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17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舷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舷吊,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舷吊受力不好,不易拆卸,占用甲板空间等技术问题。其结构包括两个立柱,两个立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连接形成舷吊臂,第一横梁上设置舷吊结构,舷吊结构包括环状连接结构和设置在环状连接结构外侧的吊耳,环状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横梁外侧,且环状连接结构能够绕着第一横梁外侧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受力好、易拆卸、不占甲板空间、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

Side 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gangway crane, and discloses a gangway crane, which mainly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the gangway crane in the prior art, such as poor force, difficult disassembly, occupying deck space, etc. The structure consists of two pillars.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two pillars are connected by the first cross beam and the second cross beam respectively to form a gangway boom. The gangway structur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cross beam. The gangway structure includes a ring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a hanging lug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ring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ring connection structur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rst cross beam, and the ring connection structure can rotate arou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rst cross bea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force, easy disassembly, no occupying deck space, simple structure, good stability, low cost,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舷吊
本技术属于舷吊
,具体的说是一种舷吊。
技术介绍
船舷吊是铺设船舷边管线起重专用设备,目前,使用时,舷吊是将舷吊臂底部焊接在船甲板上,用于起吊的一端上固定吊耳,通过背缆、背缆吊耳以及舷吊臂形成一个承力结构。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吊耳直接固定在起吊端的横梁上,不能调整角度,整个舷吊过程,不能保证吊耳一直与下方垂直,受力不好;2、舷吊臂底部焊接在船甲板上不便于拆卸,且占用甲板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舷吊,该舷吊受力好、便于拆卸,不占用甲板空间。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舷吊,包括两个立柱,两个立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连接形成舷吊臂,第一横梁上设置舷吊结构,舷吊结构包括环状连接结构和设置在环状连接结构外侧的吊耳,环状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横梁外侧,且环状连接结构能够绕着第一横梁外侧转动。由于舷吊结构的环状连接结构套接在第一横梁外侧,且环状连接结构能够绕着第一横梁外侧转动,可以调整吊耳的位置,整个舷吊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能够保证吊耳永远垂直下方,使得受力更好。进一步的,第一横梁外侧与环状连接结构之间设置连接套,环状连接结构固设在连接套外侧,连接套能够绕着第一横梁外侧转动。环状连接结构固设在连接套外侧,当连接套绕着第一横梁外侧转动时,环状连接结构也绕着第一横梁外侧转动,可以保证吊耳永远垂直下方,通过设置连接套可以增加稳定性,防止舷吊过程中舷吊结构出现角度偏斜。进一步的,第一横梁外侧与环状连接结构之间设置连接套,连接套包括两个活动套接的筒状结构,外部的筒状结构的长度短于内部的筒状结构,环状连接结构固设在外部筒状结构的外侧,内部的筒状结构固定套接在第一横梁外侧。由于两个筒状结构之间活动套接,设置在环状连接结构外侧的吊耳在重力作用下,可以保证垂直向下,两个筒状结构之间能够活动旋转,既可以保证舷吊结构的稳定,也可以避免环状连接结构与横梁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磨损。进一步的,两个立柱的下端分别设置铰接结构,用于与待连接结构连接。待连接结构为船甲板上用于固定连接舷吊的结构,两者通过铰接连接,方便拆卸,不占用甲板的空间。进一步的,第一横梁的长度短于第二横梁。此为最佳技术方案,也为常用结构。两个立柱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吊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舷吊,其舷吊结构的环状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横梁外侧,且环状连接结构能够绕着第一横梁外侧转动,可以调整吊耳的位置,整个舷吊过程中能够保证吊耳永远垂直下方,使得受力更好;2、本技术示例的两个立柱的下端分别设置铰接结构,用于与待连接结构连接,通过铰接连接,方便拆卸,不占用甲板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舷吊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套结构示意图;图1-2中,1-立柱,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连接套,41-外部的筒状结构,42-内部的筒状结构,5-环状连接结构,6-吊耳,7-铰接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舷吊,包括两个立柱1,两个立柱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连接形成舷吊臂,第一横梁2上设置舷吊结构,舷吊结构包括环状连接结构5和设置在环状连接结构5外侧的吊耳6,环状连接结构5设置在第一横梁2外侧,且环状连接结构5能够绕着第一横梁2外侧转动。第一横梁2的长度短于第二横梁3。两个立柱1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吊耳6。两个立柱1的下端分别设置铰接结构7,用于与甲板上用于固定连接舷吊的结构连接。该铰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立柱底端的连接板71,连接板71上开设螺栓孔72,通过螺栓孔72与甲板上用于固定连接舷吊的结构可拆卸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横梁2外侧与环状连接结构5之间设置连接套4,连接套4包括两个活动套接的筒状结构,外部的筒状结构41的长度短于内部的筒状结构42,环状连接结构5固设在外部的筒状结构41的外侧,内部的筒状结构42固定套接在第一横梁1外侧。为便于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结合其工作原理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以实施例1为例,环状连接结构5能够绕着第一横梁2外侧转动,当设置在环状连接结构5上的吊耳6吊起重物时,吊耳6受力方向始终与重物重力方向一致,铰接结构7使用销轴与焊接在船舶甲板上的吊耳结构连接,可绕销轴转动,从而调节舷吊与甲板面夹角,实现舷吊探出船舷外距离变化,适应不同工况水上吊装,吊耳6使用钢丝绳与焊接在甲板上的吊耳结构连接,传递舷吊吊装重物时的拉力。通过设置连接套4可以保证在吊重物的过程中环状连接结构5与第一横梁2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稳定,由于筒状结构41和筒状结构42之间是活动连接的,在重力作用下,筒状结构41能够绕着筒状结构42转动,从而保证吊耳6一直垂直向下。两个立柱1的下端分别设置铰接结构7,通过铰接结构7可拆卸连接在甲板上,方便拆卸,不占用甲板空间。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专利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专利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舷吊,包括两个立柱,两个所述立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连接形成舷吊臂,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舷吊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舷吊结构包括环状连接结构和设置在所述环状连接结构外侧的吊耳,所述环状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外侧,且所述环状连接结构能够绕着所述第一横梁外侧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舷吊,包括两个立柱,两个所述立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连接形成舷吊臂,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舷吊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舷吊结构包括环状连接结构和设置在所述环状连接结构外侧的吊耳,所述环状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外侧,且所述环状连接结构能够绕着所述第一横梁外侧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吊,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横梁外侧与所述环状连接结构之间设置连接套,所述环状连接结构固设在所述连接套外侧,所述连接套能够绕着所述第一横梁外侧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吊,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军汤万阳关东学胡太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易海上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