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70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至少两个层叠设置的框架和至少两个螺杆,每个螺杆贯穿至少两个框架;每个框架上并排设有至少两个容置腔,每个容置腔内容置一个电芯;电芯连接片,电芯连接片包括两个“U”型铜排、至少两个“H”型铜排和至少一个“E”型铜排,“U”型铜排、“H”型铜排和“E”型铜排设置于框架的同一侧;一个“U”型铜排作为接入端且设置于顶层框架的一端,另一个“U”型铜排作为输出端且设置于底层框架的一端;“H”型铜排用于连接同一个框架中相邻电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E”型铜排用于连接相邻框架端部并列电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三种型号的铜排将电芯蛇形连接,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软包电池是指外壳为软包装材料(通常为铝塑复合膜)的锂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比能量高、安全性高、设计灵活等多种优点。软包动力电池(或软包电芯)在结构上采用铝塑膜包装,电池正负极也采用电池极耳结构,不同于往常的塑壳及金属壳电池。现有的电动汽车的软包电池模组在提升电容量的同时,体积也不断增大,导致电池模组的占用空间过大,在某些较小空间内无法安装大容量电池模组,使得大容量的电池模组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电池模组占用空间过大、适用性差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至少两个层叠设置的框架,每一个框架上并排设有至少两个容置腔,每一个容置腔内容置一个电芯;电芯连接片,电芯连接片包括两个“U”型铜排、至少两个“H”型铜排和至少一个“E”型铜排,“U”型铜排、“H”型铜排和“E”型铜排设置于框架的同一侧;一个“U”型铜排作为接入端且设置于顶层框架的一端,另一个“U”型铜排作为输出端且设置于底层框架的一端;“H”型铜排用于连接同一个框架中相邻电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E”型铜排用于连接相邻框架端部并列电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至少两个螺杆,每一个螺杆贯穿至少两个框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电芯连接片上还设有孔洞,框架的侧面还设有热熔胶柱,热熔胶柱容置于孔洞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还包括顶盖和底盖,顶盖设置于位于顶层框架的顶部,底盖设置于位于底层框架的底部,螺杆依次贯穿顶盖、至少两个框架和底盖。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顶盖与底盖分别设有用于固定螺杆的限位孔,每个框架上均设有与螺杆相匹配的螺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顶盖的顶面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底盖的底面上设有第二加强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一个框架还包括凹槽和凸起结构,凹槽设置于框架的顶部,凸起结构设置于框架的底部,凹槽与相邻框架上的凸起结构相匹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框架侧面还设有用于采集电芯电压的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与电芯电性连接,第一传感器通过第一导线与外部接收端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框架侧面还设有用于采集电芯温度的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通过第二导线与外部接收端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框架侧面还设有线夹,线夹用于夹持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两个框架之间还设有导热板,导热板用于将电芯产生的热量导出至外部。本技术通过“E”型,“U”型、“H”型三种型号的铜排,将电池模组中的所有电芯蛇形连接,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同时三种型号的铜排均位于电池模组的同一侧,方便用户进行安装、拆卸或保养等操作,从而提升了组装速率以及维修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第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第二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第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第二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第三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第四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来限定本技术。图1展示了本技术电池模组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层叠设置的框架1、电芯连接片2和至少两个螺杆3,每一个螺杆3贯穿至少两个框架1,每一个框架1上并排设有至少两个容置腔11,每一个容置腔11内容置一个电芯111。参见图2,电芯连接片2包括两个“U”型铜排21、至少两个“H”型铜排22和至少一个“E”型铜排23,“U”型铜排21、“H”型铜排22和“E”型铜排23设置于框架1的同一侧;一个“U”型铜排21作为接入端且设置于顶层框架1的一端,另一个“U”型铜排21作为输出端且设置于底层框架1的一端;“H”型铜排22用于连接同一个框架1中相邻电芯111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E”型铜排23用于连接相邻框架1端部并列电芯111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具体地,“U”型铜排21上仅设有一个连接部,连接部用于连接电芯111的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H”型铜排22上并排设有两个连接部;“E”型铜排23上并列设有两个连接部。进一步地,当框架1的个数为偶数个时,两个“U”型铜排21位于框架1的同一端;当框架1的个数为奇数个时,一个“U”型铜排21位于框架1的一端,另一个“U”型铜排21位于框架1的另一端。本实施例通过“E”型,“U”型、“H”型三种型号的铜排,将电池模组中的所有电芯蛇形连接,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同时三种型号的铜排均位于电池模组的同一侧,方便用户进行安装、拆卸或保养等操作,从而提升了组装速率以及维修速率。为了在固定电芯连接片2的同时,消除电芯连接片2与框架1之间的应力,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电芯连接片2上还设置有孔洞24,框架1的侧面还设有热熔胶柱12,热熔胶柱12容置于孔洞24内。具体地,热熔胶柱12可在电芯连接片2安装完成后进行轻微热熔并轻微挤压,以致热熔胶柱12的末端直径大于电芯连接片2的孔洞24的内径。本实施例将电芯连接片2安装于热熔胶柱12上,由于热熔胶柱12的胶质特性,使得电芯连接片2能够产生微小的位移而不会脱落,因此,本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适应处于运动状态下的用电器(例如电动汽车),使得电芯连接片2不会因为颠簸或者其他因素而从电池模组脱落造成断电等问题。为了保护位于顶层框架1和底层框架1中的电芯11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顶盖4和底盖5,顶盖4设置于位于顶层框架1的顶部,底盖5设置于位于底层框架1的底部,螺杆3依次贯穿顶盖4、至少两个框架1和底盖5。本实施例通过在顶层框架1的顶部设置顶盖4,在底层框架1的底部设置底盖5,从而保护了位于顶层框架1和底层框架1中的电芯111,同时也保护了整个电池模组,进而保证了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定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顶盖4与底盖5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螺杆3的限位孔41,每个框架1上均设置有与螺杆3相匹配的螺孔13。具体地,限位孔41分别设置于顶盖4和底盖5的边缘处,螺孔13分别设置于每个框架1的边缘处。进一步地,限位孔41与螺孔13上均设置有与螺杆3螺纹相匹配的螺纹凹槽。本实施例通过螺杆3旋紧限位孔41和螺孔13以进一步固定住框架1,进一步稳定了电池模组的结构。为了保证电池模组的顶盖4和底盖5的强度,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顶盖4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2,底盖5的底面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两个层叠设置的框架,每一个框架上并排设有至少两个容置腔,每一个容置腔内容置一个电芯;电芯连接片,所述电芯连接片包括两个“U”型铜排、至少两个“H”型铜排和至少一个“E”型铜排,所述“U”型铜排、所述“H”型铜排和所述“E”型铜排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同一侧;一个“U”型铜排作为接入端且设置于顶层框架的一端,另一个“U”型铜排作为输出端且设置于底层框架的一端;所述“H”型铜排用于连接同一个框架中相邻电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E”型铜排用于连接相邻框架端部并列电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至少两个螺杆,每一个螺杆贯穿所述至少两个框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两个层叠设置的框架,每一个框架上并排设有至少两个容置腔,每一个容置腔内容置一个电芯;电芯连接片,所述电芯连接片包括两个“U”型铜排、至少两个“H”型铜排和至少一个“E”型铜排,所述“U”型铜排、所述“H”型铜排和所述“E”型铜排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同一侧;一个“U”型铜排作为接入端且设置于顶层框架的一端,另一个“U”型铜排作为输出端且设置于底层框架的一端;所述“H”型铜排用于连接同一个框架中相邻电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E”型铜排用于连接相邻框架端部并列电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至少两个螺杆,每一个螺杆贯穿所述至少两个框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连接片上还设有孔洞,所述框架的侧面还设有热熔胶柱,所述热熔胶柱容置于所述孔洞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顶盖和底盖,所述顶盖设置于位于顶层框架的顶部,所述底盖设置于位于底层框架的底部,所述螺杆依次贯穿所述顶盖、所述至少两个框架和所述底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新火郭鹏亮汪超刘小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