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坡植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2504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坡植被结构,用于铺设在一坡体的外表面,所述坡体为一建筑垃圾基层,所述护坡植被结构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植被层、覆土层以及疏水层,其中所述覆土层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覆土层以及第二覆土层,所述第一覆土层设于所述第二覆土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覆土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覆土层的厚度,所述疏水层包括粗砂粒层以及石砾层,所述粗砂粒层设于所述石砾层的上表面,所述石砾层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粗砂粒层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护坡植被结构合理,能实现保肥保水及透水透气,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土壤环境,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Vegetation structure of slope prot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lope protection structure, which is used for laying the outer surface of a slope body. The slope body is a building waste base. The slope protection vegetation structure sets the vegetation layer, the overburden layer and the hydrophobic layer from the outgoing and outgoing, and the overburden layer includes the first cladding layer and the second overburden layer arranged adjacent. The first overburden is locat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econd overburden,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second overburden is greater than the thickness of the first cladding. The hydrophobic layer includes the coarse sand layer and the gravel layer. The coarse sand layer is locat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gravel layer,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gravel layer is greater than equal to the thickness of the coarse sand layer. . The structure of slope protection propos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which can protect the fertilizer and water and permeate the water, provide a better soil environment for the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mee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nee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护坡植被结构
本技术涉及植被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护坡植被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产生的建筑类垃圾正不断地增多。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垃圾总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大部分的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进行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理,长久就形成了建筑废弃地,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如何对建筑垃圾进行妥善处理已经能够成为当今社会的难题之一。目前,对建筑垃圾填埋场进行表面覆绿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处理方式。不仅可以对建筑垃圾表面进行生态修复,也可以对建筑垃圾进行加固处理。现有的覆土构造主要关注的为上层乔木、灌木的覆土要求,覆土厚度一般可以达到60-150cm。现有的表面覆绿作业为建筑垃圾的的表面生态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复,为城市生态建设作出了贡献。然而,现有的护坡植被结构,由于自身结构的问题,导致对水肥的保持性能欠佳,直接影响了植被的生长,降低了整体绿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在实际应用中能有效实现保肥保水及透水透气的新型护坡植被结构,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本技术提出一种护坡植被结构,用于铺设在一坡体的外表面,所述坡体为一建筑垃圾基层,所述护坡植被结构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植被层、覆土层、以及疏水层,其中所述覆土层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覆土层以及第二覆土层,所述第一覆土层设于所述第二覆土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覆土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覆土层的厚度,所述疏水层包括粗砂粒层以及石砾层,所述粗砂粒层设于所述石砾层的上表面,所述石砾层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粗砂粒层的厚度。本技术提出的护坡植被结构,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植被层、覆土层以及疏水层,其中所述疏水层包括粗砂粒层以及石砾层,所述粗砂粒层设于所述石砾层的上表面,所述石砾层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粗砂粒层的厚度。其中,覆土层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疏水层可以将多余的水分及时排出并保证透气性良好。本技术提出的护坡植被结构合理,能实现保肥保水及透水透气,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土壤环境,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所述护坡植被结构,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基层的坡度值不大于30°。所述护坡植被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覆土层为熟土覆土层,所述第二覆土层为生土覆土层。所述护坡植被结构,其中,所述熟土覆土层的厚度为10cm,所述生土覆土层的厚度为10cm或30cm。所述护坡植被结构,其中,所述粗砂粒层的厚度范围为20~30cm,所述粗砂粒层的砂粒粒径不大于2mm。所述护坡植被结构,其中,所述石砾层的厚度范围为20~30cm,所述石砾层的石粒粒径至少为10cm。所述护坡植被结构,其中,所述护坡植被结构还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为挡土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缓坡式的护坡植被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等高式的护坡植被结构的示意图。主要符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出一种护坡植被结构,用于铺设在一坡体11的外表面,该护坡植被结构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植被层14、覆土层13以及疏水层12,其中所述疏水层12包括粗砂粒层121以及石砾层122,所述粗砂粒层121设于所述石砾层122的上表面,所述石砾层122的厚度大于所述粗砂粒层121的厚度,对所述覆土层13而言,所述覆土层13包括第一覆土层131以及第二覆土层132,其中所述第一覆土层131设于所述第二覆土层13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覆土层13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覆土层131的厚度。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坡体11为一建筑垃圾基层,所述建筑垃圾基层设于一地基土层10的表面。此外,在该护坡植被结构的相对两侧还分别设有一挡土墙15(防护件),该相对设置的两挡土墙15(防护件)主要用于稳固堆放的建筑垃圾,避免建筑垃圾发生滑坡等现象。其中,所述坡体11按照坡度值的大小可以分为缓坡式或等高式,不同样式的坡体11将对应不同的护坡植被结构。坡体11的样式的判定具体以一临界坡度值为准:当坡体11的坡度值小于等于一临界坡度值(在本实施例中为5°)时,则对应的护坡植被结构为缓坡式;当所述坡体的坡度值大于该临界坡度值5°时,则对应的护坡植被结构为等高式。进一步的,对所述坡体11(建筑垃圾基层)而言,其坡度值范围为4°~30°。此外,所述第一覆土层131为熟土覆土层,该熟土覆土层的厚度为10cm,其中该熟土覆土层选用粘粒含量在45%-60%之间的自然土壤;所述第二覆土层132为生土覆土层,该生土覆土层的厚度为10cm或30cm,该生土覆土层选用进行过人为开垦或有过生物活动的表层土壤。对所述粗砂粒层121而言,该粗砂粒层121选用的是原有建筑垃圾分离的混合物所述粗砂粒层121的厚度范围为20~30cm,所述粗砂粒层121的砂粒粒径不大于2mm。对所述石砾层122而言,该石砾层122也是利用原有建筑垃圾进行分离提取的,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再生利用,石砾层122的厚度范围为20~30cm,石砾层122的石砾粒径至少为10cm。本技术提出的护坡植被结构,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植被层14、覆土层13以及疏水层12,其中所述疏水层12包括粗砂粒层121以及石砾层122,所述粗砂粒层121设于所述石砾层122的上表面,所述石砾层122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粗砂粒层121的厚度。该疏水层12有助于将覆土层13内的水分及时排出,以避免因土层积水造成植被烂根的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护坡植被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土层积水的问题,进而有效防止了表层植被烂根的现象,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一种护坡植被结构,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护坡植被结构为缓坡式结构。通常铺设在一坡体11的外表面,该护坡植被结构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植被层14、覆土层13以及疏水层12,其中所述疏水层12包括粗砂粒层121以及石砾层122,所述粗砂粒层121设于所述石砾层122的上表面,所述石砾层122的厚度大于所述粗砂粒层121的厚度,对所述覆土层13而言,所述覆土层13包括第一覆土层131以及第二覆土层132,其中所述第一覆土层131设于所述第二覆土层13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覆土层13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覆土层131的厚度。此外,在该护坡植被结构的相对两侧还分别设有一挡土墙15,该相对设置的两挡土墙15主要用于稳固堆放的建筑垃圾,避免建筑垃圾发生滑坡等现象。在本实施例中,该坡体11(建筑垃圾基层)的堆放坡度为4°(如上所述可知,对应的护坡植被结构为缓坡式)。此外,所述石砾层122的厚度为22cm,对应的石砾粒径为10cm;所述粗砂粒层121的厚度为20cm,对应的砂粒粒径不大于2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护坡植被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护坡植被结构,用于铺设在一坡体的外表面,所述坡体为一建筑垃圾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植被结构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植被层、覆土层以及疏水层,其中所述覆土层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覆土层以及第二覆土层,所述第一覆土层设于所述第二覆土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覆土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覆土层的厚度,所述疏水层包括粗砂粒层以及石砾层,所述粗砂粒层设于所述石砾层的上表面,所述石砾层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粗砂粒层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坡植被结构,用于铺设在一坡体的外表面,所述坡体为一建筑垃圾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植被结构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植被层、覆土层以及疏水层,其中所述覆土层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覆土层以及第二覆土层,所述第一覆土层设于所述第二覆土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覆土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覆土层的厚度,所述疏水层包括粗砂粒层以及石砾层,所述粗砂粒层设于所述石砾层的上表面,所述石砾层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粗砂粒层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坡植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基层的坡度值不大于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坡植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华胡晶黎宇轩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