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4636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换热器,包括四根支撑柱、两根横梁、一个矩形收纳盒以及至少两个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长方体形外壳、内管以及外套管。该组合式换热器能够根据现场热交换的使用需要在两根横梁上插装相应数量的换热组件,将剩余的换热组件和限位螺栓放置在矩形收纳盒中,从而实现使用的灵活性。

A combined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bined heat exchanger, which comprises four support columns, two beams, a rectangular receiving box and at least two heat exchange components, and the heat exchange components include a long square body shell, an inner tube, and a mantle tube. The combined heat exchanger can insert the corresponding number of heat exchange components on the two beams according to the use of the field heat exchange. The remaining heat exchange components and the limit bolts are placed in the rectangular receiving box to achiev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尤其是一种组合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常常会用到换热器进行换热使用,但是现有的换热器结构固定,基本都是独立使用,不能够根据现场使用需要迅速组合,如何进行组合必然会造成系统体积过大。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组合式换热器,能够根据现场使用的实际需要迅速搭建组合,满足不同换热要求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提供一种组合式换热器,能够根据现场使用的实际需要迅速搭建组合,满足不同换热要求的使用。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组合式换热器,包括四根支撑柱、两根横梁、一个矩形收纳盒以及至少两个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长方体形外壳、内管以及外套管;四根支撑柱分别竖向安装在矩形收纳盒的四个顶角处,两根横梁相互平行,且水平安装在四根支撑柱的顶端;在两根横梁的相对内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一个T形滑槽;在长方体形外壳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T形凸块;两个T形凸块分别滑动式嵌于两侧的T形滑槽内;内管贯穿外套管,且内管的两端伸出外套管外,外套管的两端封闭在内管的外壁上;内管和外套管均位于长方体形外壳内,并在长方体形外壳的后侧设有分别与内管一端以及外套管一端相连通的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在长方体形外壳的前侧设有分别与内管另一端以及外套管另一端相连通的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在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上均设有外螺纹,在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上均设有卡套式管接头;各个长方体形外壳通过左右两端的T形凸块插装在两根横梁之间,相邻两个长方体形外壳上的第一出液管与第一进液管通过卡套式管接头相连,第二出液管与第二进液管通过卡套式管接头相连;在T形凸块的侧面设有限位孔;在两根横梁的外侧面均间隔设置有连通至T形滑槽的螺纹孔,在各个螺纹孔上旋合有插入限位孔内的限位螺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方案,在两根横梁的上侧铰接安装有上盖板,在两根横梁的下侧铰接安装有下盖板;在上盖板和下盖板均设有一个安装孔;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固定螺栓贯穿两个安装孔对拉固定。采用将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固定螺栓贯穿两个安装孔对拉固定,实现对换热组件的保护以及保温隔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方案,在长方体形外壳内填充设置有保温护层。采用保温护层能够更准确地实现温度控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能够根据现场热交换的使用需要在两根横梁上插装相应数量的换热组件,将剩余的换热组件和限位螺栓放置在矩形收纳盒中,从而实现使用的灵活性;在管路对接完成后利用限位螺栓对各个换热组件进行限位固定,实现了组合后的安装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换热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柱,2、横梁,3、T形滑槽,5、第二出液管,6、第一出液管,7、T形凸块,8、上盖板,9、固定螺栓,10、下盖板,11、长方体形外壳,12、限位螺栓,13、矩形收纳盒,14、保温护层,15、限位孔,16、内管,17、外套管,18、第二进液管,19、第一进液管,20、卡套式管接头,21、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技术公开的组合式换热器包括:四根支撑柱1、两根横梁2、一个矩形收纳盒13以及至少两个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长方体形外壳11、内管16以及外套管17;四根支撑柱1分别竖向安装在矩形收纳盒13的四个顶角处,两根横梁2相互平行,且水平安装在四根支撑柱1的顶端;在两根横梁2的相对内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一个T形滑槽3;在长方体形外壳1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T形凸块7;两个T形凸块7分别滑动式嵌于两侧的T形滑槽3内;内管16贯穿外套管17,且内管16的两端伸出外套管17外,外套管17的两端封闭在内管16的外壁上;内管16和外套管17均位于长方体形外壳11内,并在长方体形外壳11的后侧设有分别与内管16一端以及外套管17一端相连通的第一进液管19和第二进液管18,在长方体形外壳11的前侧设有分别与内管16另一端以及外套管17另一端相连通的第一出液管6和第二出液管5;在第一进液管19和第二进液管18上均设有外螺纹,在第一出液管6和第二出液管5上均设有卡套式管接头20;各个长方体形外壳11通过左右两端的T形凸块7插装在两根横梁2之间,相邻两个长方体形外壳11上的第一出液管6与第一进液管19通过卡套式管接头20相连,第二出液管5与第二进液管18通过卡套式管接头20相连;在T形凸块7的侧面设有限位孔15;在两根横梁2的外侧面均间隔设置有连通至T形滑槽3的螺纹孔,在各个螺纹孔上旋合有插入限位孔15内的限位螺栓12。进一步地,在两根横梁2的上侧铰接安装有上盖板8,在两根横梁2的下侧铰接安装有下盖板10;在上盖板8和下盖板10均设有一个安装孔21;上盖板8和下盖板10通过固定螺栓9贯穿两个安装孔21对拉固定;在长方体形外壳11内填充设置有保温护层14。本技术公开的组合式换热器在使用时,根据现场热交换的使用需要在两根横梁2上插装相应数量的换热组件,将剩余的换热组件和限位螺栓12放置在矩形收纳盒13中;在进行换热组件安装时,相邻两个长方体形外壳11上的第一出液管6与第一进液管19通过卡套式管接头20相连,第二出液管5与第二进液管18通过卡套式管接头20相连;在管路对接完成后利用限位螺栓12对各个换热组件进行限位固定,再将上盖板8和下盖板10通过固定螺栓9贯穿两个安装孔21对拉固定,实现对换热组件的保护以及保温隔离。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技术,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技术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支撑柱(1)、两根横梁(2)、一个矩形收纳盒(13)以及至少两个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长方体形外壳(11)、内管(16)以及外套管(17);四根支撑柱(1)分别竖向安装在矩形收纳盒(13)的四个顶角处,两根横梁(2)相互平行,且水平安装在四根支撑柱(1)的顶端;在两根横梁(2)的相对内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一个T形滑槽(3);在长方体形外壳(1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T形凸块(7);两个T形凸块(7)分别滑动式嵌于两侧的T形滑槽(3)内;内管(16)贯穿外套管(17),且内管(16)的两端伸出外套管(17)外,外套管(17)的两端封闭在内管(16)的外壁上;内管(16)和外套管(17)均位于长方体形外壳(11)内,并在长方体形外壳(11)的后侧设有分别与内管(16)一端以及外套管(17)一端相连通的第一进液管(19)和第二进液管(18),在长方体形外壳(11)的前侧设有分别与内管(16)另一端以及外套管(17)另一端相连通的第一出液管(6)和第二出液管(5);在第一进液管(19)和第二进液管(18)上均设有外螺纹,在第一出液管(6)和第二出液管(5)上均设有卡套式管接头(20);各个长方体形外壳(11)通过左右两端的T形凸块(7)插装在两根横梁(2)之间,相邻两个长方体形外壳(11)上的第一出液管(6)与第一进液管(19)通过卡套式管接头(20)相连,第二出液管(5)与第二进液管(18)通过卡套式管接头(20)相连;在T形凸块(7)的侧面设有限位孔(15);在两根横梁(2)的外侧面均间隔设置有连通至T形滑槽(3)的螺纹孔,在各个螺纹孔上旋合有插入限位孔(15)内的限位螺栓(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支撑柱(1)、两根横梁(2)、一个矩形收纳盒(13)以及至少两个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长方体形外壳(11)、内管(16)以及外套管(17);四根支撑柱(1)分别竖向安装在矩形收纳盒(13)的四个顶角处,两根横梁(2)相互平行,且水平安装在四根支撑柱(1)的顶端;在两根横梁(2)的相对内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一个T形滑槽(3);在长方体形外壳(1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T形凸块(7);两个T形凸块(7)分别滑动式嵌于两侧的T形滑槽(3)内;内管(16)贯穿外套管(17),且内管(16)的两端伸出外套管(17)外,外套管(17)的两端封闭在内管(16)的外壁上;内管(16)和外套管(17)均位于长方体形外壳(11)内,并在长方体形外壳(11)的后侧设有分别与内管(16)一端以及外套管(17)一端相连通的第一进液管(19)和第二进液管(18),在长方体形外壳(11)的前侧设有分别与内管(16)另一端以及外套管(17)另一端相连通的第一出液管(6)和第二出液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朗谈正奎徐开明彭晖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庆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