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2889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丝装置,包括若干绪独立的制丝单元,制丝单元内设有单元筒、卷绕电机、控制器和主动调整结构,主动调整结构包括变径导丝辊、上鼓轮、下鼓轮、转动电机、连接杆和伸缩弹簧,上鼓轮设有中心转轴,上鼓轮的两侧设有穿过中心转轴的导轮及可使导轮滑动的导槽,连接杆的一端与中心转轴连接,另一端与伸缩弹簧连接。控制器与卷绕电机和转动电机连接。丝条张力过大,丝条向前压上轮鼓,同时滑向变径导丝辊的前端,提高丝条卷绕速度;丝条张力过小,伸缩弹簧伸开,丝条滑向变径导丝辊后端,降低丝条的输送和卷绕速度,控制器协调制丝单元内卷绕电机和转动电机的运行。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丝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丝
,具体涉及一种制丝装置。
技术介绍
随蚕茧规模化、现代化和科学化养殖,蚕茧的烘茧、剥茧、煮茧等工序越来越自动化、流程化,随智能控制系统技术的革新,缩短制丝工艺流程越来越具有可行性。如图1所示,传统的自动制丝机包括若干绪制丝单元和卷绕组14,每绪制丝单元主要包括接绪器2、集绪器15、捻鞘结构4、探索结构5、防切断结构11、络交环7,卷绕组由若干小彧组成,这些小彧在轴向上依次相接从而共用同一个卷绕电机,每个小彧对应一个制丝单元,在卷绕组旁还设有停彧轮13,卷绕组的端部设有摩擦圆周面,摩擦圆周面与停彧轮相摩擦使小彧逐渐停止转动。一般在集绪器之前还设置制丝槽12,制丝槽中的蚕茧经接绪器剥茧后形成茧丝,然后经过集绪器整理后进入捻鞘结构捻成丝条,然后依次经过探索结构、防切断结构和络交环后缠绕在小彧上制成筒装丝。由于小彧丝片在后续丝织准备中需要改制成筒装丝后才能使用,步骤繁琐,现有将筒子替代小彧的自动制丝机,筒子在轴向上依次相接形成卷绕组。与带小彧的自动制丝机相比,采用筒子自动制丝机可以减少返湿、复摇、编丝、打包、泡丝、络筒等诸多工序,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增大卷装容量,提高生成效率,改善丝条后加工条件等优点。现有筒装丝自动制丝技术虽然具有诸多的优点,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1)筒子在轴向上依次相接共用同一个卷绕电机,各绪之间相互关联造成操作不够灵活,当某绪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取下丝筒,影响效率;(2)筒子与小彧相比直径较小导致形成的丝筒前后的直径差距明显,丝条的线速度在后期会越来越快,丝条卷绕时的张力也会越来越大,影响丝条质量,甚至造成断丝,而且丝筒上的外层丝挤压内层丝,产丝条条的滑移或嵌丝,丝筒成型不良;(3)筒子制丝卷绕时无法快速干燥,筒装丝含水量较高,丝条之间相互粘结,使筒装丝无法顺利退绕,产生跳丝脱圈等缺陷;(4)筒装丝缺少复摇、泡丝等工序,丝胶含量高,筒子直接缫制得到的丝条比较僵硬,往往不能满足后续加工需要。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限制了筒装丝自动制丝技术的推广,到目前为止筒装丝自动制丝技术还未广泛应用于制丝行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制丝装置中各绪制丝单元相互关联而影响效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丝装置,各绪制丝单元分别设有单元筒,减少各绪之间的关联,使各绪的操作更加灵活,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制丝装置,包括若干绪制丝单元,每绪制丝单元在茧丝或丝条的输送方向上由前向后依次设置有接绪器、电子清糙器、捻鞘结构、探索结构、络交环和卷绕丝条的单元筒,在制丝单元内还设有驱动单元筒转动的卷绕电机和控制器,卷绕电机和电子清糙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单元筒的转轴与卷绕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各绪单元筒的转轴相互平行布置,使单元筒在从制丝装置的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依次平行排列。本专利技术的制丝装置设有若干绪制丝单元,在每个制丝单元内均设有卷绕丝条的单元筒,以及控制单元筒卷绕的卷绕电机,这样各绪制丝单元之间独立工作,减少各制丝单元之间的联系,通过控制卷绕电机和转动电机的转速比,避免丝筒上的丝条外紧松内,当某绪制丝单元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停车取下丝筒而不影响其余制丝单元,操作更加灵活,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设置电子清糙器代替传统的集绪器,当丝条出现糙类故障而切断时可以及时停止制丝,丝条性质稳定,同时取代了丝条故障切断防止和停䈅机构,有利于提高制丝效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制丝单元还包括调节丝条张力的调整结构,调整结构在捻鞘结构与探索结构之间布置,包括变径导丝辊、上鼓轮、下鼓轮、驱动变径导丝辊的转动电机、水平布置的连接杆和伸缩弹簧,变径导丝辊的直径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减小,上鼓轮靠近变径导丝辊前端的上方布置,下鼓轮靠近变径导丝辊后端的下方布置,上鼓轮设有水平布置的中心转轴,上鼓轮的两侧分别设有穿过中心转轴的导轮及可使导轮滑动的导槽,连接杆的一端与中心转轴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伸缩弹簧连接。茧丝经捻鞘结构制成丝条后进入主动调整结构,其中丝条先贴合下鼓轮的表面输出后紧贴或缠绕在变径导丝辊的侧表面上,再贴合上鼓轮的表面输出到探索结构,然后过络交环卷绕在单元筒上。当丝条的张力过大时,丝条压紧上轮鼓,此时上轮鼓两侧的导轮沿导槽向前滑动,伸缩弹簧被压缩,同时丝条沿变径导丝辊的侧表面向前端滑动,改变与变径导丝辊的摩擦部位,从而提高丝条的输送速度,使丝条更靠近探索结构和上鼓轮之间的直线方向输出,避免丝条在单元筒上过紧缠绕,逐渐降低丝条的张力;当丝条的张力过小时,丝条变松弛,伸缩弹簧由压缩状态而伸开,同时丝条主动沿变径导丝辊的侧表面向后端滑动,改变与变径导丝辊的摩擦部位,从而降低丝条的输送速度,避免丝条输送过多而在单元筒上过松缠绕,逐渐增加丝条的张力,通过上述主动调整结构的改变控制丝条张力变化,通过变径导丝辊的收缩使丝条与变径导丝辊的不同部位摩擦,利用变径导丝辊不同部位半径的不同实现丝条速度的次级平稳调节,使调节范围更宽泛一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变径导丝辊的侧表面设有弹性的乳胶层。这样丝条紧密贴合变径导丝辊的侧表面时会压在乳胶层上,乳胶层会发生轻微的凹陷变形,从而增大和丝条的接触面和摩擦力,丝条随变径导丝辊转动主动送丝,同时丝条在输送过程中不需要再缠绕在变径导丝辊上,防止变径导丝辊前后的丝条因丝路故障导致所受张力相差巨大的现象而影响丝条质量,保持变径导丝辊前后的丝条质量稳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变径导丝辊的母线与轴线的夹角为25~40°。变径导丝辊的前后的半径相差合适,丝条根据导丝辊的收缩自由滑动,对送丝速度的调节效果明显且可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转动电机与控制器连接。卷绕电机、转动电机和电子清糙器连接到同一个控制器,实现丝条卷绕、送丝及故障清除的同步与协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制丝单元还包括上油辊,上油辊置于集绪器与捻鞘结构之间,上油辊所用油剂采用浓度8~10%的羟基硅油乳液。从集绪器输出的茧丝贴合上油辊的表面润滑后进入捻鞘结构,羟基硅油可以增强丝条的抱合,减少丝条间的粘结,有效防止丝条交缠,增加丝条的柔软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制丝单元还包括张丝结构和毗邻张丝结构布置的红外干燥器,张丝结构设于探索结构和络交环之间,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置的导丝鼓轮和鼓轮固定杆,红外干燥器设于检测器之前,红外干燥器与丝条的距离为10~20厘米,采用中红外线波长加热,灯管功率为300~400瓦。在丝条卷绕前进行红外快速干燥,减少丝条卷绕时的含水量,防止丝胶相互粘结、结块,张丝结构使丝条得到充分的干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红外干燥器前方距离丝条5厘米处的工作温度为80~90℃。保证丝条卷绕前回潮率小于4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制丝装置还包括制丝槽,制丝槽内的用水中含有浓度为2~3%的润丝助剂,包括缓冲液和渗透剂,其中缓冲液为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渗透剂为磺化蓖麻油、烷基苯磺酸钠、异辛醇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通过在制丝槽中加入润丝助剂,软化丝胶,增加丝条的柔软性,可省略传统丝条生产过程中的泡丝工序,直接制成符合后加工工艺需求的筒装丝。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制丝装置,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化,可保证丝条卷绕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制丝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绪制丝单元,每绪制丝单元在茧丝或丝条的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绪制丝单元,每绪制丝单元在茧丝或丝条的输送方向上由前向后依次设置有接绪器、电子清糙器、捻鞘结构、探索结构、络交环和卷绕丝条的单元筒,在制丝单元内还设有驱动单元筒转动的卷绕电机和控制器,卷绕电机和电子清糙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单元筒的转轴与卷绕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各绪单元筒的转轴相互平行布置,使单元筒在从制丝装置的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依次平行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制丝单元还包括调节丝条张力的调整结构,调整结构在捻鞘结构与探索结构之间布置,包括变径导丝辊、上鼓轮、下鼓轮、驱动变径导丝辊的转动电机、水平布置的连接杆和伸缩弹簧,变径导丝辊的直径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减小,上鼓轮靠近变径导丝辊前端的上方布置,下鼓轮靠近变径导丝辊后端的下方布置,上鼓轮设有水平布置的中心转轴,上鼓轮的两侧分别设有穿过中心转轴的导轮及可使导轮滑动的导槽,连接杆的一端与中心转轴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伸缩弹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径导丝辊的侧表面设有弹性的乳胶层。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丝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林傅雅琴陈文兴钱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