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自动浇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1226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动力自动浇灌装置,包括自上而下相互支撑的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形成有上储液腔(A),所述第二壳体(2)与第三壳体(3)之间形成有下储液腔(B);在第一壳体(1)上开设有匀速进液口(4),在第二壳体(2)上开设有溢流进液口(7)和瞬时补水口(5),在第三壳体(3)上开设有瞬时浇灌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瞬时补水口(5)、瞬时浇灌口(6)分别各自通过第一浮力阀门装置、第二浮力阀门装置来控制开启和关闭;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不需要额外接入传感器、电路电器元件、控制元件等器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动力自动浇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浇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无动力自动浇灌装置。
技术介绍
日前,国内自动浇花装置大多采取单片机、传感器以及电路控制的方式实现自动灌溉;其虽然可以根据土壤湿度的要求实现自动浇灌,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价格较高,需要额外接入传感器、电路电器元件、控制元件等器材;(2)需要外接电源,耗能较高,且需要变速器、转换器等中间部件;(3)需要外部工作人员手动操纵和预先调试相关电路元件和控制元件,耗费人力且工作量大后人力容易出错;(4)拆装不便,维护困难,更换时需要选择同型号的相关电器元件,适用范围窄;(5)运行维护费用高,需要在浇灌一段时间后定期更换、检修和校准相关电器元件、费时费力且提高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动力自动浇灌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无动力自动浇灌装置,包括自上而下相互支撑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上储液腔,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之间形成有下储液腔;在第一壳体上开设有匀速进液口,在第二壳体上开设有溢流进液口和瞬时补水口,在第三壳体上开设有瞬时浇灌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瞬时补水口、瞬时浇灌口分别各自通过第一浮力阀门装置、第二浮力阀门装置来控制开启和关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浮力阀门装置包括位于下储液腔内的第一浮子,T形连接臂的竖臂通过第二壳体上开设的通孔与第一浮子固定连接,T形连接臂的横臂位于上储液腔内,T形连接臂的横臂下方与第一牵引绳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牵引绳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第一阀板的右端,第一阀板的左端通过第一转轴以可绕第一转轴转动地方式与第一固定块连接,第一固定块固定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上表面,第一阀板位于瞬时补水口的上方用于开启和关闭瞬时补水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浮力阀门装置包括位于下储液腔内的第二浮子,第二浮子的下方与第二牵引绳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牵引绳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第二阀板的右端,第二阀板的左端通过第二转轴以可绕第二转轴转动地方式与第二固定块连接,第二固定块固定设置于第三壳体的上表面,第二阀板位于瞬时浇灌口的上方用于开启和关闭瞬时浇灌口。进一步地,第一牵引绳完全拉直后,所述T形连接臂的横臂下方距离第二壳体上表面的高度大于溢流进液口上表面距离第二壳体上表面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上表面距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的高度大于所述溢流进液口的上表面距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的高度。进一步地,第二牵引绳完全拉直后,所述第二浮子的下表面距离第三壳体上表面的高度大于第一浮子下表面距离第三壳体上表面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通过位于其上方且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托板支撑于位于所述第三壳体的上方且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三托板上;所述第一壳体通过其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托板支撑于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方且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托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瞬时浇灌口与外接浇灌管路连接。进一步地,能够通过改变所述上储液腔和下储液腔的容积以控制该无动力自动浇灌装置的单次浇灌量,能够通过改变所述匀速进液口的进液速度以控制该无动力自动浇灌装置的浇灌周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不需要额外接入传感器、电路电器元件、控制元件等器材。(2)不需要外接电源等动力装置,仅通过液体浮力就可以实现浇灌过程,耗能较低,因而也并不需要变速器、转换器等中间部件。(3)不需要外部工作人员手动操纵和预先调试相关电路元件和控制元件,避免因人力造成出错的可能。(4)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通过各自托板相互支撑在一起,支撑稳定,拆装维护方便。(5)运行维护费用低,通过合理设置上下储液腔的容积既可以控制单次浇灌量,通过控制进液速度即可以调节装置开启时间(即浇灌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无动力自动浇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无动力自动浇灌装置,包括自上而下相互支撑的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形成有上储液腔A,第二壳体2与第三壳体3之间形成有下储液腔B;在第一壳体1上开设有匀速进液口4,在第二壳体2上开设有溢流进液口7和瞬时补水口5,在第三壳体3上开设有瞬时浇灌口6;瞬时补水口5、瞬时浇灌口6分别各自通过第一浮力阀门装置、第二浮力阀门装置来控制开启和关闭。具体地,第一浮力阀门装置包括位于下储液腔B内的第一浮子10,T形连接臂9的竖臂通过第二壳体2上开设的通孔8与第一浮子10固定连接,T形连接臂9的横臂位于上储液腔A内,T形连接臂9的横臂下方与第一牵引绳12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牵引绳12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第一阀板13的右端,第一阀板13的左端通过第一转轴以可绕第一转轴转动地方式与第一固定块14连接,第一固定块14固定设置于第二壳体2的上表面,第一阀板13位于瞬时补水口5的上方用于开启和关闭瞬时补水口5。具体地,第二浮力阀门装置包括位于下储液腔B内的第二浮子11,第二浮子11的下方与第二牵引绳15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牵引绳15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第二阀板16的右端,第二阀板16的左端通过第二转轴以可绕第二转轴转动地方式与第二固定块17连接,第二固定块17固定设置于第三壳体3的上表面,第二阀板16位于瞬时浇灌口6的上方用于开启和关闭瞬时浇灌口6。具体地,第一牵引绳12完全拉直后,T形连接臂9的横臂下方距离第二壳体2上表面的高度大于第二匀速进液口7上表面距离第二壳体2上表面的高度,以保证浇灌液体可以优先经溢流进液口7流入下储液腔B。具体地,通孔8的上表面距离第二壳体2的上表面的高度大于溢流进液口7的上表面距离第二壳体2的上表面的高度,以保证浇灌液被存储于上储液腔A中时不会经过通孔8被不期望地流入下储液腔B中。具体地,第二牵引绳15完全拉直后,第二浮子11的下表面距离第三壳体3上表面的高度大于第一浮子10下表面距离第三壳体3上表面的高度,以保证浇灌液体通过浮力将第一浮子10托起的短时间内,不会通过浮力也将第二浮子11托起,进而避免第二阀板16被不期望地打开。具体地,第二壳体2通过位于其上方且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托板2-1支撑于位于第三壳体3的上方且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三托板3-1上;第一壳体1通过其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托板1-1支撑于位于第二壳体2的上方且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托板2-1上,支撑稳定,拆装维护方便。工作时,浇灌液从第一壳体1上方的匀速进液口4匀速进入上储液腔A中,随着浇灌液的持续流入,上储液腔A中的液面持续升高(此时浇灌液尚未进入下储液腔B中,因而T形连接臂9不会因为下方固定连接的第一浮子10受到的浮力而被托起),当液面超过溢流进液口7上表面后,浇灌液经溢流进液口7进入下储液腔B中,随着浇灌液的持续流入,下储液腔B中的液面持续升高(此时第二浮子11通过液面浮力被托起但第二牵引绳15并不完全拉直因而第二阀板16不会被打开),第一浮子10随着液体浮力逐渐被托起并最终通过T形连接臂9和拉直第一牵引绳12将第一阀板13绕左端第一转轴旋转打开,位于上储液腔A中的大量浇灌液经过瞬时补水口5瞬时进入下储液腔B中,此时下储液腔B中的浇灌液液面瞬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无动力自动浇灌装置,包括自上而下相互支撑的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形成有上储液腔(A),所述第二壳体(2)与第三壳体(3)之间形成有下储液腔(B);在第一壳体(1)上开设有匀速进液口(4),在第二壳体(2)上开设有溢流进液口(7)和瞬时补水口(5),在第三壳体(3)上开设有瞬时浇灌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瞬时补水口(5)、瞬时浇灌口(6)分别各自通过第一浮力阀门装置、第二浮力阀门装置来控制开启和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无动力自动浇灌装置,包括自上而下相互支撑的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第三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形成有上储液腔(A),所述第二壳体(2)与第三壳体(3)之间形成有下储液腔(B);在第一壳体(1)上开设有匀速进液口(4),在第二壳体(2)上开设有溢流进液口(7)和瞬时补水口(5),在第三壳体(3)上开设有瞬时浇灌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瞬时补水口(5)、瞬时浇灌口(6)分别各自通过第一浮力阀门装置、第二浮力阀门装置来控制开启和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自动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力阀门装置包括位于下储液腔(B)内的第一浮子(10),T形连接臂(9)的竖臂通过第二壳体(2)上开设的通孔(8)与第一浮子(10)固定连接,T形连接臂(9)的横臂位于上储液腔(A)内,T形连接臂(9)的横臂下方与第一牵引绳(12)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牵引绳(12)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第一阀板(13)的右端,第一阀板(13)的左端通过第一转轴以可绕第一转轴转动地方式与第一固定块(14)连接,第一固定块(14)固定设置于第二壳体(2)的上表面,第一阀板(13)位于瞬时补水口(5)的上方用于开启和关闭瞬时补水口(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自动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力阀门装置包括位于下储液腔(B)内的第二浮子(11),第二浮子(11)的下方与第二牵引绳(15)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牵引绳(15)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第二阀板(16)的右端,第二阀板(16)的左端通过第二转轴以可绕第二转轴转动地方式与第二固定块(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树东左健陈繁穆毅杭添刘飞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同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