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管道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165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管道构造,在车辆的后地板的下表面固定有进气管道。在进气管道的下表面固定有作为冷却对象物的油冷却器。在油冷却器的下表面固定有将供给到油冷却器的空气向车辆的外部排出的排气管道。向车辆的外部开口的排气管道的排气口朝车辆的下侧开口。向车辆的外部开口的进气管道的进气口在比车辆的后轮胎靠后侧的位置即后保险杠的后壁部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管道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管道构造。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06-103365号公报记载的电动车辆中搭载有用于使车辆行驶的行驶电动机和向行驶电动机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并且,在该电动车辆中设有向电源装置供给外部空气的进气管道和将供给到电源装置的空气向车辆外排出的排气管道。排气管道的排气口设于地板,朝向车辆的下侧开口。进气管道的进气口设于从上侧覆盖后轮胎的后轮罩,朝向后轮胎开口。如该电动车辆那样,为了使进气管道的进气口在后轮罩开口,在后轮罩、后轮罩周边需要进气管道的配置空间。然而,大多情况下在后轮罩的周边部搭载有车门、车门的关联部件。因此,在车辆的内部中的轮罩的周边部,无法确保进气管道的配置空间。因此,在采用该文献记载的电动车辆的进气管道的情况下,能够采用进气管道的进气口的位置的车型受限。因而,该进气管道的通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向冷却对象物供给外部空气的进气管道中通用性较高的进气管道的构造。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具备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的管道构造,该进气管道从外部向搭载于比车辆的地板靠下侧的位置的冷却对象物供给空气,该排气管道将供给到冷却对象物的空气向车辆的外部排出。向车辆的外部开口的排气管道的排气口朝车辆的下侧开口。向车辆的外部开口的进气管道的进气口在比车辆的后轮胎靠后侧的位置开口。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车辆的下部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车辆的后部的图。图3是以从右侧观察车辆的状态下的管道构造为中心表示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3来说明将车辆的管道构造应用于由行驶电动机驱动的电动车辆的一实施方式。在图1~图3中,箭头Up、Dw分别表示车辆的上方、下方。在图1及图2中,箭头Le、Ri分别表示朝向前方的车辆的左侧、右侧。在图1及图3中,箭头Fr、Rr分别表示车辆的前方、后方。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车辆的宽度方向简写为宽度方向。如图1所示,在车辆的后侧,在车辆的下部设有大致板状的后地板11。后地板11构成后轮胎13后方的车辆的地板面、例如后备箱的地板面。在后地板11的下侧,与后地板11相对地配置有大致板状的底罩12。底罩12在底罩12与后地板11之间隔开预定间隔地固定于车辆的车身主体即车架。在后轮胎13后方配置有也称为后保险杠扰流器的后保险杠15。后保险杠15形成为从外侧和后侧包围后地板11。后保险杠15具备在车辆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壁部15r和从后壁部15r的两端向前侧延伸的一对侧壁部15s。侧壁部15s的前缘向后方呈圆弧状凹陷。侧壁部15s的前缘与从上侧覆盖后轮胎13的未图示的后轮罩的外侧缘连接。后保险杠15固定于车身主体。后壁部15r的后表面构成车辆的后端面中的比尾灯、后门靠下侧的部分。图1及图2用假想线示出了后保险杠15,也示出了后保险杠15的内侧的构造。如图1所示,在后地板11的下表面固定有一对进气管道20。一对进气管道20分别配置于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分离等距离的位置。进气管道20为扁平的大致方形盒状。即,与进气管道2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相比,进气管道2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较大。进气管道20沿着后地板11的下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进气管道20的上表面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等而固定于后地板11的下表面。在进气管道20的后端面开设有向车辆的外部开口的进气口20b。进气管道20的进气口20b朝车辆的后侧开口。如图1及图3所示,在进气管道20的下表面,在进气管道20的前部开设有向车辆的内部开口的流入口20a。如图1及图2所示,在各进气管道20的下表面分别固定有作为冷却对象物的空气冷却式的油冷却器16。在一对进气管道20分别各设置一个油冷却器16。各油冷却器16为扁平的方形盒状。与油冷却器16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相比,油冷却器16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较大。油冷却器16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进气管道2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如图1所示,油冷却器16沿着进气管道20的下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油冷却器16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小于进气管道20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如图1及图3所示,在油冷却器16的上表面设有与油冷却器16的内部连通的上游侧开口部16a。上游侧开口部16a设于油冷却器16的上表面中的大致整个区域。油冷却器16以使上游侧开口部16a朝向进气管道20的流入口20a的方式固定于进气管道20的下表面。油冷却器16在进气管道20的下表面固定于进气管道20的前部。油冷却器16的内部经由上游侧开口部16a与进气管道20的内部连通。在油冷却器16的下表面设有下游侧开口部16b。下游侧开口部16b设于油冷却器16的下表面中的大致整个区域。在油冷却器16的内部设有未图示的多个油流路。向各油流路的内部供给例如由对后轮胎13进行驱动的行驶电动机加热后的油。该油在油冷却器16的各油流路中通过热交换而冷却之后,为了行驶电动机等的冷却而再次向行驶电动机等供给。如图1所示,在各油冷却器16的下表面固定有排气管道30。在一对油冷却器16分别各设置一个排气管道30。如图1及图2所示,各排气管道30为扁平的方形盒状。与排气管道3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相比,排气管道3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较大。排气管道3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油冷却器16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排气管道30沿着油冷却器16的下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排气管道30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于油冷却器16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如图1及图3所示,在排气管道30的上表面开设有向车辆的内部开口的流出口30a。排气管道30以使流出口30a朝向油冷却器16的下游侧开口部16b的方式固定于油冷却器16的下表面。排气管道30的内部经由流出口30a与油冷却器16的内部连通。在排气管道30的下表面开设有向车辆的外部开口的排气口30b。排气口30b设于排气管道30的下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朝车辆的下侧开口。排气管道30位于比底罩12靠上侧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各排气管道30的内部配置有形成板状的多个散热片30f。散热片30f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散热片30f的两端部分别与排气管道30的两侧壁的内表面连接。如图3所示,散热片30f以下端比上端位于后方的方式倾斜。多个散热片30f相互平行地配置。如图1及图2所示,在后保险杠15的后壁部15r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后壁部15r的两个插入孔15h。两个插入孔15h分别配置于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分离等距离的位置。插入孔15h具有与进气管道20的后端大致相同的外形,是方形形状。向插入孔15h中插入进气管道20的后端。后保险杠15的后壁部15r位于比后轮胎13靠后侧的位置。因此,插入于后保险杠15的插入孔15h中的进气管道20的进气口20b也位于比后轮胎13靠后侧的位置。并且,后保险杠15的后壁部15r构成车辆的后端面的一部分。因此,进气管道20的进气口20b在车辆的后端面开口。如图1及图3所示,在底罩12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底罩12的开口部12a。开口部12a具有与排气管道30的排气口30b相同的形状及大小,是大致方形形状。开口部12a设于与排气管道30的排气口30b相对的位置。从底罩12的上表面朝上侧竖立设置有板状的周壁部17。周壁部17竖立设置至与排气管道30的下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为止。周壁部17沿着开口部12a的缘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管道构造,具备:进气管道,从外部向搭载于比车辆的地板靠下侧的位置的冷却对象物供给空气;及排气管道,将供给到所述冷却对象物的空气向车辆的外部排出,向所述车辆的外部开口的所述排气管道的排气口朝所述车辆的下侧开口,向所述车辆的外部开口的所述进气管道的进气口在比所述车辆的后轮胎靠后侧的位置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08 JP 2017-0438151.一种车辆的管道构造,具备:进气管道,从外部向搭载于比车辆的地板靠下侧的位置的冷却对象物供给空气;及排气管道,将供给到所述冷却对象物的空气向车辆的外部排出,向所述车辆的外部开口的所述排气管道的排气口朝所述车辆的下侧开口,向所述车辆的外部开口的所述进气管道的进气口在比所述车辆的后轮胎靠后侧的位置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管道构造,其中,在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真吾忠津雅也细井章仁米村耕一乾究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