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流电池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262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电流电池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至少两个线缆端子组件和电池连接部,所述电池连接部包括分别与线缆端子组件对应的接触端子,每个所述接触端子与电池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铜排,所述铜排之间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具有传统两芯的连接器应用的基础,还能将两芯连接器的两条线并连成一条,通过电流并联的方式来承载更大的电流,串联方式的线缆小,布线简单易弯折;同三条密封圈来实现双重防水,及时连接器内部进水,水也无法流入到箱体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电流电池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电流电池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公交大巴,特种卡车,商务车,对大电流输入输出要求越来越大,现有连接器大部分无法满足上述车辆对大电流(450A以上)的充放电的要求。现有的连接器若使用单芯线,过流越大就越粗,对车辆布线弯折困难,且要求的弯折半径大,占用车内空间大,而车辆内部往往结构很紧凑,无法满足其空间要求。现有的两芯,三芯单条线路,其连接器最大也只有70mm2,承载的电流只有300A,无法满足更改要求。本专利申请的连接器针对这些问题在结构上做了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大电流电池连接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电流电池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至少两个线缆端子组件和电池连接部,所述电池连接部包括分别与线缆端子组件对应的接触端子,每个所述接触端子与电池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铜排,所述铜排之间电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电流电池连接器,还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其中,包括两个线缆端子组件和两个与所述线缆端子组件对应设置的接触端子,所述接触端子底面设置有铜排;所述铜排包括与所述两个接触端子同时连接的第三铜排,或所述铜排包括分别与所述两个接触端子连接的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所述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铜排和所述第二铜排通过导电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铜排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接触端子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底座壳体和设置在底座壳体内的接触端子组件,所述接触端子组件上设置有安装腔室,所述底座壳体对应安装腔室设置有插入腔,所述线缆端子组件穿过插入腔插入所述安装腔室内。其中,所述底座壳体上端面开设有装配口,所述装配口处设置有上盖,所述装配口周圈与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其中,所述底座壳体下端面与电池箱体面板接触,所述电池箱体面板上开设有电池连接部避让口,所述底座壳体下端面设置有环绕所述避让口的第二密封圈。其中,底座壳体下端面开设有避让口,所述接触端子组件下端面穿过避让口与所述电池箱体面板接触,所述接触端子与所述电池箱体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其中,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在电池连接部避让口边沿与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其中,所述线缆端子组件和连接器本体通过锁止装置连接,所述锁止装置包括设置在插入腔内的第一锁止组件和设置在安装腔室内的第二锁止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锁止组件包括设置在插入腔内壁上的内螺纹和设置在所述线缆端子组件上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第二锁止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线缆端子组件插入端的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接触端子组件上的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栓孔配合,连接所述线缆端子组件和所述接触端子组件。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电流电池连接器包括以下技术效果:1.在具有传统两芯的连接器应用的基础,还能将两芯连接器的两条线并连成一条,通过电流并联的方式来承载更大的电流,并联方式的线缆小,布线简单易弯折;2.同三条密封圈来实现双重防水,及时连接器内部进水,水也无法流入到箱体内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两用大电流连接器的铜排间隔一定距离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两用大电流连接器的铜排间隔一定距离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两用大电流连接器的铜排间隔一定距离的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两用大电流连接器的铜排间隔一定距离的另一方向的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两用大电流连接器的铜排电连接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两用大电流连接器的铜排电连接的截面图;图7为本技术两用大电流连接器的铜排电连接的另一方向的截面图。1、上盖,2、第一密封圈,3、底座壳体,4、第二密封圈,5、接触端子组件,6、第三密封圈,7、电池箱体面板,8、第一铜排,9、第二铜排,10、线缆端子组件,11、第三铜排,12、第一锁止组件,13、第二锁止组件,14、接触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技术加以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旨在便于对本技术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如图1-7所示,按照本实施例提供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电流电池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至少两个线缆端子组件10和电池连接部,所述电池连接部包括分别与线缆端子组件10对应的接触端子14,每个所述接触端子14与电池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铜排,所述铜排之间电连接。本技术当铜排之间电连接时,在具有传统两芯、三芯、四芯等多芯连接器应用的基础,将多芯连接器的多条线并连成一条,通过电流并联的方式来承载更大的电流,各支路来分担主路的大电流,并联方式的使得可充大电流,并且线缆小,布线简单易弯折;各支路来分担主路的大电流,即主路电流450A,两条支路各接50mm2线缆就可以分担225A的电流来实现;四条支路各接25mm2线缆就可以分担112.5A的电流来实现,50mm2或25mm2线较细,且软,布线易弯折。进一步地,包括两个线缆端子组件10和与所述线缆端子组件10对应设置的两个接触端子14,所述接触端子14底面与电池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铜排;所述铜排包括与所述两个接触端子14同时连接的第三铜排11,或所述铜排包括分别与所述两个接触端子14连接的第一铜排8和第二铜排9,所述第一铜排8和第二铜排9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所述第一铜排8和所述第二铜9排通过导电装置电连接。为方便两种使用方式的切换,其中,所述铜排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接触端子14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底座壳体3和设置在底座壳体3内的接触端子组件5,所述接触端子组件5上设置有安装腔室,所述底座壳体3对应安装腔室设置有插入腔,所述线缆端子组件穿过插入腔插入所述安装腔室内。其中,所述底座壳体3上端面开设有装配口,所述装配口处设置有上盖1,所述装配口周圈与上盖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其中,所述底座壳体3下端面与电池箱体面板7接触,所述电池箱体面板7上开设有电池连接部避让口,所述底座壳体3下端面设置有环绕所述电池连接部避让口的第二密封圈4。其中,底座壳体3下端面开设有第二避让口,所述接触端子组件5下端面穿过第二避让口与所述电池箱体面板7接触,所述接触端子组件5与所述电池箱体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6。其中,所述第三密封圈6设置在电池连接部避让口边沿与所述第二密封圈4之间。其中,所述线缆端子组件10和连接器本体通过锁止装置连接,所述锁止装置包括设置在插入腔内的第一锁止组件12和设置在安装腔室内的第二锁止组件13。其中,所述第一锁止组件12包括设置在插入腔内壁上的内螺纹和设置在所述线缆端子组件10上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第二锁止组件13包括设置在所述线缆端子组件10插入端的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接触端子组件5上的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栓孔配合,连接线缆端子组件10和接触端子组件5。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电流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本体、至少两个线缆端子组件和电池连接部,所述电池连接部包括分别与线缆端子组件对应的接触端子,每个所述接触端子与电池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铜排,所述铜排之间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本体、至少两个线缆端子组件和电池连接部,所述电池连接部包括分别与线缆端子组件对应的接触端子,每个所述接触端子与电池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铜排,所述铜排之间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线缆端子组件和与所述线缆端子组件对应设置的两个接触端子,所述接触端子的底面设置有所述铜排;所述铜排包括与所述两个接触端子同时连接的第三铜排;或者,所述铜排包括分别与所述两个接触端子连接的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所述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铜排和所述第二铜排通过导电装置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电流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接触端子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底座壳体和设置在底座壳体内的接触端子组件,所述接触端子组件上设置有安装腔室,所述底座壳体对应安装腔室设置有插入腔,所述线缆端子组件穿过插入腔插入所述安装腔室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电流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壳体上端面开设有装配口,所述装配口处设置有上盖,所述装配口周圈与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昌荣陈雪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八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