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怀化学院专利>正文

石墨烯发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094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发热膜,包括依次重叠的单元膜,各单元膜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单元膜包括防护膜Ⅰ、防护膜Ⅱ、石墨烯膜、主电极带Ⅰ、主电极带Ⅱ、与所述主电极带Ⅰ导接的若干分电极带Ⅰ、与所述主电极带Ⅱ导接的若干分电极带Ⅱ。该石墨烯发热膜的厚度具有可调性,使用范围更广;电极与石墨烯膜之间的导接方式更加均匀,电流方向更加规则,发热均匀性更好。

Graphene heating fil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raphene heating film, which comprises successively overlapping unit membranes and detachable connections between each unit membranes. The unit membranes include protective film I, protective film II, graphene film, main electrode band I, main electrode band II, several sub-electrode bands I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electrode band I, and several sub-electrode bands II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electrode band II. The thickness of the graphene heating film is adjustable, and the application range is wider. The conduction mode between the electrode and the graphene film is more uniform, the current direction is more regular, and the heating uniformity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墨烯发热膜
本技术属于碳材料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石墨烯发热膜。
技术介绍
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排列呈六角形网状结构的碳质新型的薄膜材料。单层石墨烯中的电子与空穴载流子迁移率有望在温度为下最大达到硅的100倍。石墨烯是已知材料中最薄最牢固坚硬的材料,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其在电子乃至加热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自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从定向石墨中使用胶带剥离出石墨烯薄膜以来,石墨烯薄膜以其特有的性质已经逐渐成为新材料领域最吸引人的材料之一。现有技术中,石墨烯发热膜一般由两层防护膜、夹在两层防护膜之间的石墨烯膜以及铺设在石墨烯膜上的若干电极带组成,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发热膜的厚度不可调节,以至于使用范围较窄,不能快速灵活的与应用环境相匹配;电极带与石墨烯膜之间的导接方式较为混乱,以至于石墨烯膜的发热不够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石墨烯发热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石墨烯发热膜,包括依次重叠的单元膜,各单元膜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单元膜包括防护膜Ⅰ、防护膜Ⅱ、石墨烯膜、主电极带Ⅰ、主电极带Ⅱ、与所述主电极带Ⅰ导接的若干分电极带Ⅰ、与所述主电极带Ⅱ导接的若干分电极带Ⅱ,所述防护膜Ⅰ和所述防护膜Ⅱ的边缘部通过绝缘粘接条粘接,所述防护膜Ⅰ、所述防护膜Ⅱ、所述绝缘粘接条之间围成发热腔,所述主电极带Ⅰ、所述主电极带Ⅱ、所述分电极带Ⅰ、所述分电极带Ⅱ以及所述石墨烯膜均布置在所述发热腔内;所述分电极带Ⅰ和所述分电极带Ⅱ共面并交错排列布置,所述主电极带Ⅰ、所述主电极带Ⅱ平行,所述分电极带Ⅰ、所述分电极带Ⅱ均与所述主电极带Ⅰ垂直,每相邻两根所述分电极带Ⅰ和所述分电极带Ⅱ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石墨烯膜为矩形膜,其位于所述主电极带Ⅰ与所述主电极带Ⅱ之间,其一组相对边与所述主电极带Ⅰ平行,其与所述主电极带Ⅰ之间、与所述主电极带Ⅱ之间均通过绝缘隔离带隔开,所述分电极带Ⅰ、所述分电极带Ⅱ均重叠导接在所述石墨烯膜上;所述主电极带Ⅰ的一端伸出所述发热腔并作为电源接入端Ⅰ,所述主电极带Ⅱ的一端伸出所述发热腔并作为电源接入端Ⅱ,各单元膜的主电极带Ⅰ的电源接入端Ⅰ可拆卸连接并导通,各单元膜的主电极带Ⅱ的电源接入端Ⅱ可拆卸连接并导通。进一步地,各单元膜的主电极带Ⅰ的电源接入端Ⅰ、各单元膜的主电极带Ⅱ的电源接入端Ⅱ均通过导电绑绳捆绑固定。更进一步地,所述主电极带Ⅰ的电源接入端Ⅰ、所述主电极带Ⅱ的电源接入端Ⅱ均开设有用于穿过导电绑绳的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石墨烯发热膜的厚度具有可调性性,使用范围更广;电极与石墨烯膜之间的导接方式更加均匀,电流方向更加规则,发热均匀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单元膜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单元膜,2-主电极带Ⅰ,3-主电极带Ⅱ,4-导电绑绳,5-绝缘粘接条,6-分电极带Ⅰ,7-绝缘隔离带,8-石墨烯膜,9-分电极带Ⅱ,10-防护膜Ⅰ,11-防护膜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依次重叠的单元膜1,各单元膜1之间可拆卸连接;单元膜1包括防护膜Ⅰ10、防护膜Ⅱ11、石墨烯膜8、主电极带Ⅰ2、主电极带Ⅱ3、与主电极带Ⅰ2导接的若干分电极带Ⅰ6、与主电极带Ⅱ3导接的若干分电极带Ⅱ9,防护膜Ⅰ10和防护膜Ⅱ11的边缘部通过绝缘粘接条5粘接,防护膜Ⅰ10、防护膜Ⅱ11、绝缘粘接条5之间围成发热腔,主电极带Ⅰ2、主电极带Ⅱ3、分电极带Ⅰ6、分电极带Ⅱ9以及石墨烯膜8均布置在发热腔内;分电极带Ⅰ6和分电极带Ⅱ9共面并交错排列布置,主电极带Ⅰ2、主电极带Ⅱ3平行,分电极带Ⅰ6、分电极带Ⅱ9均与主电极带Ⅰ2垂直,每相邻两根分电极带Ⅰ和分电极带Ⅱ9之间的距离均相等;石墨烯膜8为矩形膜,其位于主电极带Ⅰ2与主电极带Ⅱ3之间,其一组相对边与主电极带Ⅰ2平行,其与主电极带Ⅰ2之间、与主电极带Ⅱ3之间均通过绝缘隔离带7隔开,分电极带Ⅰ6、分电极带Ⅱ9均重叠导接在石墨烯膜8上;主电极带Ⅰ2的一端伸出发热腔并作为电源接入端Ⅰ,主电极带Ⅱ3的一端伸出发热腔并作为电源接入端Ⅱ,各单元膜1的主电极带Ⅰ2的电源接入端Ⅰ可拆卸连接并导通,各单元膜1的主电极带Ⅱ3的电源接入端Ⅱ可拆卸连接并导通。其中,作为一种结构选择方式,各单元膜1的主电极带Ⅰ2的电源接入端Ⅰ、各单元膜1的主电极带Ⅱ3的电源接入端Ⅱ均通过导电绑绳4捆绑固定,导电绑绳4具有导电性,具体材料不限,结构简单,能够同时满足单元膜1之间的固定和导接。上述结构中,主电极带Ⅰ2的电源接入端Ⅰ、主电极带Ⅱ3的电源接入端Ⅱ均开设有用于穿过导电绑绳4的通孔,使得捆绑结构更加牢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根据石墨烯发热膜的使用厚度要求,适当增减单元膜1的数量,由于单元膜1之间可拆卸连接,因此能够较好的实现单元膜1数量的增减;在利用主电极带Ⅰ2和主电极带Ⅱ3将石墨烯膜8接入电源后,石墨烯膜8中的碳分子在电阻中产生声子、离子和电子,由产生的碳分子团之间相互摩擦、碰撞(也称布朗运动)而产生热能,热能又通过控制波长在5—14微米的远红外线以平面方式均匀地辐射出来;由于分电极带Ⅰ6和分电极带Ⅱ9将石墨烯膜8分成了若干矩形单元,且石墨烯膜8与分电极带Ⅰ6和分电极带Ⅱ9导接,而与主电极带Ⅰ2和主电极带Ⅱ3均绝缘隔离,因此其电流方向更加规则,因此发热更加均匀,不会像现有技术一样因为电极与石墨烯膜8之间的导接方式混乱而出现过于不均匀的情况。按照上述实施方式,便可很好地实现本技术。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技术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技术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发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重叠的单元膜,各单元膜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单元膜包括防护膜Ⅰ、防护膜Ⅱ、石墨烯膜、主电极带Ⅰ、主电极带Ⅱ、与所述主电极带Ⅰ导接的若干分电极带Ⅰ、与所述主电极带Ⅱ导接的若干分电极带Ⅱ,所述防护膜Ⅰ和所述防护膜Ⅱ的边缘部通过绝缘粘接条粘接,所述防护膜Ⅰ、所述防护膜Ⅱ、所述绝缘粘接条之间围成发热腔,所述主电极带Ⅰ、所述主电极带Ⅱ、所述分电极带Ⅰ、所述分电极带Ⅱ以及所述石墨烯膜均布置在所述发热腔内;所述分电极带Ⅰ和所述分电极带Ⅱ共面并交错排列布置,所述主电极带Ⅰ、所述主电极带Ⅱ平行,所述分电极带Ⅰ、所述分电极带Ⅱ均与所述主电极带Ⅰ垂直,每相邻两根所述分电极带Ⅰ和所述分电极带Ⅱ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石墨烯膜为矩形膜,其位于所述主电极带Ⅰ与所述主电极带Ⅱ之间,其一组相对边与所述主电极带Ⅰ平行,其与所述主电极带Ⅰ之间、与所述主电极带Ⅱ之间均通过绝缘隔离带隔开,所述分电极带Ⅰ、所述分电极带Ⅱ均重叠导接在所述石墨烯膜上;所述主电极带Ⅰ的一端伸出所述发热腔并作为电源接入端Ⅰ,所述主电极带Ⅱ的一端伸出所述发热腔并作为电源接入端Ⅱ,各单元膜的主电极带Ⅰ的电源接入端Ⅰ可拆卸连接并导通,各单元膜的主电极带Ⅱ的电源接入端Ⅱ可拆卸连接并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发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重叠的单元膜,各单元膜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单元膜包括防护膜Ⅰ、防护膜Ⅱ、石墨烯膜、主电极带Ⅰ、主电极带Ⅱ、与所述主电极带Ⅰ导接的若干分电极带Ⅰ、与所述主电极带Ⅱ导接的若干分电极带Ⅱ,所述防护膜Ⅰ和所述防护膜Ⅱ的边缘部通过绝缘粘接条粘接,所述防护膜Ⅰ、所述防护膜Ⅱ、所述绝缘粘接条之间围成发热腔,所述主电极带Ⅰ、所述主电极带Ⅱ、所述分电极带Ⅰ、所述分电极带Ⅱ以及所述石墨烯膜均布置在所述发热腔内;所述分电极带Ⅰ和所述分电极带Ⅱ共面并交错排列布置,所述主电极带Ⅰ、所述主电极带Ⅱ平行,所述分电极带Ⅰ、所述分电极带Ⅱ均与所述主电极带Ⅰ垂直,每相邻两根所述分电极带Ⅰ和所述分电极带Ⅱ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石墨烯膜为矩形膜,其位于所述主电极带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峰梁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怀化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