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206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及电池,该一种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一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一极片且从所述电芯伸出;第二极片;保护层,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所述第二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之间,所述第一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极耳伸出方向垂直,所述第三段被设置于所述电芯的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以至少解决电芯头部极耳对保护层的阻碍问题,显著提高电芯的跌落安全性能。

Batteries and batterie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ttery and a battery,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polar plate, a first polar ear, an electr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irst polar plate and an extension from the core, a second polar plate, a protective layer, including a first, a second and a third section,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third sections. The first paragraph is set between the first polar plate and the second polar plate, the second paragraph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first polar ear, and the third paragraph is set on the side of the core.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core to at least solve the obstruction problem of the head polar ear of the core to the protective layer. Drop safety performance of high c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和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化学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芯和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在手提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高端电子消费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设备跌落或振动等情形,从而导致电芯跌落失效。其中,由于电芯的头部或尾部结构较为松散,且与电池仓直接接触,跌落过程中受到的撞击力较大,因此较容易出现极片滑动错位短路、隔膜收缩短路等失效模式。因此电芯头尾部的失效成为制约锂电池跌落性能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以至少解决电芯头部极耳对保护层的阻碍问题,显著提高电芯的跌落安全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该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一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一极片且从所述电芯伸出;第二极片;保护层,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所述第二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之间,所述第一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极耳伸出方向垂直,所述第三段被设置于所述电芯的侧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段相对于所述第三段更靠近所述第一极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一极片粘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段与第一表面粘接,所述第二段与第二表面粘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垂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一极耳之间不设置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设置有隔膜,所述第二段和所述隔膜粘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沿所述第一极耳伸出方向,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长度相同。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沿所述第一极耳伸出方向,所述第一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段的长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沿所述第一极耳伸出方向,所述第一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极耳在所述电芯内部的长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含包装膜,及如上所述的电芯。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针对电芯头部存在两个极耳而难以有效进行保护层保护的现状,本技术的电芯主要是将电芯分为极耳前后两侧分别进行保护层保护,有效地避免极耳对保护层的阻碍,从而对电芯头部的大部分区域的极片和隔膜实现有效束缚、粘结,因此能够显著减少电芯头部,尤其是极耳区域的极片滑动错位短路、隔膜收缩短路等失效,极大地改善电芯头部跌落性能等安全特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包括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芯的电芯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电芯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电芯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包括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芯的电芯结构的俯视图;以及图5是包括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电芯的电芯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各个实施例可以任意可能的方式相互组合或部分替换。首先参照图1至图3,图1至图3分别例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芯结构100的俯视图、正视图和侧视图。其中,如图所示,电芯结构100包括第一极片10和第二极片12,二者卷绕或叠设在一起且通过隔膜34隔离开,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6在电芯头部分别电连接至第一极片10和第二极片12的起始段上,第一极片10与第二极片12的极性相反,第一极片10可为阴极片,第二极片12为阳极片,或者第一极片10为阳极片,第二极片12为阴极片;如图1中的俯视图最佳例示,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6将电芯分为两部分,即,分别位于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6的相对于电芯长度方向L的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保护层18粘接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者上,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保护层18从位于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6的相对于电芯长度方向L的至少一侧中的第一极片10或第二极片12向上延伸出,并且朝向远离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6的方向弯折贴合第二表面20粘贴直至第一表面22,从而将围绕在保护层18中的第一极片10、第二极片12和隔膜34稳固地粘接在一起。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电芯分为极耳前后两部分分别进行保护层保护,有效地避免极耳对保护层的阻碍,从而对电芯头部的大部分区域的极片和隔膜实现有效束缚、粘结,因此能够显著减少电芯头部,尤其是极耳区域的极片滑动错位短路、隔膜收缩短路等失效,极大地改善电芯头部跌落性能等安全特性。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6的相对于电芯长度方向L的两侧均设置有保护层18;换句话说,保护层18设置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6的前后两侧。另外,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保护层18构造成两段:第一半段24和第二半段26,其中,第一半段24与第二半段26沿电芯长度方向L间隔开,且在电芯宽度方向W上分别与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6位置相对应;换句话说,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每个极耳14、16的前后两侧各单独设置半段保护层,且示例性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半段24和第二半段26粘接在同一层第一极片10或第二极片12上。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仅在电芯头部的极耳一侧设置保护层18。具体而言,仅在第一极耳14和第二级第二16的相对于电芯长度方向L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层18,其中,设置保护层18的一侧应为更容易发生跌落失效的一侧。接下来,参考图1至图3具体描述保护层18的示例性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保护层18包括三个区段,依次为:第一段28、第三段30和连接第一段28和第三段30的第二段32。具体地,保护层18的第一段28粘接于第一极片10或第二极片12的内层表面上;例如,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段28粘接于最靠近第一极耳14或第二极耳16的第一极片10或第二极片12的内层表面上。保护层18的第三段30粘接于第一表面22上,并且第二段32粘接在第二表面20上,其中,第二段32贴合位于第二表面20中的第一极片10、第二极片12和隔膜34粘接。另外,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可能的实施例,第一段28和第三段30具有相同的长度。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段28和第三段30的长度还可改变,这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而定,本技术不局限于此。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保护层18沿电芯长度方向L覆盖的距离大于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6沿电芯长度方向L跨越的距离;换句话说,保护层18的宽度大于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6的两个最远边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地对极耳附近的区域进行保护层保护。本技术所用的保护层18可包括基材和粘性层两部分。其中,基材的成分可为PET(聚酯)、PE(聚乙烯)、PVC(聚氯乙烯)、无纺布、泡棉等;粘性层成分可包括但不限于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APAO(无规聚烯烃)、PA(聚酰胺)、PU(聚胺酯)、聚乙烯(PE)、聚丙烯酸类、有机硅胶类、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片;第一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一极片且从所述电芯伸出;第二极片;保护层,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所述第二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之间,所述第一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极耳伸出方向垂直,所述第三段被设置于所述电芯的第一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片;第一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一极片且从所述电芯伸出;第二极片;保护层,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所述第二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之间,所述第一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极耳伸出方向垂直,所述第三段被设置于所述电芯的第一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相对于所述第三段更靠近所述第一极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一极片粘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一表面粘接,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电芯的第二表面粘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垂直。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罗崔厚磊焦伟民肖质文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