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药抽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014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1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余药抽取装置,包括盛放有剩余药液的余药药瓶、待抽取药液的盛药针管,和将所述余药药瓶内的剩余药液单向导入所述盛药针管的抽药装置。通过第一针筒的活塞杆和第二针筒的活塞杆的交替往复运动,不断将余药药瓶内的药液抽取至盛药针管内,从而实现了多余药液的自动抽取,从而降低了药剂师的工作强度;同时,根据动力元件设定的控制策略,还可以控制每次/累计抽取药液的药液,从而提高了药液抽取量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药抽取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余药抽取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临床配药过程中,配药师需要将吊瓶或者药袋内多余的药液抽取出来,以符合相关的剂量要求。目前,多余药液的抽取通过配药师手动完成,操作过程中,一手持注射器,另一手通过不断重复的抽拉将药液抽出。而在临床实践中,余药抽取的工作较多,这样重复的工作对于药剂师来讲是较大的负担;并且,人工抽取药液的方式无法保证药液抽取量的准确性,人为干扰较大。因此,提供一种余药抽取装置,以期能够依照指令自动抽取多余药液,从而降低药剂师的工作强度,提高药液抽取量的准确度,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余药抽取装置,以期能够依照指令自动抽取多余药液,从而降低药剂师的工作强度,提高药液抽取量的准确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余药抽取装置,包括动力元件、盛药针管、第一针筒和第二针筒;所述动力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针筒的活塞杆、所述第二针筒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针筒的出液口连通有第一主管路,所述第一主管路通过第一支路与第一进药管连通,所述第一进药管连通于余药药瓶,所述第一主管路还连通有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通过第二进药管与盛药针管相连通;所述第二针筒的出液口连通有第二主管路,所述第二主管路通过第三支路与所述第二进药管连通,并通过第四支路与所述第一进药管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自所述余药药瓶向所述第一针筒导通;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自所述第一针筒向所述盛药针管导通;所述第三支路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自所述第二针筒向所述盛药针管导通;所述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自所述余药药瓶向所述第二针筒导通;所述第一针筒的活塞杆和所述第二针筒的活塞杆上均开设有轴向刻度。优选地,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针筒的活塞杆,其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针筒的活塞杆,所述动力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杆传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动力元件为电缸,所述电缸的丝杠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主管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之间通过第一三通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一进药管和所述第四支路之间通过第二三通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二进药管之间通过第三三通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二主管路、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之间通过第四三通连通。本技术提供的余药抽取装置包括动力元件、第一针筒和第二针筒;所述动力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针筒的活塞杆、所述第二针筒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针筒的出液口连通有第一主管路,所述第一主管路通过第一支路与第一进药管连通,所述第一进药管连通于余药药瓶,所述第一主管路还连通有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通过第二进药管与盛药针管相连通;所述第二针筒的出液口连通有第二主管路,所述第二主管路通过第三支路与所述第二进药管连通,并通过第四支路与所述第一进药管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自所述余药药瓶向所述第一针筒导通;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自所述第一针筒向所述盛药针管导通;所述第三支路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自所述第二针筒向所述盛药针管导通;所述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自所述余药药瓶向所述第二针筒导通;所述第一针筒的活塞杆和所述第二针筒的活塞杆上均开设有轴向刻度。在将余药药瓶内的药液转移至盛药针管时,开启动力元件,第一针筒的活塞杆伸出,此时,第一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导通,第二单向阀、第四单向阀截止,余药药瓶内的药液在第一针筒内的真空作用下,经第一进药管、第一支路和第一主管路通过出液口进入第一针筒,从而实现了余药药瓶内药液的抽取;第二针筒的活塞杆缩回,第二针筒内的药液在其活塞杆的推动下,经第二主管路、第三支路和第二进药管进入盛药针管,以实现第二针筒内的药液进入盛药针管;而后,动力元件反向运动,第一单向阀、第三单向阀截止,第二单向阀、第四单向阀导通,第一针筒的活塞杆缩回,第二针筒的活塞杆伸出,第一针筒内的药液在其活塞杆的推动下,经第一主管路、第二支路和第二进药管进入盛药针管,以实现第一针筒内的药液进入盛药针管;同时,余药药瓶内的药液在第二针筒内的真空作用下,经第一进药管、第四支路和第二主管路进入第二针筒,以实现余药药瓶内的药液抽取。这样,通过第一针筒的活塞杆和第二针筒的活塞杆的交替往复运动,不断将余药药瓶内的药液抽取至盛药针管内,从而实现了多余药液的自动抽取,从而降低了药剂师的工作强度;同时,根据动力元件设定的控制策略和活塞杆上设置的刻度,还可以控制每次/累计抽取药液的药液,从而提高了药液抽取量的准确度。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余药抽取装置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针筒的活塞杆,其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针筒的活塞杆,所述动力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杆传动连接;这样,当第一针筒的活塞杆伸出时,通过连杆带动第二针筒的活塞杆缩回,当第一针筒的活塞杆缩回时,通过连杆带动第二针筒的活塞杆伸长,从而实现了第一针筒和第二针筒的联动,保证了第一针筒和第二针筒的交替抽药和放药,提高了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余药抽取装置中,其动力元件为电缸,所述电缸的丝杠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电缸是将伺服电机与丝杠一体化设计的模块化产品,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其能够实现精确控制,保证了抽药量,提高了设备的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余药抽取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余药抽取装置,以期能够依照指令自动抽取多余药液,从而降低药剂师的工作强度,提高药液抽取量的准确度。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余药抽取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余药抽取装置包括动力元件、盛药针管9、第一针筒1和第二针筒2;所述动力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针筒1的活塞杆、所述第二针筒2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针筒1的出液口连通有第一主管路3,所述第一主管路3通过第一支路4与第一进药管5连通,所述第一进药管5连通于余药药瓶6,所述第一主管路3还连通有第二支路7,所述第二支路7通过第二进药管8与盛药针管9相连通;所述第二针筒2的出液口连通有第二主管路10,所述第二主管路10通过第三支路11与所述第二进药管8连通,并通过第四支路12与所述第一进药管5连通;所述第一支路4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3,所述第一单向阀13自所述余药药瓶6向所述第一针筒1导通;所述第二支路7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4,所述第二单向阀14自所述第一针筒1向所述盛药针管9导通;所述第三支路11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15,所述第三单向阀15自所述第二针筒2向所述盛药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药抽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元件、盛药针管(9)、第一针筒(1)和第二针筒(2);所述动力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针筒(1)的活塞杆、所述第二针筒(2)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针筒(1)的出液口连通有第一主管路(3),所述第一主管路(3)通过第一支路(4)与第一进药管(5)连通,所述第一进药管(5)连通于所述余药药瓶(6),所述第一主管路(3)还连通有第二支路(7),所述第二支路(7)通过第二进药管(8)与所述盛药针管(9)相连通;所述第二针筒(2)的出液口连通有第二主管路(10),所述第二主管路(10)通过第三支路(11)与所述第二进药管(8)连通,并通过第四支路(12)与所述第一进药管(5)连通;所述第一支路(4)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3),所述第一单向阀(13)自所述余药药瓶(6)向所述第一针筒(1)导通;所述第二支路(7)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4),所述第二单向阀(14)自所述第一针筒(1)向所述盛药针管(9)导通;所述第三支路(11)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15),所述第三单向阀(15)自所述第二针筒(2)向所述盛药针管(9)导通;所述第四支路(12)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16),所述第四单向阀(16)自所述余药药瓶(6)向所述第二针筒(2)导通;所述第一针筒(1)的活塞杆和所述第二针筒(2)的活塞杆上均开设有轴向刻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药抽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元件、盛药针管(9)、第一针筒(1)和第二针筒(2);所述动力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针筒(1)的活塞杆、所述第二针筒(2)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针筒(1)的出液口连通有第一主管路(3),所述第一主管路(3)通过第一支路(4)与第一进药管(5)连通,所述第一进药管(5)连通于所述余药药瓶(6),所述第一主管路(3)还连通有第二支路(7),所述第二支路(7)通过第二进药管(8)与所述盛药针管(9)相连通;所述第二针筒(2)的出液口连通有第二主管路(10),所述第二主管路(10)通过第三支路(11)与所述第二进药管(8)连通,并通过第四支路(12)与所述第一进药管(5)连通;所述第一支路(4)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3),所述第一单向阀(13)自所述余药药瓶(6)向所述第一针筒(1)导通;所述第二支路(7)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4),所述第二单向阀(14)自所述第一针筒(1)向所述盛药针管(9)导通;所述第三支路(11)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15),所述第三单向阀(15)自所述第二针筒(2)向所述盛药针管(9)导通;所述第四支路(12)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16),所述第四单向阀(16)自所述余药药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颖倩谭韬甘淋玲韦丽佳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