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自动排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3148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2 0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加工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真空自动排水器,所述真空自动排水器包括:上盖;上壳体,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与上壳体的侧壁、上盖合围形成储液腔;下壳体,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一隔板、上壳体的侧壁、第二隔板、下壳体的侧壁合围形成过渡腔;底板,固定于下壳体的下方,底板上设置有排水口,底板、第二隔板、下壳体的侧壁合围形成排水腔71;第一活塞组件及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隔板上设置有连通储液腔和过渡腔的第一开口;第二活塞组件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连通过渡腔与排水腔的第二开口。真空自动排水器自动排出切削液,既保护了真空发生器,也节省了人力,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A vacuum automatic drainag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utomatic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provides a vacuum automatic drainage device. The vacuum automatic drainage device includes an upper cover, an upper shell, a first partition, a side wall and a upper cover of the upper shell to form a liquid storage cavity, and a lower shell,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partition board, a first partition board, and a upper shell. The side wall of the side wall, the second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lower shell form a transition cavity, and the floor is fixed below the lower shell, and a drainage opening is arranged on the floor. The floor, the second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lower shell form a drainage cavity 71, and the first piston assembly and the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are provided with a connected liquid storage cavity and a transitional cavity. The first opening of the second piston assembly and the two driving mechanism are provided with second opening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openings passing through the cross cavity and the drainage cavity. The vacuum automatic drainage device automatically cuts off the cutting fluid, which not only protects the vacuum generator, but also saves manpower and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自动排水器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自动排水器。
技术介绍
在自动化加工领域中,常常使用真空发生装置对待加工的零件进行吸附固定,同时又会使用切削液对加工刀头进行冷却,由于装夹治具与负压气源直接连接,在加工设备运行过程中,切削液在负压气源的作用下,会随着空气进入真空发生器,造成真空度降低、影响吸附效果,并且会加大真空泵的负荷,影响真空泵的使用寿命。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真空自动排水器一般是通过人工打开排水阀进行手动排水。手动排水耗费较多的人力以及工时,且手动排水时,生产设备需要停止,会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自动排水的真空自动排水器,所述真空自动排水器包括:上盖;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上壳体的侧壁、所述上盖合围形成储液腔,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壳体的下方,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上表面低于所述下壳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隔板、所述上壳体的侧壁、所述第二隔板、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合围形成过渡腔;底板,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下方,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底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合围形成排水腔;第一活塞组件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过渡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活塞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第二活塞组件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过渡腔与所述排水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活塞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进一步,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的第一连通口,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过渡腔相连通的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通过管道连接,使得所述储液腔和所述过渡腔中的气压相等。进一步,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压差平衡口,当所述压差平衡口打开时,所述过渡腔与外部大气环境相连通,使得所述过渡腔中的大气压等于外部环境中的大气压。进一步,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加速排水口,所述加速排水口用于将所述过渡腔中的液体快速排进所述排水腔。进一步,所述第一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杆、第一密封法兰和第一活塞,所述第一密封法兰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密封法兰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三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所述第一密封法兰固定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过第一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活塞上下运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开口的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活塞组件包括第二活塞杆、第二密封法兰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二密封法兰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密封法兰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通,所述第四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通过第二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活塞上下运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开口的打开或关闭。进一步,所述第三开口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活塞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进一步,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下端。进一步,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下端;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件外,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缓冲件,与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缓冲件包括本体部,自所述本体部两侧分别向上延伸的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朝远离所述第一活塞杆水平延伸的抵持部。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第二活塞杆外,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活塞杆固定连接。本技术的真空自动排水器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活塞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从而实现所述储液腔和所述过渡腔的连通与截止;通过第二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二活塞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从而实现所述过渡腔和所述排水腔的连通或截止,从而实现所述进气口进入的切削液从所述自动排水器中的自动排出,既保护了真空发生器,也节省了人力,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真空自动排水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所述真空自动排水器的外管的立体剖视图;图3是所述真空自动排水器的上壳体的立体剖视图;图4是所述真空自动排水器的第一活塞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所述真空自动排水器的第一密封法兰的剖面剖视图;图6是所述真空自动排水器的缓冲组件的立体图;图7是所述真空自动排水器的下壳体的立体剖视图;图8是所述真空自动排水器的第二活塞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所述真空自动排水器的第二密封法兰的平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真空自动排水器100上盖1上壳体2第一隔板21第一开口210储液腔22进气口23出气口24第一连通口25第一驱动机构3第一活塞组件4第一活塞杆41第一密封法兰42第三开口420第一活塞43缓冲组件5连接件51第一弹簧52缓冲件53本体部530连接部531抵持部532下壳体6过渡腔60第二隔板61第二开口610第二连通口62压差平衡口63加速排水口64底板7排水口70排水腔71第二驱动机构8第二活塞组件9第二活塞杆91第二密封法兰92第四开口920第二活塞93第二弹簧9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真空自动排水器100,包括上盖1、上壳体2、下壳体6、第一活塞组件4、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活塞组件9、第二驱动机构8、缓冲组件5、第二弹簧94和底板7。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盖1为截面呈圆形的平板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上壳体2大致呈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筒状结构,所述上壳体2的下端延伸有第一隔板21,所述第一隔板21中心设置贯穿所述第一隔板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开口210,所述上盖1盖设于所述上壳体2的上方,所述第一隔板21的下表面高于所述上壳体2的下表面,所述上盖1、所述上壳体2的侧壁、所述第一隔板21合围形成储液腔22。如图3所示,所述上壳体2的侧壁上开设有均与所述储液腔22相连的进气口23、出气口24和第一连通口25。所述出气口24与真空发生器(图未示)相连,所述真空发生器用于抽吸所述真空自动排水器100中的空气,从而产生负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自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下表面高于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上壳体的侧壁、所述上盖合围形成储液腔,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壳体的下方,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上表面低于所述下壳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隔板、所述上壳体的侧壁、所述第二隔板、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合围形成过渡腔;底板,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下方,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底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合围形成排水腔;第一活塞组件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过渡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活塞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第二活塞组件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过渡腔与所述排水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活塞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自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下表面高于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上壳体的侧壁、所述上盖合围形成储液腔,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壳体的下方,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上表面低于所述下壳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隔板、所述上壳体的侧壁、所述第二隔板、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合围形成过渡腔;底板,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下方,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底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合围形成排水腔;第一活塞组件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过渡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活塞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第二活塞组件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过渡腔与所述排水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活塞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自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的第一连通口,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过渡腔相连通的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通过管道连接,使得所述储液腔和所述过渡腔中的气压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自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压差平衡口,当所述压差平衡口打开时,所述过渡腔与外部大气环境相连通,使得所述过渡腔中的大气压等于外部环境中的大气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自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加速排水口,所述加速排水口用于将所述过渡腔中的液体快速排进所述排水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自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仙芝雷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速程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