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铺车厢及脚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002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脚蹬,包括固定件、脚蹬本体,脚蹬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脚踏部和包覆部,包覆部设于脚踏部之上,包覆部与脚踏部共同围成一端开口且能容纳人体脚部前侧的容纳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固定件将脚蹬主体固定在墙体上,能够确保脚蹬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固;脚蹬本体嵌入墙体内部,并与对侧的头枕或腰靠共用空间,有效提高了包间空间利用率,为乘客节省了活动空间,提高了列车定员,脚踏本体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原理,通过多次试验,设计尺寸符合多数乘客的人体脚部尺寸,便于上下铺动作实现,可供各年龄段的乘客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安装有脚蹬的车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铺车厢及脚蹬
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脚蹬,还涉及一种安装有所述脚蹬的车厢。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高铁事业的蓬勃发展,乘客的需求逐渐增多,长距离的卧铺动车组被广大乘客认同。这种夕发朝至的高速卧铺动车组,具有运行速度快、乘坐舒适等优点,市场前景巨大。现有的统型卧铺的上铺脚蹬,采用与顺墙集成的方式,嵌入至顺墙内部。使用时,需要乘客手动将脚蹬翻出,不使用时,可翻至顺墙内部。现有的统型卧铺脚蹬,在使用时,需要外翻至水平状态,这时会占用下铺乘客一定的通过空间。而这种需要手动外翻的脚蹬,因为不熟悉其功能,在使用后不手动翻回,对下铺乘客造成一定的影响。当上铺乘客需要下铺时,同样需要手动翻下脚蹬,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脚蹬。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脚蹬,应用于交通工具上,包括:固定件,用于安装在所述交通工具上;脚蹬本体,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脚蹬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脚踏部和包覆部,所述包覆部设于脚踏部之上,所述包覆部与脚踏部共同围成一端开口且能容纳人体脚部前侧的容纳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脚蹬本体包括前端和与前端相对设置的开口,所述包覆部为曲面结构,所述曲面结构与脚踏部的垂直距离自前端至开口处逐渐增加。进一步,所述脚踏部靠近开口的底部沿着脚踏部所在的平面向外且向下延伸出一突台,所述突台靠近脚蹬本体前端的一侧与开口所在的平面平齐,其相对侧为曲面。进一步,所述包覆部位于开口处的边沿沿着包覆部所在曲面向外且向上延伸形成包边结构,所述包边结构靠近脚蹬本体前端的一侧与开口所在的平面平齐,所述包边结构与突台相连接并平滑过渡。进一步,所述包覆部向外凸出形成至少一个基座,所述基座顶部开设有固定孔且内部中空,连接件穿过固定板和固定孔可将包覆部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连接件伸入基座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基座的深度。进一步,所述基座有两个,两个所述基座对称设置在包覆部上。进一步,所述脚踏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连接件穿过安装孔和固定板可将脚踏部固定在固定板上。进一步,所述脚蹬还设有踏垫,所述踏垫设置在脚踏部上。进一步,所述脚踏部内侧壁设有踏垫安装槽,所述踏垫卡设在踏垫安装槽内。进一步,所述踏垫安装槽上设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卡孔,所述踏垫上设有与卡孔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卡座,所述踏垫卡设在踏垫安装槽内,所述卡座卡设在卡孔内。进一步,所述脚蹬本体采用非金属材料注塑而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厢。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厢,包括多个卧铺包间,所述卧铺包间包括横墙、侧墙和所述的脚蹬,所述脚蹬安装在卧铺包间的横墙和/或侧墙上。进一步,所述脚蹬安装在所述横墙上,所述横墙上预设有脚蹬本体可穿过且紧密配合的通道,所述通道长度小于脚蹬本体的长度;所述脚蹬本体的开口处与横墙的一侧相平齐,所述脚蹬本体的脚踏部和包覆部分别通过固定件安装在横墙的另一侧上所述横墙的另一侧安装有腰靠,所述腰靠设有可容纳脚蹬本体相对于横墙露出部分的凹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固定件、脚蹬本体,所述脚蹬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脚踏部和包覆部,所述包覆部设于脚踏部之上,所述包覆部与脚踏部共同围成一端开口且能容纳人体脚部前侧的容纳区。本申请的脚蹬,通过脚蹬本体的脚踏部和包覆部的固定件将脚蹬主体固定在墙体上,能够确保脚蹬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固;脚蹬本体嵌入墙体内部,并与对侧的头枕腰靠共用空间,有效提高了包间空间利用率,为乘客节省了活动空间,提高了列车定员;踏垫固定在脚蹬主体表面,有效增大脚部摩擦力,确保乘客上下铺安全,同时踏垫自带一定弹力,踩踏时舒适感脚佳。本专利技术的脚蹬主体部分,采用非金属材料注塑而成,表面颜色与墙体一致,与包间环境融入性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脚蹬主体部分,设置有集成了踏垫安装槽及卡孔,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固定件的连接基座;脚蹬本体的敞开式结构,更加人性化设计,满足乘客乘车需求,乘客可直接上下铺;脚踏本体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原理,通过多次试验,设计尺寸符合多数乘客的人体脚部尺寸,便于上下铺动作实现,可供各年龄段的乘客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5收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脚蹬,应用于交通工具上,包括:固定件2,用于安装在所述交通工具上;脚蹬本体1,与所述固定件2固定连接;所述脚蹬本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脚踏部12和包覆部11,所述包覆部11设于脚踏部12之上,所述包覆部11与脚踏部12共同围成一端开口且能容纳人体脚部前侧的容纳区13。所述交通工具可包括:各种类型的可提供运输服务的工具,例如,火车、飞机或巴士等。所述火车可包括:动车、高铁或普铁。动车、高铁或普铁的划分可是基于可达运输速度来的。本专利技术包括固定件2、脚蹬本体1,所述脚蹬本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脚踏部12和包覆部11,所述包覆部11设于脚踏部12之上,所述包覆部11与脚踏部12共同围成一端开口且能容纳人体脚部前侧的容纳区13。本申请的脚蹬,通过脚蹬本体1的脚踏部12和包覆部11的固定件2将脚蹬主体1固定在墙体上,能够确保脚蹬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固;脚蹬本体1嵌入墙体内部,并与对侧的头枕腰靠4共用空间,有效提高了包间空间利用率,为乘客节省了活动空间,提高了列车定员;由于脚蹬本体1中的容纳区13为乘客提供了踩踏的区域,乘客无需手动调节脚蹬,直接踩踏即可完成上铺和下铺的动作,方便实用;脚蹬本体的敞开式结构,更加人性化设计,满足乘客乘车需求,乘客可直接上下铺;脚踏本体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原理,通过多次试验,设计尺寸符合多数乘客的人体脚部尺寸,便于上下铺动作实现,可供各年龄段的乘客使用。具体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脚蹬本体1包括前端和与前端相对设置的开口,所述包覆部11为曲面结构,所述曲面结构与脚踏部12的垂直距离自前端至开口处逐渐增加。脚蹬本体1的容纳区13用于容纳乘客的脚部前侧,支持乘客完成“蹬起”的这一过程,因此容纳区13需要满足人体脚部特殊的结构,还要满足完成动作脚部可能的移动范围,同时在生产中,合理的结构是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因此,设置所述包覆部11为曲面结构,所述曲面结构与脚踏部12的垂直距离自前端至开口处逐渐增加,可以较好的满足所有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实践性。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脚踏部12靠近开口的底部沿着脚踏部12所在的平面向外且向下延伸出一突台14,所述突台14靠近脚蹬本体1前端的一侧与开口所在的平面平齐,其相对侧为曲面。设置突台14主要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乘客在完成“蹬起”的这一过程时,脚踏部12靠近开口的边缘会承受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一压力具有瞬间性,该边缘多次承受如此的瞬间下压力容易造成脚蹬本体1整体的损坏,从而造成整个脚蹬的浪费,设置突台14,在具体安装时,由于所述突台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蹬,应用于交通工具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用于安装在所述交通工具上;脚蹬本体,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脚蹬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脚踏部和包覆部,所述包覆部设于脚踏部之上,所述包覆部与脚踏部共同围成一端开口且能容纳人体脚部前侧的容纳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蹬,应用于交通工具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用于安装在所述交通工具上;脚蹬本体,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脚蹬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脚踏部和包覆部,所述包覆部设于脚踏部之上,所述包覆部与脚踏部共同围成一端开口且能容纳人体脚部前侧的容纳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本体包括前端和与前端相对设置的开口,所述包覆部为曲面结构,所述曲面结构与脚踏部的垂直距离自前端至开口处逐渐增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部靠近开口的底部沿着脚踏部所在的平面向外且向下延伸出一突台,所述突台靠近脚蹬本体前端的一侧与开口所在的平面平齐,其相对侧为曲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部位于开口处的边沿沿着包覆部所在曲面向外且向上延伸形成包边结构,所述包边结构靠近脚蹬本体前端的一侧与开口所在的平面平齐,所述包边结构与突台相连接并平滑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部向外凸出形成至少一个基座,所述基座顶部开设有固定孔且内部中空,连接件穿过固定板和固定孔可将包覆部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连接件伸入基座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基座的深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有两个,两个所述基座对称设置在包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鹏熊力王大鹏刘晨辉高国燕赵林林郭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