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023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行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行动装置包括天线元件与感测元件。天线元件设置在第一平面的第一默认区域内。感测元件包括第一至第三感测部。第一感测部设置在第二平面的第二默认区域之外,并包括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第二与第三感测部设置在第二默认区域内。第二感测部所形成的第一凹口连通第一间隙。第三感测部所形成的第二凹口连通第二间隙。当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平行时,第二默认区域于第一平面的正投影重叠于第一默认区域,且第二与第三感测部调整天线元件的共振模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行动装置可降低感测元件对天线元件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天线元件与感测元件一同整合在行动装置中。

Ac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ction device. The mobile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n antenna element and a sensing element. The antenna element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default area of the first plane. The sensing elements include the first to third sensing parts. The first sensing part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second default region of the second plane, and comprises a first gap and a second gap. The second and third sensors are located in the second default area. Second the first notch formed by the sensing part communicates with the first gap. Third the second notch formed by the sensing part communicates with the second gap. When the first plane is parallel to the second plane, the positive projection of the second default region on the first plane overlaps the first default region, and the second and third sensing parts adjust the resonant mode of the antenna elements. The action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the sensing element on the antenna element, thus enabling the antenna element to be integrated in the action device together with the sensing e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动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包括天线元件与感测元件的行动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符合特定吸收比率(specificabsorptionratio,简称SAR)的测试规范,行动装置大多设有感测元件,以藉此降低行动装置中之天线元件对人体所造成的影响。然而,随着行动装置轻薄化的发展,行动装置中可用以设置天线元件与感测元件的空间也相对地受到压缩。因此,天线元件往往会受到感测元件的影响,进而致使天线元件与感测元件不易整合在行动装置中。举例来说,就可翻转360度的笔记本电脑而言,当笔记本电脑中的两机体相对翻转360度时,天线元件的低频共振模态往往会受到感测元件的影响,进而降低天线元件在低频频段的辐射效率,且操作在高频频段的天线元件也往往不易符合SAR值的测试规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行动装置,可通过感测元件检测周遭的物体,并可通过感测元件调整天线元件的共振模态。藉此,将可降低感测元件对天线元件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天线元件与感测元件一同整合在行动装置中。本专利技术的行动装置,包括天线元件与感测元件。天线元件设置在第一平面的第一默认区域内,并操作在第一频段与第二频段。感测元件设置在第二平面,并包括第一感测部、第二感测部与第三感测部。第一感测部设置在第二平面的第二默认区域之外,并包括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第二感测部与第三感测部设置在第二默认区域内。第二感测部所形成的第一凹口连通第一间隙。第三感测部所形成的第二凹口连通第二间隙。第一至第三感测部相互串联,并响应于物体的接近而产生感测信号。当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平行时,第二默认区域于第一平面的正投影完全重叠于第一默认区域,感测元件于第一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叠于天线元件,第二感测部调整天线元件在第一频段下的共振模态,且第三感测部调整天线元件在第二频段下的共振模态。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行动装置可以利用感测元件中的第一至第三感测部检测周遭的物体,并可利用感测元件中的第二感测部与第三感测部来调整天线元件的共振模态。藉此,将可降低感测元件对天线元件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天线元件与感测元件一同整合在行动装置中。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行动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天线元件与感测元件的透视示意图。图3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的天线元件的辐射效率图。图4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行动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5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行动装置切换至平板计算机模式的示意图。图6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天线元件与感测元件的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行动装置110:天线元件111~113:第一至第三辐射部120:感测元件121~123:第一至第三感测部130:第一平面131:第一默认区域140:第二平面141:第二默认区域151:第一间隙152:第二间隙161:第一凹口162:第二凹口171~173:第一至第三金属线181:第一金属片182:第二金属片SD11~SD14:第一默认区域的边缘SD21:第二默认区域的边缘FP1:馈入点201:耦合间距310、320:曲线A31、A32:箭头符号410:第一机体420:第二机体430:枢轴440:显示器511:第一背盖512:第一边框513:第二边框514:第二背盖610:基板611:第一表面612:第二表面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行动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行动装置100包括天线元件110与感测元件120。其中,天线元件110设置在第一平面130。此外,第一平面130包括第一默认区域131。天线元件110设置在第一默认区域131内,并可操作在第一频段与第二频段。举例来说,天线元件110可例如是一双频单极天线(dual-bandmonopoleantenna)。感测元件120设置在第二平面140,并包括第一至第三感测部121~123。第二平面140包括第二默认区域141。第一感测部121设置在第二默认区域141之外,且第一感测部121包括第一间隙151与第二间隙152。第二感测部122与第三感测部123设置在第二默认区域141内。此外,第二感测部122包括多个弯折以形成第一凹口161,且第一凹口161连通第一间隙151。第三感测部123也包括多个弯折以形成第二凹口162,且第二凹口162连通第二间隙15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平面130与第二平面140可基于行动装置100之机身的翻转而相互平行。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平面130与第二平面140也可基于天线元件110与感测元件120的实体配置结构而维持在相互平行的状态。关于第一平面130与第二平面140的细部说明将详述于后续内容,以下将先就天线元件110与感测元件120的相对设置位置做进一步说明。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天线元件与感测元件的透视示意图。亦即,图2可例如是天线元件110与感测元件120在同一平面(例如,第一平面130或是第二平面140)上的正投影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第一平面130与第二平面140相互平行时,第二默认区域141于第一平面130的正投影将完全重叠于第一默认区域131,且感测元件120于第一平面130的正投影将不重叠于天线元件110。具体而言,当第一平面130与第二平面140相互平行时,第一感测部121于第一平面130的正投影可沿着第一默认区域131的边缘SD11~SD13环绕天线元件110,亦即第一感测部121于第一平面130的正投影可沿着默认区域131中除了边缘SD14以外的边缘环绕天线元件110。第二感测部122与第三感测部123于第一平面130的正投影位在第一默认区域131,以分别朝向天线元件110延伸。换言之,当第一平面130与第二平面140相互平行时,第二感测部122与第三感测部123将可邻近天线元件110,因此第二感测部122与第三感测部123除了可用以作为感测电极的一部份以外,更可用以调整天线元件110的共振模态。举例来说,当第一平面130与第二平面140相互平行时,第二感测部122可用以调整天线元件110在第一频段下的共振模态(例如,高频共振模态),且第三感测部123可用以调整天线元件110在第二频段下的共振模态(例如,低频共振模态)。藉此,将可降低感测元件120对天线元件110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天线元件110与感测元件120一同整合在行动装置100中。另一方面,第一至第三感测部121~123相互串联,并可用以形成一片感测电极。藉此,行动装置100将可通过第一至第三感测部121~123来检测天线元件110的周围是否存在一物体(例如,人体)。例如,当有物体靠近天线元件110时,第一至第三感测部121~123将可产生感测信号。亦即,第一至第三感测部121~123可响应于一物体的接近而产生感测信号。此时,行动装置100中的感测控制器(未绘示出)将可响应于来自第一至第三感测部121~123的感测信号而产生控制信号,且行动装置100中的收发器(未绘示出)可依据控制信号降低天线元件110的发射功率。感测元件120除了用以检测周遭物体以外,感测元件120中的第二感测部122与第三感测部123更可用以优化天线元件1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元件,设置在第一平面的第一默认区域内,并操作在第一频段与第二频段;以及感测元件,设置在第二平面,并包括:第一感测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平面的第二默认区域之外,并包括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以及第二感测部与第三感测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默认区域内,所述第二感测部所形成的第一凹口连通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三感测部所形成的第二凹口连通所述第二间隙,且所述第一至所述第三感测部相互串联,并响应于物体的接近而产生感测信号,当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互平行时,所述第二默认区域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正投影完全重叠于所述第一默认区域,所述感测元件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叠于所述天线元件,所述第二感测部调整所述天线元件在所述第一频段下的共振模态,且所述第三感测部调整所述天线元件在所述第二频段下的共振模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元件,设置在第一平面的第一默认区域内,并操作在第一频段与第二频段;以及感测元件,设置在第二平面,并包括:第一感测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平面的第二默认区域之外,并包括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以及第二感测部与第三感测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默认区域内,所述第二感测部所形成的第一凹口连通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三感测部所形成的第二凹口连通所述第二间隙,且所述第一至所述第三感测部相互串联,并响应于物体的接近而产生感测信号,当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互平行时,所述第二默认区域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正投影完全重叠于所述第一默认区域,所述感测元件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叠于所述天线元件,所述第二感测部调整所述天线元件在所述第一频段下的共振模态,且所述第三感测部调整所述天线元件在所述第二频段下的共振模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元件包括:第一辐射部,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默认区域之第一边缘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辐射部的第一端具有馈入点并邻近所述第一边缘;以及第二辐射部,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边缘的方向延伸,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辐射部的第二端,其中当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互平行时,所述第二感测部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辐射部相隔一个耦合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互平行时,所述第二默认区域之第二边缘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正投影重叠于所述第一边缘,且所述第一感测部包括:第一金属线与第二金属线,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金属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线的第一端相隔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感测部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感测部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线的第一端,且当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互平行时,所述第二金属线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正投影邻近所述第一辐射部的第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测部还包括:第一金属片,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延伸,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线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琨盛林敬基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