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矿坝排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1656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矿坝排渗系统,包括若干排渗机构,所述排渗机构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设有第一导液管,所述第一导液管与第二导液管连通,所述第二导液管上连接有若干第三导液管,所述第三导液管上连通设有若干第四导液管,所述第四导液管位于收集机构内,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储水槽,所述储水槽上固定设有过滤筒。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收集机构,使得收集机构中的过滤筒和储水槽配合形成类似水井的系统,过滤筒以及第一导液管辐射面积远远大于普通的排渗管,能够有效的收集附近的液体并进行储存,定期通过水泵进行抽取液体,大大的减少了排渗管堵塞的情况发生,并且,能够有效的进行排渗,增加排渗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矿坝排渗系统
本技术涉及尾矿坝排渗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尾矿坝排渗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金属矿产的需求量日益增高,非煤矿山新建尾矿库的数量也随之增多。新筑尾矿坝体早期预埋排渗管是确保尾矿库后期安全的重要环节。正确使用预埋排渗管做好早期防御工作,可以给企业省下大量的后期维护资金,同时会使尾矿库的使用寿命增长,消除尾矿坝升高后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目前新筑坝体预埋排渗的主要方式有预埋排渗管、排渗褥垫、排渗棱体、预埋盲沟等,但应用在后期坝的主要是预埋排渗管,一般都是在每一阶后期坝底部预埋一排排渗管,最终将渗水集中排到排水明渠中。但在工程实践中并不理想:1)排渗管尾部的虑管易被堵塞,失去排水能力;2)排渗管装置简单,排渗能力不足。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尾矿坝排渗系统,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尾矿坝排渗系统,包括若干排渗机构,所述排渗机构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设有第一导液管,所述第一导液管与第二导液管连通,所述第二导液管上连接有若干第三导液管,所述第三导液管上连通设有若干第四导液管,所述第四导液管位于收集机构内,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储水槽,所述储水槽上固定设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外均匀固定设有若干第一收集管,所述第一收集管远离所述过滤筒的一端设有第二收集管,所述第二收集管上设有过滤网,所述第四导液管位于所述储水槽内,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设有出液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收集管为弧形导液管。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机构设在尾矿内,所述尾矿两侧设有初期坝,所述初期坝上设有若干后期坝。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导液管贯穿所述后期坝。进一步的,所述初期坝上设有排液渠,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排液渠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收集机构,使得收集机构中的过滤筒和储水槽配合形成类似水井的系统,过滤筒以及第一导液管辐射面积远远大于普通的排渗管,能够有效的收集附近的液体并进行储存,定期通过水泵进行抽取液体,大大的减少了排渗管堵塞的情况发生,并且,能够有效的进行排渗,增加排渗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尾矿坝排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尾矿坝排渗系统中过滤筒的俯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尾矿坝排渗系统中排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渗机构;2、水泵;3、第一导液管;4、第二导液管;5、第三导液管;6、第四导液管;7、收集机构;8、储水槽;9、过滤筒;10、过滤网;11、出液管;12、初期坝;13、后期坝;14、排液渠;15、第一收集管;16、第二收集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尾矿坝排渗系统。如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尾矿坝排渗系统,包括若干排渗机构1,所述排渗机构1包括水泵2,所述水泵2的输入端设有第一导液管3,所述第一导液管3与第二导液管4连通,所述第二导液管4上连接有若干第三导液管5,所述第三导液管5上连通设有若干第四导液管6,所述第四导液管6位于收集机构7内,所述收集机构7包括储水槽8,所述储水槽8上固定设有过滤筒9,所述过滤筒9外均匀固定设有若干第一收集管15,所述第一收集管15远离所述过滤筒9的一端设有第二收集管16,所述第二收集管16上设有过滤网10,所述第四导液管6位于所述储水槽8内,所述水泵2的输出端设有出液管11。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方案,能够通过设置收集机构7,使得收集机构7中的过滤筒9和储水槽8配合形成类似水井的系统,过滤筒9以及第一导液管3辐射面积远远大于普通的排渗管,能够有效的收集附近的液体并进行储存,定期通过水泵2进行抽取液体,大大的减少了排渗管堵塞的情况发生,并且,能够有效的进行排渗,增加排渗的效率。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第二收集管16来说,所述第二收集管16为弧形导液管。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收集机构7来说,所述收集机构7设在尾矿内,所述尾矿两侧设有初期坝12,所述初期坝12上设有若干后期坝13。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第三导液管5来说,所述第三导液管5贯穿所述后期坝13。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初期坝12来说,所述初期坝12上设有排液渠14,所述出液管11位于所述排液渠14内。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收集机构7,使得收集机构7中的过滤筒9和储水槽8配合形成类似水井的系统,过滤筒9以及第一导液管3辐射面积远远大于普通的排渗管,能够有效的收集附近的液体并进行储存,定期通过水泵2进行抽取液体,大大的减少了排渗管堵塞的情况发生,并且,能够有效的进行排渗,增加排渗的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矿坝排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排渗机构(1),所述排渗机构(1)包括水泵(2),所述水泵(2)的输入端设有第一导液管(3),所述第一导液管(3)与第二导液管(4)连通,所述第二导液管(4)上连接有若干第三导液管(5),所述第三导液管(5)上连通设有若干第四导液管(6),所述第四导液管(6)位于收集机构(7)内,所述收集机构(7)包括储水槽(8),所述储水槽(8)上固定设有过滤筒(9),所述过滤筒(9)外均匀固定设有若干第一收集管(15),所述第一收集管(15)远离所述过滤筒(9)的一端设有第二收集管(16),所述第二收集管(16)上设有过滤网(10),所述第四导液管(6)位于所述储水槽(8)内,所述水泵(2)的输出端设有出液管(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矿坝排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排渗机构(1),所述排渗机构(1)包括水泵(2),所述水泵(2)的输入端设有第一导液管(3),所述第一导液管(3)与第二导液管(4)连通,所述第二导液管(4)上连接有若干第三导液管(5),所述第三导液管(5)上连通设有若干第四导液管(6),所述第四导液管(6)位于收集机构(7)内,所述收集机构(7)包括储水槽(8),所述储水槽(8)上固定设有过滤筒(9),所述过滤筒(9)外均匀固定设有若干第一收集管(15),所述第一收集管(15)远离所述过滤筒(9)的一端设有第二收集管(16),所述第二收集管(16)上设有过滤网(1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慧刘俊岭刘虎舒理平邓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和颐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