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7706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和对接部,对接部具有顶壁、底壁和形成于顶壁和底壁之间的对接空间,底壁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突伸部,每一导电端子具有固定部、接触臂和焊脚,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第一端子的接触臂并排设置于顶壁,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的接触臂呈并排分别设置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四端子的接触臂并排设置于突伸部,第四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二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有效提高了位于底壁上的导电端子焊脚的共面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共面度较好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用于数据传输、数据储存或图像显示等电子产品的接口规格繁多,从早期普遍应用的ATA(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到SCSI(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ATA(Serial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和较近期的SAS界面(串行SCSI,SerialAttachedSCSI)。对许多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新兴应用来说,串行技术可解决传统并行技术所面临的性能瓶颈问题,串行附加式SCSI(SAS)即是并行SCSI基于串行技术的发展,除了有更高的讯号传输速率优点以外,SAS接口也能和SATA驱动器兼容,体积也较SCSI小很多。当SATA接口在演变上遇到传输速率的瓶颈时,通过利用PCIe作为突破口,由此产生了SATAExpress接口(SATA+PCIe);当SAS接口的发展遇上传输速率的瓶颈时,也使用PCIe进行突破,进而产生了U.2(SFF-8639),其为SAS接口与PCIe接口的组合,由于SAS接口本身就能兼容SATA,因此SFF-8639接口能兼容SATA、SAS、SATAExpress、PCIe等规格的连接器。SFF-8639连接器主要支持高速串行讯号和电源,一般采用增强型设计,能够在紧凑型存储应用中实现更高的可靠性,然而SFF-8639连接器整体体积较小,端子数量较多,因此端子的焊脚共面度难以保证。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面度较好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和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具有顶壁、底壁和形成于顶壁和底壁之间的对接空间,所述底壁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且朝背离对接空间方向突伸的突伸部,每一导电端子具有一固定于主体部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前端向前延伸的接触臂、位于其后端以与电路板相连的焊脚,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端子、若干第二端子、若干第三端子和若干第四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臂并排设置于顶壁上并且突伸入对接空间,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的接触臂呈并排分别设置于底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第四端子的接触臂并排设置于底壁的突伸部上,所述第四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二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三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存在距离,第三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存在距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至少一个第二端子固定部的高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注塑成型于若干第一端子的固定部外的绝缘块,所述绝缘块具有与所述绝缘本体的主体部配合定位的定位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还具有位于所述固定部与焊脚之间且将两者相连的延伸部,所述第一端子的延伸部为自其固定部向下延伸形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底壁上的所述导电端子的延伸部向上拱起设置,以向上突伸入所述绝缘块上设置的对应收容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具有位于后侧且向后开放设置的安装空间及位于安装空间两侧的安装壁,所述定位部为自向两侧突伸的定位突块,所述安装壁上凹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定位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的固定部具有沿横向方向尺寸加宽的基体,所述基体的宽度大于其接触部和/或焊脚的宽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的固定部两侧具有与前述绝缘本体干涉定位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基体前方。本技术电连接器设置于突伸部上的第四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二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如此使得位于底壁上的导电端子能够具有较好的共面度,以平贴于电路板上,整体焊接质量更为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图5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组装图。图6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的立体图。图7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第四端子的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电连接器的第四端子的侧视图。图9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第二端子的侧视图。图10是沿图1中线A-A的阶梯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图1至图10所示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用以焊接至一电路板5上,且包括绝缘本体1及安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所述电连接器100通过插置于其绝缘本体1两侧的固定件4将其定位并锁固于电路板5上。其中,请参阅图1至图5及图10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呈纵长型,其具有主体部11和自所述主体部1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2,所述对接部12具有顶壁101、底壁102和形成于顶壁101和底壁102之间的对接空间103,所述底壁102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121、第二部分122以及位于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之间且朝背离对接空间103方向突伸的突伸部123。所述主体部11具有安装面110、位于安装面110后侧且向后开放设置的安装空间112及位于安装空间112两侧的一对安装壁113,每一所述安装壁113的内侧面向外凹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定位槽1131。所述安装面110与一对所述安装壁113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安装空间112。所述主体部11的安装面110向前凹陷形成一狭槽115,所述狭槽115呈纵长状且沿横向方向自一侧安装壁113延伸至另一侧安装壁113,所述定位槽1131与所述狭槽115相连通。若干所述导电端子2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每一导电端子2具有一固定于所述主体部11的固定部21、自固定部21前端向前延伸至所述对接部12的接触臂22、位于其后端以与电路板相连的焊脚24。所述导电端子2还具有位于所述固定部21与焊脚24之间且将两者相连的延伸部23。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第一端子201、若干第二端子202、若干第三端子203和若干第四端子204,所述第一端子201的延伸部23为自其固定部21向下延伸形成;位于所述底壁102上的所述导电端子2(至少为第二、第三、第四端子202、203、204中的一组)的延伸部23向上拱起设置,以向上突伸入所述绝缘块3上设置的对应收容槽33内。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底壁102上的导电端子2的延伸部23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一端子201的接触臂22并排设置于顶壁101上并且向下突伸入对接空间103,所述第二端子202和第三端子203的接触臂22呈并排分别设置于底壁102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上,第四端子204的接触臂22并排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和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具有顶壁、底壁和形成于顶壁和底壁之间的对接空间,所述底壁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且朝背离对接空间方向突伸的突伸部,每一导电端子具有一固定于主体部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前端向前延伸的接触臂、位于其后端以与电路板相连的焊脚,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端子、若干第二端子、若干第三端子和若干第四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臂并排设置于顶壁上并且突伸入对接空间,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的接触臂呈并排分别设置于底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第四端子的接触臂并排设置于底壁的突伸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二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和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具有顶壁、底壁和形成于顶壁和底壁之间的对接空间,所述底壁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且朝背离对接空间方向突伸的突伸部,每一导电端子具有一固定于主体部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前端向前延伸的接触臂、位于其后端以与电路板相连的焊脚,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端子、若干第二端子、若干第三端子和若干第四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臂并排设置于顶壁上并且突伸入对接空间,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的接触臂呈并排分别设置于底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第四端子的接触臂并排设置于底壁的突伸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二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三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存在距离,第三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存在距离。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万益洪永炽梁丽丽张勇刚郑峰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