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31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顶模具,其包括前模、后模、模具托板及顶针组件。前模间隔设置的前模仁与后模间隔设置的后模仁连接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模具托板可拆卸连接于后模,模具托板上固设有若干镶件,且各镶件分别对应各产品设置,镶件自后模延伸至型腔内,用于抵接于产品。模具托板远离后模的一端设有容置腔。顶针组件包括顶针板及若干顶针,顶针板滑动设于容置腔内,各顶针分别对应各镶件设置,且各顶针的一端均固设于顶针板上,顶针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模具托板及后模至位于型腔内,用于抵接于产品。顶针板用于在容置腔内沿朝向后模的方向运动,以带动顶针运动并将产品自后模仁顶出。该直顶模具的脱模结构简单,且能够轻易将产品脱模。

A vertical top mo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raight-top die,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die, a rear die, a mold support plate and a thimble assembly. The front mold core with the front mold spacer and the rear mold core with the rear mold spacer are connected to form a cavity for forming the product. The mold support plate can be detachably connected to the rear mold, and a number of inserts are fixed on the mold support plate, and each insert corresponds to the product settings. The inserts extend from the rear mold to the cavity for butting the product. One end of the mould supporting plate is far away from the back mold, and a holding cavity is arranged at one end. The ejector assembly comprises an ejector plate and a number of ejectors. The ejector plate is sliding and arranged in the holding cavity. Each ejector pin corresponds to the setting of each insert. One end of each ejector pin is fixed on the ejector plate. The other end of the ejector pin passes through the mold support plate and the rear mold in turn to be located in the cavity for butting the product. The ejector plate is used to move along the direction towards the rear mold in the container cavity to drive the ejector and eject the product from the rear mold. The ejection structure of the vertical top die is simple, and the product can be easily demou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顶模具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直顶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成型工艺是注塑产品(如:塑料零件、五金零件)的常用方法,注塑成型过程通常包括合模、射胶、保压、冷却、开模、注塑产品脱模取出这几个工艺环节。在注塑成型过程中,通常存在部分注塑产品结构比较复杂的情况,例如具有倒扣结构的注塑产品,这类产品在出模时的情况也比较困难,需要额外设置辅助部件来帮助其脱模。当前,大部分的模具脱模结构通常采用滑块抽芯的设计,但是由于这种方式需要在模具内部增加滑块的方式,这不仅增加了模具结构设计的复杂性,而且还需大量占用模具内部的空间,从而导致模具的整体体积变大,进而导致模具成本大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直顶模具,其脱模结构简单,有利于减小模具整体体积,从而降低模具制作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顶模具,其包括前模,所述前模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前模仁;后模,所述后模朝向所述前模的端面设有若干对应所述前模仁设置的后模仁,各所述后模仁分别与对应的各所述前模仁连接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模具托板,所述模具托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后模远离所述前模的一端,所述模具托板上固设有若干镶件,且各所述镶件分别对应各所述产品设置,所述镶件远离所述模具托板的一端自所述后模延伸至所述型腔内,用于抵接于所述产品,所述模具托板远离所述后模的一端设有容置腔,且各所述前模仁以及各所述后模仁在所述模具托板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以及顶针组件,所述顶针组件包括顶针板及若干顶针,所述顶针板滑动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各所述顶针分别对应各所述镶件设置,且各所述顶针的一端均固设于所述顶针板上,所述顶针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模具托板及所述后模至位于所述型腔内,用于抵接于所述产品;所述顶针板用于在所述容置腔内沿朝向所述后模的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顶针运动并将所述产品自所述后模仁顶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镶件的上表面中心处设有通孔,所述顶针的另一端自所述通孔伸出并延伸至所述型腔内与所述产品的中心抵接。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直顶模具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模具托板固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模远离所述前模的一端固接。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模具托板朝向所述顶针板的一端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与所述顶针板抵接,以限制所述顶针板在所述容置腔内沿朝向所述后模的方向的运动位置。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顶针板朝向所述后模的一端上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远离所述顶针板的一端与所述模具托板固接。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直顶模具还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前模及所述后模之间的拉伸结构,所述拉伸结构用于连接或分开所述前模及所述后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直顶模具,通过在模具托板上固设若干对应产品设置的镶件,并使得镶件自后模延伸至型腔内与产品抵接,同时通过设置顶针板滑动连接于模具托板的容置腔内,并在顶针板上设置若干对应镶件设置的顶针,利用顶针穿过模具托板至型腔内与产品抵接,从而当顶针板在模具托板的容置腔内沿朝向后模的方向运动时,该顶针能够在顶针板的带动下,也沿朝向后模的方向运动,进而实现利用顶针将产品顶出的效果。该直顶模具不仅能够实现轻易将产品脱模,解决现有模具产品的倒扣问题,而且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无需额外增加新的滑块辅助脱模,有利于减小模具的整体体积及降低模具的制作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直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直顶模具的脱模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顶模具进行详细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该直顶模具包括前模1、后模2、模具托板3以及顶针组件。该前模1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前模仁(未图示)。该后模2朝向前模1的端面设有若干对应前模仁设置的后模仁21,每个后模仁21分别与对应的前模仁连接形成用于成型产品5的型腔(未图示)。模具托板3可拆卸连接于后模2远离前模1的一端,模具托板3上固设有若干镶件31,且每个镶件31分别对应各产品5设置,镶件31远离模具托板3的一端自后模2延伸至型腔内,用于抵接于产品5,模具托板3远离后模2的一端设有容置腔32,且每个前模仁以及每个后模仁21在模具托板3上的投影均位于容置腔32内。顶针组件包括顶针板42及若干顶针43,顶针板42滑动设于容置腔32内,每根顶针43分别对应各镶件31设置,且每根顶针43的一端均固设于顶针板42上,顶针43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模具托板3及后模2至位于型腔内,用于抵接于产品5,该顶针板42用于在容置腔32内沿朝向后模2的方向运动,以带动顶针43运动并将产品5自后模仁21顶出。该直顶模具可应用于注塑成型结构较复杂的产品5,例如具有倒扣结构的注塑产品。其中,一个直顶模具可同时注塑成型至少一个产品5,注塑成型的产品5数量可为一个、两个、三个等,在此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每个镶件31均与对应的产品5一一对应设置,因此镶件31的数量与产品5的数量等同。在脱模时,首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顶模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模,所述前模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前模仁;后模,所述后模朝向所述前模的端面设有若干对应所述前模仁设置的后模仁,各所述后模仁分别与对应的各所述前模仁连接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模具托板,所述模具托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后模远离所述前模的一端,所述模具托板上固设有若干镶件,且各所述镶件分别对应各所述产品设置,所述镶件远离所述模具托板的一端自所述后模延伸至所述型腔内,用于抵接于所述产品,所述模具托板远离所述后模的一端设有容置腔,且各所述前模仁以及各所述后模仁在所述模具托板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以及顶针组件,所述顶针组件包括顶针板及若干顶针,所述顶针板滑动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各所述顶针分别对应各所述镶件设置,且各所述顶针的一端均固设于所述顶针板上,所述顶针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模具托板及所述后模至位于所述型腔内,用于抵接于所述产品;所述顶针板用于在所述容置腔内沿朝向所述后模的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顶针运动并将所述产品自所述后模仁顶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顶模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模,所述前模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前模仁;后模,所述后模朝向所述前模的端面设有若干对应所述前模仁设置的后模仁,各所述后模仁分别与对应的各所述前模仁连接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模具托板,所述模具托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后模远离所述前模的一端,所述模具托板上固设有若干镶件,且各所述镶件分别对应各所述产品设置,所述镶件远离所述模具托板的一端自所述后模延伸至所述型腔内,用于抵接于所述产品,所述模具托板远离所述后模的一端设有容置腔,且各所述前模仁以及各所述后模仁在所述模具托板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以及顶针组件,所述顶针组件包括顶针板及若干顶针,所述顶针板滑动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各所述顶针分别对应各所述镶件设置,且各所述顶针的一端均固设于所述顶针板上,所述顶针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模具托板及所述后模至位于所述型腔内,用于抵接于所述产品;所述顶针板用于在所述容置腔内沿朝向所述后模的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顶针运动并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勇胜罗勇军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裕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