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复合抗菌非织造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056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复合抗菌非织造布,包括布体,所述布体由聚酯短纤维层、聚酯长纤维层、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竹炭纤维层和甲壳质抗菌纤维层组成,所述聚酯短纤维层上表层固定连接有聚酯长纤维层,所述聚酯长纤维层表面覆盖有甲壳质抗菌纤维层,以及甲壳质抗菌纤维层的表层粘结有竹炭纤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聚酯短纤维层和聚酯长纤维层连接后形成的布体外热压连接甲壳质抗菌纤维层,便于利用甲壳质抗菌纤维层增加非织造布的抗菌性,且通过将聚酯短纤维层、聚酯长纤维层、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竹炭纤维层和甲壳质抗菌纤维层两两之间利用热压形成的热压条进行固定,该种固定方式简单,且多层之间连接紧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复合抗菌非织造布
本技术涉及一种非织造布,特别涉及一种多层复合抗菌非织造布。
技术介绍
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聚酯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聚酯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现有的非织造布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具备抗静电性能和防火性能,另外现在的环境恶劣,我们需要抵御的病毒更多,但现有的非织造布不具有抗菌性,且非织造布内的结构层之间连接不够紧密,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层复合抗菌非织造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复合抗菌非织造布,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层复合抗菌非织造布,包括布体,所述布体由聚酯短纤维层、聚酯长纤维层、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竹炭纤维层和甲壳质抗菌纤维层组成,所述聚酯短纤维层上表层固定连接有聚酯长纤维层,所述聚酯长纤维层表面覆盖有甲壳质抗菌纤维层,以及甲壳质抗菌纤维层的表层粘结有竹炭纤维层,所述竹炭纤维层表面固定连接有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所述聚酯短纤维层和聚酯长纤维层之间通过热压固定并形成热压条,且热压条的两端形成热压槽,所述热压槽内填充有硅酸铝耐火纤维条。进一步地,所述聚酯短纤维层和聚酯长纤维层之间通过胶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聚酯长纤维层和甲壳质抗菌纤维层之间也通过热压连接,所述甲壳质抗菌纤维层和竹炭纤维层之间以及所述竹炭纤维层和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之间也均采用相同方式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热压条之间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热压条外围边缘设有锁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聚酯短纤维层和聚酯长纤维层连接后形成的布体外热压连接甲壳质抗菌纤维层,便于利用甲壳质抗菌纤维层增加非织造布的抗菌性。2、本技术通过在甲壳质抗菌纤维层外设置竹炭纤维层,利用竹炭纤维层吸附空气中的污浊分子,避免污浊分子透过非织造布进入到布体包裹的人体或者其他物品内,且通过在竹炭纤维层外部设置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便于利用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增加抗静电性。3、本技术通过将聚酯短纤维层、聚酯长纤维层、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竹炭纤维层和甲壳质抗菌纤维层两两之间利用热压形成的热压条进行固定,该种固定方式简单,且多层之间连接紧固,并在热压槽内填充硅酸铝耐火纤维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布体的防火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多层复合抗菌非织造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多层复合抗菌非织造布的俯视图。图中:1、聚酯短纤维层;2、热压槽;3、布体;4、聚酯长纤维层;5、硅酸铝耐火纤维条;6、热压条;7、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8、竹炭纤维层;9、甲壳质抗菌纤维层;10、锁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多层复合抗菌非织造布,包括布体3,所述布体3由聚酯短纤维层1、聚酯长纤维层4、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7、竹炭纤维层8和甲壳质抗菌纤维层9组成,所述聚酯短纤维层1上表层固定连接有聚酯长纤维层4,所述聚酯长纤维层4表面覆盖有甲壳质抗菌纤维层9,以及甲壳质抗菌纤维层9的表层粘结有竹炭纤维层8,所述竹炭纤维层8表面固定连接有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7,所述聚酯短纤维层1和聚酯长纤维层4之间通过热压固定并形成热压条6,且热压条6的两端形成热压槽2,所述热压槽2内填充有硅酸铝耐火纤维条5。其中,所述聚酯短纤维层1和聚酯长纤维层4之间通过胶水连接。其中,所述聚酯长纤维层4和甲壳质抗菌纤维层9之间也通过热压连接,所述甲壳质抗菌纤维层9和竹炭纤维层8之间以及所述竹炭纤维层8和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7之间也均采用相同方式固定。其中,所述热压条6之间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热压条6外围边缘设有锁边1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多层复合抗菌非织造布,工作时,由于在聚酯短纤维层1和聚酯长纤维层4连接后形成的布体3外热压连接甲壳质抗菌纤维层9,便于利用甲壳质抗菌纤维层9增加非织造布的抗菌性,且在甲壳质抗菌纤维层9外设置竹炭纤维层8,利用竹炭纤维层8吸附空气中的污浊分子,避免污浊分子透过非织造布进入到布体3包裹的人体或者其他物品内,且通过在竹炭纤维层8外部设置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7,便于利用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7增加抗静电性,其中,将聚酯短纤维层1、聚酯长纤维层4、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7、竹炭纤维层8和甲壳质抗菌纤维层9之间两两通过热压连接,并将热压条6等距离设置,该种固定方式简单,且多层之间连接紧固,并在热压条6形成的热压槽2内填充硅酸铝耐火纤维条5,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布体3的防火性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复合抗菌非织造布,包括布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布体(3)由聚酯短纤维层(1)、聚酯长纤维层(4)、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7)、竹炭纤维层(8)和甲壳质抗菌纤维层(9)组成,所述聚酯短纤维层(1)上表层固定连接有聚酯长纤维层(4),所述聚酯长纤维层(4)表面覆盖有甲壳质抗菌纤维层(9),以及甲壳质抗菌纤维层(9)的表层粘结有竹炭纤维层(8),所述竹炭纤维层(8)表面固定连接有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7),所述聚酯短纤维层(1)和聚酯长纤维层(4)之间通过热压固定并形成热压条(6),且热压条(6)的两端形成热压槽(2),所述热压槽(2)内填充有硅酸铝耐火纤维条(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复合抗菌非织造布,包括布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布体(3)由聚酯短纤维层(1)、聚酯长纤维层(4)、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7)、竹炭纤维层(8)和甲壳质抗菌纤维层(9)组成,所述聚酯短纤维层(1)上表层固定连接有聚酯长纤维层(4),所述聚酯长纤维层(4)表面覆盖有甲壳质抗菌纤维层(9),以及甲壳质抗菌纤维层(9)的表层粘结有竹炭纤维层(8),所述竹炭纤维层(8)表面固定连接有腈纶铜络合导电纤维层(7),所述聚酯短纤维层(1)和聚酯长纤维层(4)之间通过热压固定并形成热压条(6),且热压条(6)的两端形成热压槽(2),所述热压槽(2)内填充有硅酸铝耐火纤维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华思诚无纺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