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接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413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接触电导线的插接连接器(1)。在此,插接连接器(1)具有第一插接部分(2)和第二插接部分(3)。第一插接部分(2)和第二插接部分(3)分别设计用于容纳和接触电缆。在此,第一插接部分(2)形成球形窝作为接触区域,以及第二插接部分(3)形成球作为接触区域。通过这种几何形状的设计使得第一插接部分(2)和第二插接部分(3)能够相对彼此可变地定向和固定。能够特别有利和灵活地如此调整第一插接部分(2)和第二插接部分(3),而无需拆卸接触部件和接头。

plug connect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sertion connector (1) for contacting an electric wire. Here, the plug connector (1) has a first plug part (2) and a second plug part (3). The first plug-in part (2) and the second plug-in part (3) are respectively designed for accommodating and contacting cables. Here, the first socket part (2) forms a spherical socket as the contact area, and the second socket part (3) forms a sphere as the contact area. Through this geometric design, the first and second inserting parts (2) can be orientated and fixed relative to each other. It is particularly advantageous and flexible to adjust the first and second sockets (2) so as not to dismantle the contact parts and joi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插接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插接连接器。
技术介绍
需要这种插接连接器,以便优选使电导线或电缆彼此可逆地和可重复地连接。插接连接器大多由插头和配对插头组成。插头和配对插头具有彼此对应的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分别连接到待连接的导线或缆线上。如果插头和配对插头彼此连接,则对应的接触元件接触且因此建立了导线或电缆之间的导电连接。DE9215225U1描述了一种用于与配对插接连接器接触的插接连接器壳体。该插接连接器壳体具有壳体连接件,通过该壳体连接件能够把缆线引入到插接连接器壳体中。缆线可以借助于螺丝旋拧固定和密封在壳体连接件上。由EP2323228B1已知了一种用于夹紧和弯曲与插接连接器连接的电缆的插接连接器壳体。该插接连接器壳体由绝缘体部和能以不同定向可拆松地固定在绝缘体部上的、弯曲的应力消除元件组成。该应力消除元件具有配设有螺纹的容纳套筒和压紧螺栓。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插接连接器和插接连接器壳体的缺点在于,缆线沿定义的方向从插接连接器引出。尽管EP2323228B1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即定义不同的引出方向,然而这不能任意改变。为了改变引出方向,必须拆下插接连接器并且松脱电缆。只有这时才能使缆线出口在其定向上改变并且再次安装插接连接器。因此,缆线出口方向的改变极其费力和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插接连接器,其中缆线的引出方向能够自由设置。同时应该无需较大花费就能够改变引出方向而且不必为此拆卸插接连接器以及连接的缆线。该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中的特征部分的特征完成。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设计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接连接器,其具有第一插接部分和第二插接部分,其中第一插接部分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点和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面以及第二插接部分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接触点和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面。相应一个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面一起形成了接触对以及相应一个第二接触点和第一接触面一起形成了接触对。优选涉及用于传输电流和接触电导线的插接连接器。在此,第一插接部分和第二插接部分可以理解为插接连接器的第一插接配对和第二插接配对。即所述插接部分中的一个是母插头以及另一个插接部分是公配对插头。接触点形成为所谓的端部压力触头并且允许近似的逐点接触。相反,接触面形成了平面区域,该平面区域可以用作触头。在接触面的任意位置处可以建立接触。因此,由接触点和接触面形成的接触对相对彼此可移动。接触点可以在接触面上移动,而无需断开接触点和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因此,对电触头来说,即便触头(接触点和接触面)相对彼此移动,也可实现持久的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插接部分由第一基体形成,其中第一接触点和第一接触面布置在第一基体上,以及第二插接部分由第二基体形成,其中第二接触点和第二接触面布置在第二基体上。这表示,两个插接部分中的每一个都既具有接触面,也具有接触点。第一插接部分的相应的接触面在此与第二插接部分的接触点对应。同时,第二插接部分的相应的接触面与第一插接部分的接触点对应。这种布置允许第一插接部分相对于第二插接部分的相对运动,其中各由相应一个接触面和接触点形成的接触对始终处于电接触中。有利地,第一基体具有第一缆线出口以及第二基体具有第二缆线出口。通过所述缆线出口能够分别把电缆引导至基体中并且如此引入第一和第二插接部分中并且与其环境密封地连接。引入的缆线在各相应的插接部分中电连接到接触面和接触点上。为此,缆线优选由多个电缆芯线或者导线组成。该电缆芯线或者导线各连接到接触点或接触面上。该连接既可以通过钎焊也可以通过电缆接线夹、螺纹连接或者其它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装置进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基体形成为球形窝(壳)并且具有球形内表面。在球形内表面上形成了和/或布置了第一插接部分的接触点和接触面。在此球形窝在最佳情况下是半球。略微小于半球或者略微大于半球的实施方案也是可以实现的。第二基体形成为球并具有纯粹的球形外表面。在球形外表面上形成了和/或布置了第二插接部分的接触点和接触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基体的球形内表面和第二基体的球形外表面如此确定尺寸,即在球形内表面和球形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用于,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不接触且因此形成短路。有利的实施方案设置成,在间隙中布置至少一个间隔部件,其中间隔部件是电绝缘的。间隔部件如此定义球形内表面和球形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因此,第一插接部分和第二插接部分始终相对彼此以定义的距离布置且能够相对彼此移动和旋转。本专利技术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设置成,第一插接部分和第二插接部分的接触点弹性地沿着其轴线支承。这些触头由现有技术也已知为端部压力触头或者弹簧触头/-销。有利地,接触点分别布置第一插接部分上或第二插接部分上的两个接触面之间并且伸出接触面。优选接触点越过接触面伸出的幅度大于球形内表面和球形外表面之间间隙的宽度。从而保证了,接触点始终允许对另一个插接部分的所属的接触面的电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各个插接部分的接触面和接触点相对彼此电绝缘。因此,能够通过各触头传导不同的信号,而不产生短路。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插接连接器还具有固定部件,其能够使第一插接部分和第二插接部分相对彼此固定。有利地,固定部件形成为环且例如具有螺纹以用于旋拧到插接部分之一上。通过所述旋拧使插接部分彼此压紧且因此相对彼此固定。备选的实施方案设置成,固定部件通过夹紧环固定到插接部分之一上。在此,夹紧环至少部分地环绕接合两个插接部分并且因此相对彼此地固定该插接部分。还有利的是,固定部件通过夹紧装置直接在插接部分之一上被张紧,其中另一个插接部分在固定部件和所述插接部分之间固定和张紧。固定部件优选固定在第一插接部分上。固定部件在此与形成为球的第二插接部分搭接且把该第二插接部分压紧到第一插接部分上,至第一插接部分的球形窝中。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设置成,把插接连接器设计为防水的。为此设置了膜片,所述膜片包围了第二插接部分并保护第二插接部分不受液体、灰尘和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膜片在上部区域中固定在第二插接部分的缆线出口上或与其固定。膜片在下部区域中固定在固定部件上或者与其固定。膜片因此在整个第二插接部分上张紧并保护该第二插接部分。在尤其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膜片由弹性聚合物形成。通过弹性聚合物能够对第一插接部分相对于第二插接部分的相对运动进行补偿,从而膜片始终紧密地/密封地贴靠在第二插接部分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接连接器能够根据实施方案配备或多或少的接触对。在球形内和球形外表面上布置的、由接触点和接触面形成的接触对越多,则接触面必须构造得越小。接触面形成得越小,则转动-和旋转(自转)区域越小,在所述转动-和旋转区域中所述插接部分能够相对彼此运动。因此,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较少触头的插接连接器中,插接部分的运动灵活性相应地大于在具有较大数量触头的插接连接器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接连接器具有球头铰接件,借助于该球头铰接件插接连接器的第一插接部分和第二插接部分彼此连接。由第一接触点和第一接触面形成的第一触头以及由第二接触点和第二接触面形成的第二触头在此如此布置在球头铰接件的球头和球头容纳部中,即它们在球头铰接件的任意位置都电接触。与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方案的区别在于,接触区域本身是允许可变的缆线出口的铰接件。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尤其在于,每个接触对的接触点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接连接器(1),具有第一插接部分(2)和第二插接部分(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分(2)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点(24)和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面(25)以及所述第二插接部分(2)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接触点(34)和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面(35),其中各一个第一接触点(24)和第二接触面(35)形成接触对以及各一个第二接触点(34)和第一接触面(25)形成接触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5.31 DE 102016109989.91.一种插接连接器(1),具有第一插接部分(2)和第二插接部分(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分(2)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点(24)和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面(25)以及所述第二插接部分(2)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接触点(34)和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面(35),其中各一个第一接触点(24)和第二接触面(35)形成接触对以及各一个第二接触点(34)和第一接触面(25)形成接触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分(2)由第一基体(21)形成,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点(24)和所述第一接触面(25)布置在所述第一基体(21)上,以及所述第二插接部分(3)由第二基体(31)形成,其中所述第二接触点(34)和所述第二接触面(35)布置在所述第二基体(3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21)具有第一缆线出口(22)和/或所述第二基体(31)具有第二缆线出口(32)。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21)形成为具有球形内表面的球形窝,其中在所述球形内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接触点(24)和第一接触面(25)。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体(31)形成为具有球形外表面的球,其中在所述球形外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二接触点(34)和所述第二接触面(35)。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连接器(1)具有至少一个电绝缘的间隔部件(7),所述间隔部件布置在所述第一插接部分(2)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分(3)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部件(7)定义了所述第一接触面(25)和所述第二接触面(35)之间的间隙。8.根据前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劳思克
申请(专利权)人:哈廷电子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