体中部的密封件,所述铜排组件第一接线端和铜排组件第二接线端分别位于铜排本体的两端,所述密封件的截面与所述第一穿线孔管的截面相适配,所述铜排组件通过所述密封件穿设于所述第一穿线孔管。优选地,所述电池体为一个电池单体或多个电池单体串并联的电池包,所述充放电设备包括与电池包连接的第一充放电设备和与电池单体连接的第二充放电设备。优选地,所述测试采样线包括:用于采集电池包总压的第一采样线和用于采集电池单体电压的第二采样线。优选地,所述集线柱包括与所述第一采样线连接的第一集线柱和与所述第二采样线连接的第二集线柱。优选地,所述第一集线柱包括第一盖帽和第一探针,所述第二集线柱包括第二盖帽和第二探针。优选地,所述集线柱第二端与电池体之间通过第一夹具连接,所述第一夹具包括:与第一集线柱连接的第一子夹具;和与第二集线柱连接的第二子夹具。优选地,所述铜排组件第二接线端与电池体之间通过第二夹具连接。优选地,所述充放电设备上还设有用于采集电池体温度的温度采样线。优选地,所述低气压箱第一侧的外部靠近所述铜排组件处设有暖风装置。优选地,所述铜排组件第一接线端和铜排组件第二接线端分别设有绝缘保护套。本技术的系统包括:用于容纳电池体的低气压箱和与电池体电连接的充放电设备;在低气压箱的第一侧设置第一穿线孔管、在第二侧设置第二穿线孔管,通过集线柱实现低气压箱内电池体与充放电设备的测试通路连接,通过铜排组件实现低气压箱内电池体与充放电设备的电通路连接。该系统可以使电池持续处于低气压状态下完成相关性能测试,模拟电池在高原环境下充放电运行,充分反映电池在低气压环境下的充放电性能,判断更准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中的低气压箱的第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系统中的低气压箱的第二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系统中的铜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图5是本技术的系统使用第一充放电设备测试电池包总压时的连接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系统使用第一充放电设备测试电池包内的电池单体电压时的连接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系统使用第二充放电设备测试电池单体电压时的连接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系统电通路的正极连接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系统电通路的负极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许多方面。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按照比例绘制。替代地,重点在于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部件。此外,在附图中的若干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对应零件。如本文所用的词语“示例性”或“说明性”表示用作示例、例子或说明。在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或“说明性”的任何实施方式未必理解为相对于其它实施方式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下文所描述的所有实施方式是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做出和使用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预期并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详细地描述了熟知的特征和方法以便不混淆本技术。出于本文描述的目的,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和其衍生词将与如图1定向的技术有关。而且,并无意图受到前文的

技术介绍

技术实现思路
或下文的详细描述中给出的任何明示或暗示的理论限制。还应了解在附图中示出和在下文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技术构思的简单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与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具体尺寸和其他物理特征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书另作明确地陈述。一种储能电池高原环境下工况试验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容纳电池体的低气压箱和与电池体电连接的充放电设备。图1和图2示出了低气压箱的结构,该低气压箱的箱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0和第二侧20,其中,请参见图1,该低气压箱的第一侧10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穿线孔管100;第一穿线孔管100用于穿设铜排组件30,一个铜排组件30对应一个第一穿线孔管100设置。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该铜排组件30具有位于低气压箱外部的铜排组件30第一接线端301和位于低气压箱内部的铜排组件30第二接线端302。充放电设备设有正动力线、负动力线和测试采样线。其中,充放电设备的正动力线和负动力线连接于不同的两个铜排组件30,即充放电设备的正动力线连接一个铜排组件30第一接线端301,铜排组件30第二接线端302与电池体的正极连接;充放电设备的负动力线连接另一个铜排组件30第一接线端301;铜排组件30第二接线端302与电池体的负极连接。因而第一穿线孔管100优选设置两个,孔径为65mm,若设置多于两个,则剩余的第一穿线孔管100可备用,以防损坏影响使用。该设置方式使得充放电设备与电池体之间形成一个电通路。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低气压箱的第二侧2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电池高原环境下工况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用于容纳电池体的低气压箱,所述低气压箱的箱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低气压箱的第一侧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穿线孔管;所述低气压箱的第二侧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穿线孔管;穿设于所述第一穿线孔管的铜排组件,所述铜排组件具有位于低气压箱外部的铜排组件第一接线端和位于低气压箱内部的铜排组件第二接线端;穿设于所述第二穿线孔管的集线柱,所述集线柱具有位于低气压箱外部的集线柱第一端和位于低气压箱内部的集线柱第二端;与电池体电连接的充放电设备,所述充放电设备设有正动力线、负动力线和测试采样线;其中,一个铜排组件第一接线端与所述充放电设备的正动力线连接、铜排组件第二接线端与电池体的正极连接,另一个铜排组件第一接线端与所述充放电设备的负动力线连接、铜排组件第二接线端与电池体的负极连接;所述测试采样线与集线柱第一端连接,集线柱第二端与电池体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电池高原环境下工况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用于容纳电池体的低气压箱,所述低气压箱的箱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低气压箱的第一侧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穿线孔管;所述低气压箱的第二侧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穿线孔管;穿设于所述第一穿线孔管的铜排组件,所述铜排组件具有位于低气压箱外部的铜排组件第一接线端和位于低气压箱内部的铜排组件第二接线端;穿设于所述第二穿线孔管的集线柱,所述集线柱具有位于低气压箱外部的集线柱第一端和位于低气压箱内部的集线柱第二端;与电池体电连接的充放电设备,所述充放电设备设有正动力线、负动力线和测试采样线;其中,一个铜排组件第一接线端与所述充放电设备的正动力线连接、铜排组件第二接线端与电池体的正极连接,另一个铜排组件第一接线端与所述充放电设备的负动力线连接、铜排组件第二接线端与电池体的负极连接;所述测试采样线与集线柱第一端连接,集线柱第二端与电池体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高原环境下工况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组件包括:铜排本体和设于铜排本体中部的密封件,所述铜排组件第一接线端和铜排组件第二接线端分别位于铜排本体的两端,所述密封件的截面与所述第一穿线孔管的截面相适配,所述铜排组件通过所述密封件穿设于所述第一穿线孔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高原环境下工况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体为一个电池单体或多个电池单体串并联的电池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翔郭鹏亮阮海明毛一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