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496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模结构,包括用于建筑施工的辊模支架,所述辊模支架包括外框架以及支撑体,所述支撑体预埋于建筑内;所述支撑体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体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悬挂部,所述外框架吊挂于所述悬挂部上;还包括用于保护施工人员施工安全的防护系统,所述防护系统围设于所述外框架外周和下方;所述支撑体上设有升降系统,所述升降系统带动所述连接件沿所述支撑体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防护系统以及外框架向上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施工安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模结构
本技术属桥梁高墩辊模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辊模结构。
技术介绍
桥梁高墩一般通过翻模来实现施工过程。翻模在施工中,高度需要随着施工的改变而调整。然而现有的施工中,翻模大多安全防护措施不专业化,这样的模板结构,在施工中,大多数工作人员需要高空作业,导致安全性差,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对于部分高层建筑建设中,会有高空安全防护,但是当建筑高度变化时,其需要拆卸进行再次安装,使得施工过程复杂,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安全性差、容易发生事故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辊模结构。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辊模结构,包括用于建筑施工的辊模支架,所述辊模支架包括外框架以及支撑体,所述支撑体预埋于建筑内;所述支撑体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体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悬挂部,所述外框架吊挂于所述悬挂部上;还包括用于保护施工人员施工安全的防护系统,所述防护系统围设于所述外框架外周和下方,且所述防护系统与所述外框架螺栓连接;所述支撑体上设有升降系统,所述升降系统带动所述连接件沿所述支撑体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防护系统以及外框架向上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包括平面框架和支撑块,若干的平面框架从上至下设置,相邻的平面框架通过支撑块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平面框架为四方形结构,还包括调节块,所述调节块设置于所述四方形结构的四个边上,用于调节所述四方形结构的长度和宽度。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系统包括与外框架垂直的纵向防护框架以及与外框架平行的横向防护框架,所述纵向防护框架与所述横向防护框架的两端连接闭合后与所述外框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块还设置于所述横向防护框架上,所述调节块用于调节所述防护系统中横向防护框架的长度。进一步地,还包括辊模支架上的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横向防护框架之间通过楼梯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防护框架至少为两层,两层横向防护框架之间通过所述楼梯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外框架内壁上的滚轴,所述外框架上设有槽体,所述槽体的两侧设有卡块,所述滚轴通过卡块固设于所述外框架内壁上。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内衬板,所述内衬板紧贴滚轴。更进一步地,所述内衬板上下边沿分别开设有插槽和与插槽匹配的插入部,所述内衬板为两层,上下两层的内衬板通过插槽和插入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增加防护系统,将防护系统与外框架连接,实现了施工中的安全保护,避免了工作人员直接施工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本技术中,通过升降系统,带动防护系统向上移动,施工过程中无需拆卸和安装辊模系统,整个系统升降安全。同时,结合悬挂部将防护系统进行悬挂,结构简单,无需多余的设备进行单独的组装,节省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辊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外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横向防护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内衬板的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内衬板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内衬板的左视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L型固定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滚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框架;2、支撑体;3、连接件;4、悬挂部;5、防护系统;6、悬挂件;7、升降系统;8、纵向防护框架;9、横向防护框架;10、楼梯;11、平面框架;12、支撑块;13、调节块;15、滚轴;16、槽体;17、卡块;18、内衬板;19、插槽;20、插入部;21、操作平台;22、L型固定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附图1-7所示,本技术中的一种辊模结构,包括用于建筑施工的辊模支架,所述辊模支架包括辊模模架体系的外框架1以及支撑辊模系统的支撑体2,支撑体2为70×7mm的钢管立柱,其在施工中,从基地至上,预埋至建筑物内。当建筑物增高时,钢管立柱通过丝扣进行连接。随着施工过程中高度的改变,外框架1沿着支撑体2向上运动。本技术一般用于桥梁高墩的施工,施工时,若干钢筋垂直固定,然后通过外框架1围住施工场所后,进行浇注。浇筑过程中,支撑体2通过浇注固定于建筑内。支撑体2选用钢管,如果建筑高度过高,多个钢管采用丝扣连接的方式,实现支撑体2高度的改变。本技术中,支撑体2为四个,两个支撑体2为一组,一组内的两个支撑体2通过连接件3连接,连接件3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悬挂部4,所述外框架1与悬挂部4悬挂连接,即通过连接件3将外框架1悬挂于悬挂部4上。施工场所一般为四方形结构,此时,支撑体2为四个,四个支撑体2两两之间通过连接件3进行螺纹连接或焊接,此时连接件3为两个,且两个连接件3之间平行。每个连接件3的两个端部均向外延伸,形成悬挂部4,而外框架1通过悬挂件6悬挂于悬挂部4上。本实施例中,保护施工人员施工安全的防护系统5与外框架1结构相似,由于施工中,外框架1高度会变化,故防护系统5围设于外框架1的外周和下方,外周的防护系统5保护外框架1的四周安全,而下方的防护系统5则保护了外框架1下方的安全。为了方便移动防护系统5,在支撑体2上设有升降系统7,所述升降系统7带动所述连接件3沿所述支撑体2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防护系统5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升降系统7为液压油缸。此时,油缸固定于支撑体2上,油缸包括上夹紧油缸、主爬升油缸以及下夹紧油缸,将油缸的主控制系统设于外框架1的中间位置,比如在外框架1的中心位置设置平台,平台与外框架1的外周联通,将主控制系统以及油泵等放置于平台上即可。辊模整体上升过程是,首先将四个下夹紧油缸总控同步加压夹紧,四个上夹紧油缸保持松弛无压状态,然后将四个主爬升油缸下腔总控同步加压,使主爬升油缸活塞同步顶出150mm,同时带动整个辊模系统上升150mm。下夹紧系统自身的上升过程是,首先将四个上夹紧油缸总控同步加压夹紧,四个下夹紧油缸保持松弛无压状态,然后将四个主爬升油缸上腔总控同步加压,使主爬升油缸活塞同步回收150mm,同时带动整个下夹紧系统回收上升150mm。对于四方形的施工外框架1,施工一定高度,需要检测平衡性,避免外框架1四周不在同一平面,造成施工的质量问题。参照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外框架1具体包括平面框架11和支撑块12,平面框架11为若干个,其从上至下设置,相邻的平面框架11通过支撑块12支撑连接,平面框架11围设于施工的钢筋外周,用于钢筋混凝土浇注。本实施例中,平面框架11为四方形结构,还包括调节块13,调节块13设置于所述四方形结构的四个边上,用于调节所述四方形结构的长度和宽度。四方形的四个边,均通过若干板块连接形成,而在板块之间增加调节块13,可以调节边的长度。比如板块长度为2米,而需要5米或者7米的边长时,则只能是偶数,此时采用1米的调节块13,则可以形成偶数和奇数的边长,方便不同施工范围的施工。参照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防护系统5包括与外框架1垂直的纵向防护框架8以及与外框架1平行的横向防护框架9,纵向防护框架8与横向防护框架9的两端连接,形成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建筑施工的辊模支架,所述辊模支架包括外框架(1)以及支撑体(2),所述支撑体(2)预埋于建筑内;所述支撑体(2)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体(2)通过连接件(3)连接,所述连接件(3)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悬挂部(4),所述外框架(1)吊挂于所述悬挂部(4)上;还包括用于保护施工人员施工安全的防护系统(5),所述防护系统(5)围设于所述外框架(1)外周和下方,且所述防护系统(5)与所述外框架(1)螺栓连接;所述支撑体(2)上设有升降系统(7),所述升降系统(7)带动所述连接件(3)沿所述支撑体(2)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防护系统(5)以及外框架(1)向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建筑施工的辊模支架,所述辊模支架包括外框架(1)以及支撑体(2),所述支撑体(2)预埋于建筑内;所述支撑体(2)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体(2)通过连接件(3)连接,所述连接件(3)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悬挂部(4),所述外框架(1)吊挂于所述悬挂部(4)上;还包括用于保护施工人员施工安全的防护系统(5),所述防护系统(5)围设于所述外框架(1)外周和下方,且所述防护系统(5)与所述外框架(1)螺栓连接;所述支撑体(2)上设有升降系统(7),所述升降系统(7)带动所述连接件(3)沿所述支撑体(2)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防护系统(5)以及外框架(1)向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包括平面框架(11)和支撑块(12),若干的平面框架(11)从上至下设置,相邻的平面框架(11)通过支撑块(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辊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框架(11)为四方形结构,还包括调节块(13),所述调节块(13)设置于所述四方形结构的四个边上,用于调节所述四方形结构的长度和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辊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系统(5)包括与外框架(1)垂直的纵向防护框架(8)以及与外框架(1)平行的横向防护框架(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兴发司雄伟梁瑞席增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东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