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10279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0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空气调节器包括室内机,在室内机内,以包围贯流送风机的方式形成热交换器组件,热交换器组件为翅管式热交换器,包括迎风面朝向室内机前面的前部热交换器和迎风面朝向室内机背面的后部热交换器,前部热交换器的至少一部分是由具备1列导热管的热交换器层叠M层而成,后部热交换器是由具备1列导热管的热交换器层叠N层形成的,其中,M和N是自然数且N

Air condition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ir conditioner. The air conditioner consists of an indoor unit, in which the heat exchanger components are formed by encircling the flow fan, and the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is a fin tube heat exchanger, including the front heat exchanger facing the air face toward the front of the chamber and the rear heat exchanger facing the back of the front side of the air surface, and at least the front heat exchanger. Part of the heat exchanger with 1 columns of heat pipe stack M layer, the rear heat exchanger is a heat exchanger with 1 columns of heat exchanger layer N layer formed, M and N are natural number and 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调节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在现有的空气调节器中,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组件包括前部热交换器a和后部热交换器b,前部热交换器a具备两列导热管c1、c2,后部热交换器b具备两列导热管d1、d2(参见图1、2)。在空气调节器运行制冷或制暖模式时,以利用导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气化或者液化来冷却或者加热由吸风机吸入且流过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方式,进行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实现空气的制冷或制暖。为了使制冷剂在导热管中流动的距离最大化,通常会如图2所示设计制冷剂的流路。以制暖时的流动路径为例,制冷剂分两路从与其内侧的导热管c1连通的入口配管e1、e2流入,大致沿着其内侧的导热管c1流动,然后通过连接管f汇入其外侧的导热管c2流动,并且,入口配管e1、e2和出口配管g接近配置,然而,由于前部热交换器a和后部热交换器b均为由2列导热管贯通同一翅片层叠成千鸟状的翅片组形成的,因此,在热交换过程中,两列导热管自身之间由于存在温度差,因而会通过热传导性好的同一翅片而进行热传导,造成热量损耗,从而降低空气调节器的制冷或制暖能力。再有,在前部热交换器a的大部分区域空气流速快,在后部热交换器b的区域空气流速较慢,但是,在现有的热交换器组件中,均配置了相同列的导热管,因此,由于初始流速的差异,导致流经前部热交换器a和后部热交换器b的空气流速之间产生差异,从而导致噪声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有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降低热损失的同时,能够防止噪声的空气调节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器包括室内机,在所述室内机内,以包围贯流送风机的方式形成热交换器组件,所述热交换器组件为翅管式热交换器,包括迎风面朝向所述室内机前面的前部热交换器和所述迎风面朝向所述室内机背面的后部热交换器,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至少一部分是由具备1列导热管的热交换器层叠M层而成,所述后部热交换器是由具备1列导热管的热交换器层叠N层形成的,其中,M和N是自然数且N<M。根据上述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由于前部热交换器的至少一部分是由具备1列导热管的热交换器层叠M层而成,后部热交换器是由具备1列导热管的热交换器层叠N层形成的,因此,相比于在一个热交换器中设置有两列导热管那样的结构的现有的空气调节器,可以有效地防止设置于独立的各层热交换器中的导热管之间的热量传导,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热损失,由此,可以提高空气调节器的制暖/制冷能力。另外,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中,优选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和接水槽接近的一部分由具备1列导热管的热交换器层叠Q层形成,其中,Q为自然数且Q<M。这样,接水槽对气流形成一定的阻挡,和接水槽接近的部分空气流速也较慢,由于前部热交换器的和接水槽接近的一部分中的热交换器的层数小于前部热交换器的其他部分的热交换器的层数,因此,更好的防止噪声的产生。并且,由于缩短了制冷剂的流动路径,可以降低压损,提高热交换能力。另外,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中,优选作为所述空气调节器的制暖模式时的入口配管的配管连接于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最靠近送风机的一侧的热交换器上,作为所述空气调节器的制暖模式时的出口配管的配管连接于所述热前部热交换器的最远离送风机的一侧的热交换器上。这样,能够使制冷剂在导热管中流动的距离最大化。另外,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中,优选所述前部热交换器中的多列导热管相互错开地配置,所述后部热交换器中的多列导热管相互错开地配置。这样,由于前部热交换器中的多列导热管相互错开地配置,后部热交换器中的多列导热管相互错开地配置,因此,可以使前部热交换器和后部热交换器中的各层热交换器均能够充分地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空气调节器的制暖/制冷能力。另外,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中,优选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最外层热交换器的外表面距离所述接水槽的靠近室内机前侧的内表面4mm以上。这样,可以可靠地使前部热交换器的最外层热交换器的外表面上所产生的冷凝水流入到接水槽中。另外,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中,优选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Q层热交换器部分的最下端部位于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M层热交换器部分的最下端部的下方。这样,由于前部热交换器的Q层热交换器部分的最下端部位于前部热交换器的M层热交换器部分的最下端部的下方,因此,能够提高接水槽附近区域的热交换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降低热损失的同时,能够防止噪声的空气调节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现有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组件的大致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现有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组件的大致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组件的大致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的大致结构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组件的大致结构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组件的配置方式的截面示意图。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组件的配置方式的截面示意图。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组件的制造方法的又一截面示意图。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组件的制造方法的又一截面示意图。图1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组件的制造方法的又一截面示意图。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组件的制造方法的又一截面示意图。图13是表示用于加工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组件的治具折弯台的大致结构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组件的加工完成后的示意图。图1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组件的大致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此,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第1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包括室内机1和室外机(没有图示)。室内机1通常被安装于例如室内的墙体上。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的大致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的大致结构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室内机1包括室内机主体10、热交换器组件20、贯流送风机30、以及接水槽40。贯流送风机30从位于室内机主体10的顶部的吸入口吸入空气,并使吸入的空气流过热交换器组件20以进行热交换,从而将通过热交换而加热或者冷却了的空气从送出口送出至室内。接水槽40用于接收在热交换器组件20的表面产生的冷凝水。另外,如图4所示,在室内机1内,以包围贯流送风机30的方式形成热交换器组件20,热交换器组件20为翅管式热交换器,包括迎风面朝向室内机前面的前部热交换器201和迎风面朝向室内机背面的后部热交换器202。在此,所谓“迎风面”,是指吸入空气从吸入格栅沿着图4中的箭头方向进入室内机后和热交换器最先接触的面。具体来说,前部热交换器201包括作为靠近贯流送风机30侧的层的第1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气调节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器包括室内机,在所述室内机内,以包围贯流送风机的方式形成热交换器组件,所述热交换器组件为翅管式热交换器,包括迎风面朝向所述室内机前面的前部热交换器和所述迎风面朝向所述室内机背面的后部热交换器,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至少一部分是由具备1列导热管的热交换器层叠M层而成,所述后部热交换器是由具备1列导热管的热交换器层叠N层形成的,其中,M和N是自然数且N<M,相对于作为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远离所述贯流送风机的最外层的热交换器的第M层热交换器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第M-1层热交换器的下方的部分,以随着朝向该第M-1层热交换器的最下端部,与所述第M层热交换器的间隙扩大的方式被弯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和接水槽接近的一部分由具备1列导热管的热交换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玉杰张佳鸣朱雯倩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