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隔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6537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18
提供一种耐久性较高且可实现更低摩擦性的滑动隔震装置。滑动隔震装置10由具备具有曲率的滑动面1c、2c的上部鞋状构件1和下部鞋状构件2、以及位于上部鞋状构件1和下部鞋状构件2之间并且具备与各鞋状构1、2相接且具有曲率的上表面3a和下表面3b的柱状钢制的滑动体3构成,在滑动体3的上表面3a和下表面3b上经由粘接层4设置了双重织物层5,双重织物层5由PTFE纤维5a、5b和拉伸强度高于PTFE纤维5a、5b的纤维5c、5d构成,PTFE纤维5a、5b位于上部鞋状构件1和下部鞋状构件2的滑动面1c、2c侧,在双重织物层5的表面上具有涂氟层6,在涂氟层6的表面上具有润滑油层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滑动隔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上下部鞋状构件及位于其间的滑动体构成的滑动隔震装置(seismicbaseisolationslidingdevice)。
技术介绍
在作为地震大国的我国(日本),针对大楼、桥梁、高速公路、独立屋住宅等各种构造物,开发了抵抗地震力的技术、降低进入构造物的地震力的技术等各种各样的耐震技术、隔震技术及制震技术,并已应用于各种构造物。其中,隔震技术是一种可降低进入构造物的地震力本身的技术,故可有效减小地震时的构造物的振动。一言概之,隔震技术是一种如下所述的技术,即,使隔震装置介于作为下部构造物的基础和上部构造物之间,以降低地震引起的基础的振动向上部构造物的传递,从而减小上部构造物的振动,由此保证结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隔震装置除了地震时之外还可发挥降低平时作用于构造物的交通振动对上部构造物的影响的效果。隔震装置包括铅芯层叠橡胶支承装置、高衰减层叠橡胶支承装置、层叠橡胶支承和减震器的组合装置、滑动隔震装置等各种形态的装置。其中,若以滑动隔震装置为例说明其基本结构,则其由具备具有曲率的滑动面的上部鞋状构件和下部鞋状构件、以及位于上部鞋状构件和下部鞋状构件之间的具备与各鞋状构件相接且具有曲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柱状的滑动体构成,也被称为上下球面滑动型隔震装置或双凹(doubleconcave)式隔震装置等。在这种隔震装置中,上下部鞋状构件的动作性能受该上下部鞋状构件与介于其间的滑动体之间的摩擦系数和/或该摩擦系数乘以重量后的摩擦力支配。然而,在现有的滑动隔震装置中,滑动体的基准表面压力为20MPa以下,为此,在构造物的高层化等导致重量变重的情况下,为了获得与该负荷相符的平面尺寸的滑动隔震装置,不得不对装置进行大型化,故存在与层叠橡胶隔震装置等其他不同种类的隔震装置相比,成本竞争力变低的课题。因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可实现60MPa的表面压力的滑动体的高性能滑动隔震装置。具体而言是一种具备柱状钢制的滑动体的滑动隔震装置,其中在该滑动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安装了双重织物层,该双重织物层由PTFE纤维和拉伸强度高于PTFE纤维的纤维构成,PTFE纤维被配设为位于上部鞋状构件和下部鞋状构件的滑动面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21096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的滑动隔震装置,能够提供一种如下所述的滑动隔震装置,即,藉由钢制的滑动体可确保其较高的表面压力,并藉由在与上下部鞋状构件的滑动面相接的滑动体的上下表面上配设双重织物层,更具体而言,藉由将由PTFE纤维和拉伸强度高于PTFE纤维的纤维构成的双重织物层以使PTFE纤维配设在滑动面侧的方式固定于滑动体的主体,不仅可确保60MPa的表面压力,还具备高隔震性能。然而,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等确定到了,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滑动隔震装置的摩擦系数大致为4%左右。尽管可以说作为滑动隔震装置其摩擦系数为4%左右从隔震性能的观点来看已经很好,但近年来在诸如医院、福利设施等应使地震时的建筑物应答尽可能小的建筑物中,起因于4%左右的摩擦系数的地震时的应答加速度依然很大,尤其在这样的设施中更需要进一步降低应答加速度。作为满足这样的需求的滑动隔震装置的摩擦系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等确认到了3%以下为较佳,更佳为2%以下。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等还确认到了,在摩擦系数为3%以下的情况下,针对2级地震动(level2earthquakemotion)的建筑物的应答加速度可被抑制在300gal以下。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久性较高且可实现更低摩擦性的滑动隔震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滑动隔震装置由具备具有曲率的滑动面的上部鞋状构件和下部鞋状构件、以及位于上部鞋状构件和下部鞋状构件之间并且具备与各鞋状构件相接且具有曲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柱状钢制的滑动体构成,在该滑动体的该上表面和该下表面上经由粘接层设置了双重织物层,该双重织物层由PTFE纤维和拉伸强度高于该PTFE纤维的纤维构成,该PTFE纤维位于所述上部鞋状构件和下部鞋状构件的滑动面侧,其中,在所述双重织物层的表面上具有涂氟层,在该涂氟层的表面上具有润滑油层。本专利技术的滑动隔震装置涉及一种在其构成要素的钢制的滑动体(Slider)的上下表面上,经由粘接层安装了含有PTFE纤维的双重织物层的滑动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双重织物层的表面上设置了涂氟层,在涂氟层的表面上设置了润滑油层。通过在双重织物层的表面上经由涂氟层设置了润滑油层,可实现更低的摩擦性,并且,还可实现由于双重织物层相对滑动体的粘接性不会被润滑油妨碍而获得的高耐久性。作为实现滑动隔震装置的更低的摩擦性的对策,可想到在双重织物层的表面上直接涂附润滑油。然而,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等确认到了,在仅于双重织物层的表面直接涂附了润滑油的结构(在双重织物层的表面上直接设置了润滑油层的结构)中,被涂附了的润滑油会向双重织物层和粘接层的界面渗透,渗透至该界面的润滑油会导致双重织物层的相对滑动体的粘接强度下降,其结果为,双重织物层容易从粘接层剥离,进而引起双重织物层的过早破损。这里,就涂氟层的形成而言,可使用将氟树脂溶解于不燃性氟系溶剂或有机溶剂而生成的溶液,并藉由将该溶液涂附在双重织物层的表面并使其干燥、将双重织物层的表面浸渍于溶液并使其干燥、或将溶液喷洒在双重织物层的表面并使其干燥等方式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滑动隔震装置应用了在双重织物层的表面所形成的涂氟层的表面上设置润滑油层的结构,然而容易想到,即使在涂氟层的表面上设置润滑油层,其也会被拒水性良好的涂氟层进行拒水,故两个层难以维持良好的层叠结构。即,可以说,在涂氟层的表面上设置润滑油层这样的结构是根据现有的常识通常不会想到的组合。然而,在本专利技术的滑动隔震装置中,涂氟层设置在了双重织物层的表面上。该双重织物层为织物,故在其表面上存在凹凸,因此,在该凹凸的表面上设置涂氟层后,涂氟层的一部分会进入双重织物层的表面的凹凸内,这样,涂氟层本身也会变为具有凹凸的状态。接着,针对这样的凹凸状的涂氟层设置润滑油层后,润滑油层的一部分会进入涂氟层的凹凸内,通过所谓的锚固效应(anchoreffect),可实现润滑油层相对涂氟层的固定维持。此外,与此相辅地,实际上建筑物的重量会导致润滑油层和涂氟层受到很高的表面压力,故可实现两个层的牢固的固定。这样,藉由应用在涂氟层的表面上设置润滑油层之崭新的结构,不仅可有效地消除润滑油至双重织物层和粘接层的界面的渗透,还可实现基于润滑油层的滑动隔震装置的更低的摩擦性。这里,作为上述润滑油层可使用硅油(siliconeoil)层。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将各种硅油、硅脂(siliconegrease)用作为润滑油层的滑动隔震装置的反复耐久性试验,并由此验证到了,作为润滑油层,硅油为较佳,此外,在其25℃时的运动黏度(kineticviscosity)为1000mm2/sec以下的情况下,双重织物层难以破损,可实现具有高耐久性的滑动隔震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等还确认到了,25℃时的运动黏度超过1000mm2/sec后,其值越大,作用至双重织物层的剪力(shearforc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动隔震装置,由具备具有曲率的滑动面的上部鞋状构件和下部鞋状构件、以及位于上部鞋状构件和下部鞋状构件之间并且具备与各鞋状构件相接且具有曲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柱状钢制的滑动体构成,在该滑动体的该上表面和该下表面上经由粘接层设置了双重织物层,该双重织物层由PTFE纤维和拉伸强度高于该PTFE纤维的纤维构成,该PTFE纤维位于所述上部鞋状构件和下部鞋状构件的滑动面侧,其中,在所述双重织物层的表面上具有涂氟层,在该涂氟层的表面上具有润滑油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10 JP 2017-0941051.一种滑动隔震装置,由具备具有曲率的滑动面的上部鞋状构件和下部鞋状构件、以及位于上部鞋状构件和下部鞋状构件之间并且具备与各鞋状构件相接且具有曲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柱状钢制的滑动体构成,在该滑动体的该上表面和该下表面上经由粘接层设置了双重织物层,该双重织物层由PTFE纤维和拉伸强度高于该PTFE纤维的纤维构成,该PTFE纤维位于所述上部鞋状构件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胁田直弥西本晃治长谷川久巳上月俊辅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铁住金工程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