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空器的着陆装置及浮空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7412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浮空器的着陆装置及浮空器。浮空器包括舱体,着陆装置包括:多个旋翼组件,间隔设置在舱体的外表面,旋翼组件用于给舱体提供浮空力;多个侧部气囊系统,间隔设置在舱体上以支撑舱体。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浮空器舱体着陆时冲击力较大导致舱体无法安全着陆的问题。

A landing device and a floating device for a floa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anding device and a floating device for a floating device. The air device includes a cabin. The landing devic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rotor components, the interval is set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abin, and the rotor component is used to provide the air force to the cabin; a plurality of side air bag systems are arranged on the cabin to support the body. The technical proposal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cabin body can not safely land when the impact force of the cabin of the floating cabin is large when landing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空器的着陆装置及浮空器
本技术涉及着陆装置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浮空器的着陆装置及浮空器。
技术介绍
临近空间浮空器是指只在或能在临近空间作长期、持续飞行的高空气球,具有航空、航天飞行器所不具有的优势,特别是在通信保障、情报收集、电子压制、预警、民用等方面极具发展潜力。临近空间浮空器一般是比重轻于空气的、依靠大气浮力升空的软式结构。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气囊由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气囊内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浮升气体,一般为氦气,气球囊体内外气体的密度差提供浮空器浮力,从而完成升空。当需要浮空器下落时,则需要释放球内浮力气体减小浮力。由于现有技术中通过释放囊体中的浮力气体来减小浮力实现着陆,返回着地时舱体的速度较大,与地面产生很大的冲击。一般通过在舱体底部安装气囊或者泡棉来缓冲,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没有动力控制装置,从而无法选择着陆回收地点,舱体可能降落在山区等回收困难的地方;2、由于完全依靠释放浮力气体来实现着陆,舱体的速度难以控制,着陆时往往速度很大,产生很大的冲击导致气囊破坏,使舱体反弹或舱体被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空器的着陆装置及浮空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浮空器舱体着陆时冲击力较大导致舱体无法安全着陆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浮空器的着陆装置,浮空器包括舱体,着陆装置包括:多个旋翼组件,间隔设置在舱体的外表面,旋翼组件用于给舱体提供浮空力;多个侧部气囊系统,间隔设置在舱体上以支撑舱体。进一步地,侧部气囊系统和旋翼组件绕舱体的周向交替设置。进一步地,旋翼组件包括叶片和与叶片连接的驱动部,在驱动部的作用下,叶片旋转以为舱体提供沿竖直方向的浮空力。进一步地,旋翼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叶片的支撑架,支撑架与舱体连接。进一步地,支撑架呈V形结构,V形结构的尖头端与叶片连接,V形结构的与尖头端相对设置的开口端与舱体连接。进一步地,侧部气囊系统包括:气囊;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舱体连接,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气囊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与第一支撑杆连接的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连接形成人字型结构。进一步地,着陆装置还包括收纳部,收纳部与第一支架连接,当气囊处于展平状态时,气囊能够收纳在收纳部内;当气囊内充满气体时,气囊能够为舱体提供支撑力。进一步地,着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舱体底部的缓冲系统,缓冲系统用于给舱体提供缓冲作用力。进一步地,缓冲系统包括:外层气囊,与舱体连接;内层气囊,设置在外层气囊的内部。进一步地,外层气囊的囊体上设有减压阀。进一步地,外层气囊和内层气囊为环形结构。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浮空器,浮空器包括舱体和设置在舱体上的着陆装置,着陆装置为上述的着陆装置。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浮空器着陆的过程中,利用旋翼组件能够为舱体提供向上的浮空力,降低浮空器着陆时的冲击力;利用旋翼组件还可以调整浮空器的舱体回收时的姿态,在着陆阶段可以使舱体降落在指定的地点,便于舱体回收;间隔设置的侧部气囊系统用于支撑舱体,防止舱体在着陆时倾倒,提高舱体着陆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当侧部气囊系统充气时,侧部气囊系统浮力增大,也可以对舱体的着陆过程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确保浮空器着陆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着陆装置的示意图(其中,侧部气囊系统中的气囊充满了气体);图2示出了图1的剖视图;以及图3示出了图1的着陆装置的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其中,侧部气囊系统的气囊被收纳在收纳部内)。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舱体;20、旋翼组件;21、叶片;22、支撑架;30、侧部气囊系统;31、第一支架;32、气囊;33、收纳部;40、缓冲系统;41、外层气囊;42、内层气囊;43、减压阀。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浮空器的着陆装置,浮空器包括舱体10,着陆装置包括旋翼组件20和侧部气囊系统30。多个旋翼组件20间隔设置在舱体10的外表面,旋翼组件20用于给舱体10提供浮空力;多个侧部气囊系统30间隔设置在舱体10上以支撑舱体10。本申请中,浮空器为临近空间浮空器,其包括用于提供浮升力的高空气球及悬挂于高空气球下方的舱体10,该舱体10可以为载人舱,从而浮空器可以提供临近空间的旅行服务,当然舱体10也可以为装载了载荷设备的载荷吊舱,用于完成空间监测或测量任务等。在浮空器完成相关旅行或测量任务后返回地面时,高空气球下方的舱体10在着陆时需要有更好的缓冲保护,以保护舱体10内的人员或设备安全。通过上述设置,在浮空器着陆的过程中,利用旋翼组件20能够为舱体10提供向上的浮空力,降低浮空器着陆时的冲击力;利用旋翼组件20还可以调整浮空器的舱体10回收时的姿态,在着陆阶段可以使舱体10降落在指定的地点,便于舱体10回收;间隔设置的侧部气囊系统30用于支撑舱体10,防止舱体10在着陆时倾倒,提高舱体10着陆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当侧部气囊系统30充气时,侧部气囊系统30浮力增大,也可以对舱体10的着陆过程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确保浮空器着陆的稳定性。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侧部气囊系统30和旋翼组件20绕舱体10的周向交替设置。具体地,在本技术中,多个侧部气囊系统30均匀间隔设置在舱体10的外壁面上,多个旋翼组件20均匀间隔设置在舱体10的外壁面上,侧部气囊系统30和旋翼组件20绕舱体10的周向交替设置。上述设置中,多个旋翼组件20为舱体10提供沿舱体10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向上的浮空力,能够保证舱体10的受力平衡;侧部气囊系统30在舱体着陆时为舱体10提供均匀的支撑力,防止舱体10在着陆时倾倒。多个侧部气囊系统30和多个旋翼组件20在舱体10的周向交替设置,确保舱体10受力均衡,从而保证舱体10着陆时更加稳定。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旋翼组件20包括叶片21和与叶片21连接的驱动部,在驱动部的作用下,叶片21旋转以为舱体10提供沿竖直方向的浮空力。通过上述设置,当浮空器着陆时,驱动部驱动叶片21旋转,为舱体10提供竖直向上的浮空力,从而可以将舱体10的着陆速度控制在预设的合理的范围之内,以减小舱体10着陆时的冲击力,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浮空器的着陆装置及浮空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空器的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空器包括舱体(10),所述着陆装置包括:多个旋翼组件(20),间隔设置在所述舱体(10)的外表面,所述旋翼组件(20)用于给所述舱体(10)提供浮空力;多个侧部气囊系统(30),间隔设置在所述舱体(10)上以支撑所述舱体(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空器的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空器包括舱体(10),所述着陆装置包括:多个旋翼组件(20),间隔设置在所述舱体(10)的外表面,所述旋翼组件(20)用于给所述舱体(10)提供浮空力;多个侧部气囊系统(30),间隔设置在所述舱体(10)上以支撑所述舱体(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气囊系统(30)和所述旋翼组件(20)绕所述舱体(10)的周向交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组件(20)包括叶片(21)和与所述叶片(21)连接的驱动部,在所述驱动部的作用下,所述叶片(21)旋转以为所述舱体(10)提供沿竖直方向的浮空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组件(20)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叶片(21)的支撑架(22),所述支撑架(22)与所述舱体(1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2)呈V形结构,所述V形结构的尖头端与所述叶片(21)连接,所述V形结构的与所述尖头端相对设置的开口端与所述舱体(10)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气囊系统(30)包括:气囊(32);第一支架(31),所述第一支架(31)的第一端与所述舱体(10)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1)的另一端与所述气囊(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启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