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005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管,包括第一冷水管、出水端、聚乙烯管主体、进水端、支撑柱、外管、内管、第一外功能层、第一复合层、第一内功能层、第一真空层、第二外功能层、第二复合层、第二内功能层和第二真空层,所述聚乙烯管主体一端设置有出水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实际使用过程中,将第一热水管和第一冷水管根据第一标志区分后分别与冷热水管相连,第二热水管和第二冷水管根据第二标志区分后与冷热水管相连,输送冷热水时,热水通过内管进行输送,冷水通过外管进行输送,同时内管内外侧均设置有真空层,可以有效的隔绝热量,避免热传导,保证了输送热水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管
本技术涉及耐热聚乙烯管
,具体为一种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管。
技术介绍
国际上把聚乙烯管的材料分为PE32、PE40、PE63、PE80、PE100五个等级,而用于燃气管和给水管的材料主要是PE80和PE100。我国对聚乙烯管材专用料没有分级,这使得国内聚乙烯燃气管和给水管生产厂家选择原材料比较困难,也给聚乙烯管材的使用带来了不小的隐患,给水管必须承受一定的压力,通常要选用分子量大、机械性能较好的PE树脂,如HDPE树脂。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耐热聚乙烯管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现实使用时,冷热水管使用同一跟水管或使用两者不同的水管,前者无法同时使用冷热水的,同时容易造成热量散失,后者造成材料的浪费且占用较大的空间放置水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管,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实使用时,冷热水管使用同一跟水管或使用两者不同的水管,前者无法同时使用冷热水的,同时容易造成热量散失,后者造成材料的浪费且占用较大的空间放置水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管,包括第一冷水管、出水端、聚乙烯管主体、进水端、第二冷水管、第一热水管、第一标志、第二热水管、第二标志、支撑柱、外管、内管、第一外功能层、第一复合层、第一内功能层、第一真空层、第二外功能层、第二复合层、第二内功能层和第二真空层,所述聚乙烯管主体一端设置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端一侧设置有第一冷水管,所述出水端一侧且位于第一冷水管底部设置有第一热水管,所述第一热水管外侧表面设置有第一标志,所述聚乙烯管主体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端,所述进水端一侧设置有第二冷水管,所述进水端一侧且位于第二冷水管底部设置有第二热水管,所述第二热水管外侧表面设置有第二标志,所述聚乙烯管主体外侧设置有外管,所述外管内侧等距离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端设置有内管,所述外管外侧设置有第一外功能层,所述第一外功能层内侧设置有第一复合层,所述第一复合层内侧设置有第一内功能层,所述内管外侧设置有第一真空层,所述第一真空层内侧设置有第二外功能层,所述第二外功能层内侧设置有第二复合层,所述第二复合层内侧设置有第二内功能层,所述第二内功能层内侧设置有第二真空层。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功能层和第二外功能层均是一种乙烯树脂材质的构件。优选的,所述外管表面四周均设置有加强筋。优选的,所述内管厚度为2.0mm。优选的,所述外管厚度为2.5mm。优选的,所述第一内功能层和第二内功能层均是一种耐热聚乙烯材质的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实际使用过程中,将第一热水管和第一冷水管根据第一标志区分后分别与冷热水管相连,第二热水管和第二冷水管根据第二标志区分后与冷热水管相连,输送冷热水时,热水通过内管进行输送,冷水通过外管进行输送,同时内管内外侧均设置有真空层,可以有效的隔绝热量,避免热传导,保证了输送热水的温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外管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内管剖视图;图中标号:1、第一冷水管;2、出水端;3、聚乙烯管主体;4、进水端;5、第二冷水管;6、第一热水管;7、第一标志;8、第二热水管;9、第二标志;10、支撑柱;11、外管;12、内管;13、第一外功能层;14、第一复合层;15、第一内功能层;16、第一真空层;17、第二外功能层;18、第二复合层;19、第二内功能层;20、第二真空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管,包括第一冷水管1、出水端2、聚乙烯管主体3、进水端4、第二冷水管5、第一热水管6、第一标志7、第二热水管8、第二标志9、支撑柱10、外管11、内管12、第一外功能层13、第一复合层14、第一内功能层15、第一真空层16、第二外功能层17、第二复合层18、第二内功能层19和第二真空层20,聚乙烯管主体3一端设置有出水端2,出水端2一侧设置有第一冷水管1,出水端2一侧且位于第一冷水管1底部设置有第一热水管6,第一热水管6外侧表面设置有第一标志7,聚乙烯管主体3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端4,进水端4一侧设置有第二冷水管5,进水端4一侧且位于第二冷水管5底部设置有第二热水管8,第二热水管8外侧表面设置有第二标志9,聚乙烯管主体3外侧设置有外管11,外管11内侧等距离设置有支撑柱10,支撑柱10一端设置有内管12,外管11外侧设置有第一外功能层13,第一外功能层13内侧设置有第一复合层14,第一复合层14内侧设置有第一内功能层15,内管12外侧设置有第一真空层16,第一真空层16内侧设置有第二外功能层17,第二外功能层17内侧设置有第二复合层18,第二复合层18内侧设置有第二内功能层19,第二内功能层19内侧设置有第二真空层20。为了更好的支撑保护,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外功能层13和第二外功能层17均是一种乙烯树脂材质的构件。为了起到加强支撑保护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管11表面四周均设置有加强筋。为了保证厚度,保证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管12厚度为2.0mm。为了起到支撑保护同时保证水量大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管11厚度为2.5mm。为了起到耐高温作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内功能层15和第二内功能层19均是一种耐热聚乙烯材质的构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聚乙烯管主体3分为出水端2和进水端4,出水端2设置有第一冷水管1和第一热水管6,第一热水管6上设置有第一标志7,可以根据标志进行冷热出水管的区分,进水端4设置有第二冷水管5和第二热水管8,同时可以根据第二标志9对冷热进水管进行区分,冷水管与聚乙烯管主体3的外管11相连,外管11由第一外功能层13、第一复合层14和第一内功能层15构成,通过支撑柱10与内管12相连,由第一真空层16、第二外功能层17、第二复合层18、第二内功能层19和第二真空层20构成的内管12与热水管相连,能够很好地起到隔热作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第一热水管6和第一冷水管1根据第一标志7区分后分别与冷热水管相连,第二热水管8和第二冷水5根据第二标志9区分后与冷热水管相连,输送冷热水时,热水通过内管12进行输送,冷水通过外管11进行输送,同时内管12内外侧均设置有真空层,可以有效的隔绝热量,避免热传导,保证了输送热水的温度。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管,包括第一冷水管(1)、出水端(2)、聚乙烯管主体(3)、进水端(4)、第二冷水管(5)、第一热水管(6)、第一标志(7)、第二热水管(8)、第二标志(9)、支撑柱(10)、外管(11)、内管(12)、第一外功能层(13)、第一复合层(14)、第一内功能层(15)、第一真空层(16)、第二外功能层(17)、第二复合层(18)、第二内功能层(19)和第二真空层(20),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管主体(3)一端设置有出水端(2),所述出水端(2)一侧设置有第一冷水管(1),所述出水端(2)一侧且位于第一冷水管(1)底部设置有第一热水管(6),所述第一热水管(6)外侧表面设置有第一标志(7),所述聚乙烯管主体(3)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端(4),所述进水端(4)一侧设置有第二冷水管(5),所述进水端(4)一侧且位于第二冷水管(5)底部设置有第二热水管(8),所述第二热水管(8)外侧表面设置有第二标志(9),所述聚乙烯管主体(3)外侧设置有外管(11),所述外管(11)内侧等距离设置有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一端设置有内管(12),所述外管(11)外侧设置有第一外功能层(13),所述第一外功能层(13)内侧设置有第一复合层(14),所述第一复合层(14)内侧设置有第一内功能层(15),所述内管(12)外侧设置有第一真空层(16),所述第一真空层(16)内侧设置有第二外功能层(17),所述第二外功能层(17)内侧设置有第二复合层(18),所述第二复合层(18)内侧设置有第二内功能层(19),所述第二内功能层(19)内侧设置有第二真空层(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管,包括第一冷水管(1)、出水端(2)、聚乙烯管主体(3)、进水端(4)、第二冷水管(5)、第一热水管(6)、第一标志(7)、第二热水管(8)、第二标志(9)、支撑柱(10)、外管(11)、内管(12)、第一外功能层(13)、第一复合层(14)、第一内功能层(15)、第一真空层(16)、第二外功能层(17)、第二复合层(18)、第二内功能层(19)和第二真空层(20),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管主体(3)一端设置有出水端(2),所述出水端(2)一侧设置有第一冷水管(1),所述出水端(2)一侧且位于第一冷水管(1)底部设置有第一热水管(6),所述第一热水管(6)外侧表面设置有第一标志(7),所述聚乙烯管主体(3)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端(4),所述进水端(4)一侧设置有第二冷水管(5),所述进水端(4)一侧且位于第二冷水管(5)底部设置有第二热水管(8),所述第二热水管(8)外侧表面设置有第二标志(9),所述聚乙烯管主体(3)外侧设置有外管(11),所述外管(11)内侧等距离设置有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一端设置有内管(12),所述外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伏弟范树良吴亚平叶先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