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986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照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光口和自所述出光口向内延伸的容纳腔,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一光源模组、第二光源模组和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光源模组和第二光源模组中至多一者发光;第一光源模组与第二光源模组设置在容纳腔中,且沿靠近出光口的方向依次布置;第一光源模组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接收第一发光单元的光线并将其从出光口反射出的背景图。第一光源模组用于辅助照明模式,在第一光源模组发光时,背景图从出光口可见;第二光源模组用于主照明模式。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光源模组和第二光源模组中至多一者发光,实现主照明模式或辅助照明模式,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照明装置
本技术涉及照明
,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照明装置用于发出光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在不同的环境下,用户需要启用不同的照明装置,例如主照明装置、局部照明装置和辅助照明装置等等,以满足用户的工作生活等需求。目前,照明装置往往只具有一种固定的照明模式,即仅能实现主照明、局部照明或辅助照明中的一种,用户为了在同一空间下能够使用不同的照明模式,往往需要配备多种照明模式各异的照明装置。然而,配备多种照明装置不仅占用了更多的空间,也给安装布线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照明模式能够调节的照明装置,以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并减少照明装置安装和布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光口和自所述出光口向内延伸的容纳腔;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一光源模组、第二光源模组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和所述第二光源模组均相连,且用于控制第一光源模组和所述第二光源模组中至多一者发光;所述第一光源模组与所述第二光源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中,且所述第一光源模组远离所述出光口,所述第二光源模组靠近所述出光口;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接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光线并将其从所述出光口反射出的背景图。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二光源模组包括与所述背景图堆叠导光板和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出射光经所述导光板扩散射出。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光轴线与所述导光板的中心线共线。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导光板内分布有透明扩散粒子;所述导光板表面无印刷点或激光点。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透明扩散粒子为有机硅扩散剂。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光源模组之间或者是设置在导光板与所述背景图之间的电致变色膜;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光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通电;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断电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断电。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常亮的辅助常亮模式、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常亮的主照明模式,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全部常灭的关灯模式。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二发光单元常灭并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在亮和灭之间切换的辅助亮灭模式。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在所述辅助亮灭模式下启用的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照明区域内的人体活动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器相连,根据所述人体活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通电或断电。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光源模组之间的电致变色膜,以及用于检测照明区域内的人体活动信号的检测器;所述检测器检测到人体活动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通电;所述检测器检测不到人体活动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断电。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检测器用于周期性地获取所述人体活动信号。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背景图的外围;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设置于同一基板上。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一光源模组还包括罩设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配光元件;所述配光元件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出射光均匀地投射到所述背景图。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壳体包括具有所述出光口的前壳和与所述前壳对接的后盖;所述背景图设置在所述后盖上。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背景图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后盖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照明装置,包括第一光源模组、第二光源模组和控制器。第一光源模组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背景图,第一光源模组能够实现辅助照明模式,且在第一光源模组发光时,背景图从出光口可见,从而实现具有装饰效果的辅助照明模式。第二光源模组用于实现主照明模式。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光源模组和第二光源模组中至多一者发光,实现主照明模式或辅助照明模式,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照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照明装置去除控制器后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照明装置去除控制器后的分解图。附图标记:100-照明装置;10-壳体;11-前壳;111-出光口;112-容纳腔;113-开口;12-后盖;20-第一光源模组;21-第一发光单元;22-背景图;23-配光元件;30-第二光源模组;31-第二发光单元;32-导光板;321-侧面;40-控制器;50-电致变色膜;60-检测器;70-光源基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装置100,包括壳体10,该壳体10具有前壳11和后盖12,前壳11上具有出光口111、自出光口111向内延伸的容纳腔112。照明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光源模组20、第二光源模组30和控制器40。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20设置在壳体10的容纳腔112中,且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20沿靠近出光口111的方向依次布置,即第一光源模组20在容纳腔112中相对远离出光口111,第二光源模组30在容纳腔112中相对靠近出光口12。控制器40与第一光源模组20、第二光源模组30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30两者至多之一发光。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30分别实现辅助照明模式和主照明模式,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其中,第一光源模组20包括第一发光单元21和从出光口111可见的背景图22,在第一发光单元21发光时照亮背景图22,背景图22上的光线反射后从出光口111射出,使得用户可见第一发光单元21照亮下的背景图22,实现具有装饰效果的辅助照明模式。本技术实施例中,主照明模式是指其发光时具有较高的光通量,例如常见的吸顶灯照明模式;辅助照明模式是指其发光时具有较低的光通量,例如小夜灯照明模式。辅助照明模式包括发光单元常亮的辅助常亮模式和发光单元能够在亮灭之间切换的辅助亮灭模式。第一光源模组20中的第一发光单元21为实现辅助照明,其具有较低的输出功率,第二光源模组30中的第二发光单元31为实现主照明,其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一发光单元21和第二发光单元31的输出功率也可以相近,或者第一发光单元21比第二发光单元31具有更高的输出功率。第一发光单元21和第二发光单元31为发光二极管。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光源模组30包括与背景图22堆叠的导光板33和设置在导光板32侧面的第二发光单元31,导光板32可以与背景图22平齐堆叠在容纳腔112中,此时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30朝向出光口111的投影相互重叠。第二发光单元31环绕设置在导光板32的周侧,具体的,多个第二发光单元31安装在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光口和自所述出光口向内延伸的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一光源模组、第二光源模组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和所述第二光源模组均相连,且用于控制第一光源模组和所述第二光源模组中至多一者发光;所述第一光源模组与所述第二光源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中,且所述第一光源模组远离所述出光口,所述第二光源模组靠近所述出光口;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接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光线并将其从所述出光口反射出的背景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光口和自所述出光口向内延伸的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一光源模组、第二光源模组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和所述第二光源模组均相连,且用于控制第一光源模组和所述第二光源模组中至多一者发光;所述第一光源模组与所述第二光源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中,且所述第一光源模组远离所述出光口,所述第二光源模组靠近所述出光口;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接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光线并将其从所述出光口反射出的背景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模组包括与所述背景图堆叠的导光板和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出射光经所述导光板扩散射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光轴线与所述导光板的中心线共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内分布有透明扩散粒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扩散粒子为有机硅扩散剂。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光源模组之间或者是设置在导光板与所述背景图之间的电致变色膜;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光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通电;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断电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断电。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常亮的辅助常亮模式、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常亮的主照明模式,以及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