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压迫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3665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股动脉压迫固定带,包括:布囊、连接于所述布囊底部的上端两侧的两腰固定带、连接于所述布囊底部的下端两侧的两腿固定带、连接于所述布囊底部的承载板及连接于所述承载板底部的压迫板,所述压迫板表面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压迫板上沿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锥形孔。本实施新型的股动脉压迫固定带通过两腰固定带和两腿固定带能将用于放置盐袋或沙袋等重物的布囊稳定地固定在患者的穿刺伤口上方,能有效克服佩戴者翻身活动时不易固定,压迫点容易移位等缺点。本实施新型价格低廉、制作简单、设计合理、易于操作、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Femoral artery compression ban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emoral artery compression fixing belt, which comprises a cloth bag, two lumbar fixing belts connected to the upper ends of the bottom of the cloth bag, two legs fixing belts connected to the lower ends of the cloth bag, a load plate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cloth bag and a pressure plate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load plate. A connecting column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orcing plate, and a conical hole is penetrated through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along the pressing plate. The new femoral artery compression fixation belt can stably fix the cloth bag used for placing heavy objects such as salt bags or sand bags above the puncture wound of the patient through the two lumbar fixation belts and the two leg fixation belts, and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wearer, such as not easy to fix when turning over and easy displacement of the compression poin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price, simple manufacture, reasonable design, easy operation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股动脉压迫固定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股动脉压迫固定带。
技术介绍
脑血管造影术是检查脑血管病最有效的的方法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方法,以脑血管造影为基础,在X线电视监控下,在影像学诊断设备的引导下,通过血管途径,借助导引器械递送特殊材料到神经病变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经过的血管途径穿刺点一般在右侧腹股沟,经右股动脉穿刺置管。脑血管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点需压迫止血6-12小时,现有压迫方式有两种,一种方法是用2KG沙袋或等重的盐袋压迫在伤口上,但存在翻身活动时不易固定,压迫点容易移位等缺点。另一种方法是用专业的股动脉压迫器,此种方法解决了前一种方法的问题,但价格比较昂贵(200-300元/副)。现在缺少一种能有效进行固定且制作简单、价格便宜的股动脉压迫固定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股动脉压迫固定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股动脉压迫固定带,包括:布囊、连接于所述布囊底部的上端两侧的两腰固定带、连接于所述布囊底部的下端两侧的两腿固定带、连接于所述布囊底部的承载板及连接于所述承载板底部的压迫板,所述压迫板表面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压迫板上沿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锥形孔;所述承载板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配合连接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侧壁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压迫板通过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承载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压迫板和承载板的连接面之间形成有空隙。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柱包括与所述压迫板连接的圆柱体和连接与所述圆柱体侧壁上的卡块。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柱内部空心形成与所述圆柱体配合的容纳腔,所述连接槽呈L形,由所述支撑柱侧壁开设至所述容纳腔。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柱和锥形孔均包括多个,所述连接柱和锥形孔间隔设置。优选的是,所述锥形孔的截面圆的尺寸由所述压迫板的底面向表面逐渐增大。优选的是,所述一条腰固定带的活动端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另一条腰固定带连接的第一调节扣。优选的是,所述一条腿固定带的活动端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另一条腿固定带连接的第二调节扣。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柱的容纳腔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布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的显示屏。优选的是,所述布囊表面还设置有定时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施新型的股动脉压迫固定带通过两腰固定带和两腿固定带能将用于放置盐袋或沙袋等重物的布囊稳定地固定在患者的穿刺伤口上方,能有效克服佩戴者翻身活动时不易固定,压迫点容易移位等缺点,利于佩戴该固定带的患者在床上活动;本实施新型能保证压迫带和患者压迫位置处的皮肤之间具有良好的散热透气效果,使患者压迫位置处的皮肤保持清凉、干燥,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患者健康。本实施新型的股动脉压迫固定带用于DSA或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压迫,对比单纯的使用沙袋或盐袋压迫具有明显优势,较之昂贵的股动脉压迫器,本实施新型价格低廉、制作简单、设计合理、易于操作、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股动脉压迫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压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压迫板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支撑柱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布囊;2—腰固定带;3—腿固定带;4—承载板;5—压迫板;10—拉链;20—第一调节扣;30—第二调节扣;40—支撑柱;41—连接槽;42—容纳腔;43—压力传感器;50—连接柱;51—锥形孔;500—圆柱体;501—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股动脉压迫固定带,包括:布囊1、连接于布囊1底部的上端两侧的两腰固定带2、连接于布囊1底部的下端两侧的两腿固定带3、连接于布囊1底部的承载板4及连接于承载板4底部的压迫板5。压迫板5表面设置有连接柱50,压迫板5上沿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锥形孔51。锥形孔51的截面圆的尺寸由压迫板5的底面向表面逐渐增大。锥形孔51用于散热透气,压迫板5底部与患者接触,压设在穿刺位置上,锥形孔51与患者接触的底部的孔径小,使压迫板5与患者的接触面积增大,利于分散压力,减小压迫板5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压迫板5可选用软质塑料板,以使压迫板5更贴合的压设在患者皮肤表面,利于均匀压迫。锥形孔51的截面圆的尺寸由压迫板5的底面向表面逐渐增大,锥形孔51孔径由底面向表面逐渐增大,利于压迫板5表面的空气通向锥形孔51内,促进散热透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连接柱50包括与压迫板5连接的圆柱体500和连接与圆柱体500侧壁上的卡块501。承载板4底部设置有与连接柱50配合连接的支撑柱40,支撑柱40内部空心形成与圆柱体500配合的容纳腔42,支撑柱40侧壁上开设有连接槽41。连接槽41呈L形,其支撑柱40侧壁开设至容纳腔42,呈L形的连接槽41包括沿支撑柱40轴线方向的竖向槽和与竖向槽垂直且连通的横向槽。将压迫板5连接在承载板4上时,将连接柱50上的圆柱体500插入空心的支撑柱40的容纳腔42内,支撑柱40上的L形的连接槽41的竖向槽供圆柱体500上的卡块501通过,圆柱体500插入到容纳腔42底部时,旋转压迫板5,使圆柱体500上的卡块501配合卡设在L形的连接槽41的横向槽内,从而使连接柱50固定于支撑柱40内;取下压迫板5时,反向旋转压迫板5,将卡块501旋出横向槽再取出即可,从而实现支撑柱40与承载板4可拆卸连接。压迫板5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压迫板5可拆卸设置能方便跟换和清洗压迫板5,以保证患者健康。使压迫带可重复使用,只需清洗或更换易于拆卸的压迫板5即可。压迫板5连接在承载板4上时,通过连接柱50与支撑柱40的配合,压迫板5和承载板4的连接面之间会形成有空隙。该空隙能极大利于压迫板5与患者皮肤直接的通风散热。空气在压迫板5和承载板4之间的空隙流通,再通过锥形孔51流通至患者患处的皮肤表面,将皮肤表面的热量带走。使用压迫带压在患者的穿刺伤口上,以压迫止血,通常的压迫带或压迫器长时间紧压在穿刺伤口上时,易造成压迫位置的皮肤表面散热透气不畅,易引发皮肤不适甚至皮肤疾病。通过连接柱50与支撑柱40的配合,使压迫板5和承载板4的连接面之间会形成有空隙,再配合压迫板5上的锥形孔51,能有效保障患者被压迫部位皮肤表面的散热透气,使而使患者被压迫板5压迫的穿刺位置的皮肤保持清凉、干燥、清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患者健康。连接柱50和锥形孔51均包括多个,连接柱50和锥形孔51间隔设置,相互错开,以防止连接柱50影响锥形孔51的散热透气作用。布囊1内用于放置沙袋或盐袋等用于压迫患者的重物,布囊1顶部开口,开口处设置拉链10,拉链10开设到布囊1中部,以方便放入沙袋或盐袋。一条腰固定带2的活动端上设置有用于与另一条腰固定带2连接的第一调节扣20,两条腰固定带2环抱固定于患者腰部。一条腿固定带3的活动端上设置有用于与另一条腿固定带3连接的第二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股动脉压迫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布囊、连接于所述布囊底部的上端两侧的两腰固定带、连接于所述布囊底部的下端两侧的两腿固定带、连接于所述布囊底部的承载板及连接于所述承载板底部的压迫板,所述压迫板表面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压迫板上沿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锥形孔;所述承载板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配合连接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侧壁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压迫板通过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承载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压迫板和承载板的连接面之间形成有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股动脉压迫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布囊、连接于所述布囊底部的上端两侧的两腰固定带、连接于所述布囊底部的下端两侧的两腿固定带、连接于所述布囊底部的承载板及连接于所述承载板底部的压迫板,所述压迫板表面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压迫板上沿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锥形孔;所述承载板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配合连接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侧壁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压迫板通过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承载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压迫板和承载板的连接面之间形成有空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动脉压迫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包括与所述压迫板连接的圆柱体和连接与所述圆柱体侧壁上的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股动脉压迫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内部空心形成与所述圆柱体配合的容纳腔,所述连接槽呈L形,由所述支撑柱侧壁开设至所述容纳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辉安业丽曹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