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套及转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95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套及转轴结构,包括套体,套体用于固定在转轴槽的内壁或转轴的外壁所述套体的内壁或者外壁上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用于挤压转轴槽的内壁或转轴的外壁,套体上开设有涨紧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形变后的套体带动弹性件进行形变,进而使得弹性件与转轴或者转轴槽相互挤压,提升轴套与转轴或者转轴槽之间摩擦力,防止打滑的发生,同时形变后的套体本身能够与转轴或者转轴槽之间形成良好的抱紧力,进一步提升轴套与转轴或者转轴槽之间摩擦力,最大限度防止了转轴在转轴槽内转动时打滑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套及转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套及转轴结构,属于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轴套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稳定转轴在转轴槽中的运动,稳定转轴的运行状态,以防止转轴的打滑或脱出等情况的发生,必要时进行更换。但是,现有情况是轴套不论与转轴之间还是转轴槽之间其摩擦力都往往不足以稳固转轴在转轴槽中转动的稳定性,甚至转轴在转动过程中由于扭矩过大从转轴槽中脱出,对实际生产和使用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良好抱紧力的轴套及转轴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套,包括套体,套体用于固定在转轴槽的内壁或转轴的外壁,所述套体的内壁或者外壁上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用于挤压转轴槽的内壁或转轴的外壁,套体上开设有涨紧槽。涨紧槽用于使得套体的壁厚不均,从而使得套体的形变能力提升。套体收缩或者扩张,带动弹性件沿套体径向向外或者向内运动,从而与套体的内部的转轴或者外部的转轴槽相互挤压,进而增加轴套与转轴或转轴槽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了轴套与转轴或转轴槽之间打滑情况的发生,稳定了转轴在转轴槽中运动状态的稳定性。本技术所述涨紧槽贯通套体的内壁和外壁,同时贯通套体的两端。此时套体的形变能力能够得到较高水平的提升。本技术所述弹性件设置于套体的内壁,套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弹性件槽,或者,弹性件设置于套体的外壁,套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弹性件槽,弹性件槽用于容纳弹性件。弹性件槽一方面提供了弹性件挤压形变后的放置空间,另一方面使得套体与转轴或转轴槽之间不留下缝隙,最大限度增加套体与转轴或转轴槽之间的接触面,防止打滑情况的发生。本技术所述弹性件槽贯通套体的内壁和外壁。此时弹性件槽起到了类似涨紧槽的作用,从而对套体的形变能力进一步提升。本技术所述套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卡紧槽或卡紧螺纹。卡紧槽或卡紧螺纹增强套体与转轴之间摩擦力,或套体与转轴槽之间摩擦力。本技术当套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卡紧槽时,卡紧槽贯通套体的内壁和外壁。卡紧槽起到了类似涨紧槽的作用,从而对套体的形变能力进一步提升。本技术所述卡紧槽的数量为多个,所有卡紧槽沿着套体的周向设置。卡紧槽使得套体厚度相对均匀,防止套体局部机械疲劳。一种转轴结构,包括转轴槽和转动式安装于转轴槽内的转轴,转轴和转轴槽之间设置有轴套。本技术所述套体的内壁和转轴的外壁之一设置有卡紧槽,另一个设置有卡紧螺纹,套体的内壁和转轴的外壁之间通过卡紧螺纹和卡紧槽连接,或者,套体的外壁和转轴槽的内壁之一设置有卡紧槽,另一个设置有卡紧螺纹,套体的外壁和转轴槽的内壁之间通过卡紧螺纹和卡紧槽连接。套体内壁的卡紧槽或卡紧螺纹与转轴外壁的卡紧螺纹或卡紧槽相互配合,套体外壁的卡紧槽或卡紧螺纹与转轴槽内壁的卡紧螺纹或卡紧槽相互配合,以使得增强套体与转轴或转轴槽的摩擦力。本技术所述卡紧槽和卡紧螺纹相对倾斜设置。此时套体与转轴或者转轴槽之间轴向移动阻力大于转动阻力,便于稳定控制转轴的转动被限制在转轴槽轴,保证转轴沿其轴向上的固定。本技术所述弹性件设置于套体的内壁,转轴的端部设置有缓冲面,或者,弹性件设置于套体的外壁,转轴槽的槽口设置有缓冲面,缓冲面用于缓冲套体安装过程中弹性件的形变。缓冲面使得转轴套入套体或者套体套入转轴槽中时,弹性件能够缓慢挤压变形,降低转轴与套体之间或套体与转轴槽之间的安装阻力。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利用形变后的套体带动弹性件进行形变,进而使得弹性件与转轴或者转轴槽相互挤压,提升轴套与转轴或者转轴槽之间摩擦力,防止打滑的发生,同时形变后的套体本身能够与转轴或者转轴槽之间形成良好的抱紧力,进一步提升轴套与转轴或者转轴槽之间摩擦力,最大限度防止了转轴在转轴槽内转动时打滑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转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转轴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转轴结构的另一角度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轴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参见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轴结构,包括转轴槽2和转动式安装于转轴槽2内的转轴1。其中,转轴1和转轴槽2之间设置有轴套。转轴1在转轴槽2中的运动方式有两种,分别为转轴1通过与轴套固定,进而转轴1带动轴套一起在转轴槽2中转动,以及轴套固定在转轴槽2中,转轴1转动不带动轴套。参见图2-4。轴套包括套体3。套体3上开设有涨紧槽32。涨紧槽32用于使得套体3的壁厚不均,从而使得套体3的形变能力提升。若套体3内壁自然状态下直径小于转轴1的外壁直径,则套体3经过形变套入转轴1,被转轴1撑开,套体3抱紧转轴1,以使得套体3与转轴1产生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较大摩擦力。若套体3外壁自然状态下直径大于转轴槽2内壁的直径,套体3经过形变被卡入转轴槽2中,转轴槽2即可抱紧套体3,使得转轴槽2和套体3产生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较大摩擦力。作为优选,涨紧槽32贯通套体3的内壁和外壁,或者贯通套体3的两端,以使得套体3的形变能力能够得到较高水平的提升。本实施例中涨紧槽32同时贯通套体3的内壁和外壁,以及贯通套体3的两端,此时涨紧槽32形成了一个开口,套体3可以通过开口进行扩张或者收缩。套体3的侧壁包括套体3的内壁和套体3的外壁。套体3的内壁或者外壁上设置有弹性件31,弹性件31受力发生形变。若弹性件31设置于套体3的内壁,转轴1在安装至套体3内时对弹性件31进行挤压,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套体3与转轴1之间相对移动时的摩擦力。若弹性件31设置于套体3的外壁,套体3安装在转轴槽2内时转轴槽2对弹性件31进行挤压,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套体3与转轴槽2之间相对移动时的摩擦力。本实施例中选取弹性件31设置于套体3的外壁的情况进行说明。作为优选,套体3的外壁上设置有弹性件槽33,弹性件槽33用于容纳弹性件31。套体3安装至转轴槽2中时,转轴槽2内壁挤压弹性件31至弹性件槽33。弹性件槽33一方面提供了弹性件31挤压形变后的放置空间,另一方面使得套体3与转轴槽2之间不留下缝隙,最大限度增加套体3与转轴槽2之间的接触面,防止套体3与转轴槽2之间打滑情况的发生。弹性件31设置于套体3的内壁时其工作状态和连接关系与本实施例相似,不再在本实施例中做进一步叙述。作为优选,弹性件槽33同时贯通套体3的内壁和外壁。此时弹性件槽33起到了类似涨紧槽32的作用,从而对套体3的形变能力进一步提升。同理,本实施例可以将弹性件31与弹性件槽33的位置进行变更进而产生本实施例的等同方案。例如将弹性件31与弹性件槽33均设置于转轴槽2的内壁,将套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套,包括套体,套体用于固定在转轴槽的内壁或转轴的外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的内壁或者外壁上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用于挤压转轴槽的内壁或转轴的外壁,套体上开设有涨紧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套,包括套体,套体用于固定在转轴槽的内壁或转轴的外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的内壁或者外壁上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用于挤压转轴槽的内壁或转轴的外壁,套体上开设有涨紧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槽贯通套体的内壁和外壁,同时贯通套体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设置于套体的内壁,套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弹性件槽,或者,弹性件设置于套体的外壁,套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弹性件槽,弹性件槽用于容纳弹性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槽贯通套体的内壁和外壁。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卡紧槽或卡紧螺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套,其特征在于:当套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卡紧槽时,卡紧槽贯通套体的内壁和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科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