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燕专利>正文

一种多层鱼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2431 阅读:6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层鱼养殖池;包括A池体、B池体和C池体,A池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立体化的设计鱼养殖池,该设计用于有大量山泉水的地方,既可最大限度使用空间,同时可以保证养殖池的溶氧量,以及养殖池的清洁。

A multi-layer fish culture pool

A multilayer fish culture pond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A tank body, a B pool body and a C pool body, and a A pool body. The invention adopts a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fish culture pool, which is designed for a large area of mountain spring water, not only to maximize the use of space, but also to ensure the amount of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aquaculture pool, as well as the cleanliness of the aquaculture p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鱼养殖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鱼养殖池。
技术介绍
目前鱼类养殖场,通常采用了不同规格的鱼各自占用独立养殖池的模式。而这种养殖模式占用了较大的养殖空间。再加上,鱼类个体较大,大规格鱼占用的空间更大。鱼从仔鱼到成鱼要经过4个阶段,分别是仔鱼、幼鱼、1-2龄鱼和成鱼,但是往往分开饲养使得浪费了很多的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鱼养殖池,该多层鱼养殖池通过立体化的设计鱼池,以及通过排水系统的设计,保证养殖池的清洁和水中的溶氧量。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层鱼养殖池;包括A池体、B池体和C池体,A池体,B池体和C池体依次竖直安装,且每两者之间有A池体~B池体m的间隙高度;A池体、B池体和C池体的一半成方形结构,另一半呈圆弧结构,A池体、B池体、C池体的池底面积依次增大,A池体、B池体和C池体的方形端对齐,其圆弧端的一端呈现阶梯状;所述的A池体上有A池池底放水管,A池池底放水管的入水口处位于A池体的池底处,A池池底放水管的出水口穿过A池体的圆弧壁;所述的B池体上有B池池底放水管,B池池底放水管的入水口处位于B池体的池底处,B池池底放水管的出水口穿过B池体的圆弧壁;所述的C池体上有C池池底放水管,C池池底放水管的入水口处位于C池体的池底处,C池池底放水管的出水口穿过C池体的圆弧壁。所述的A池池底放水管和B池池底放水管有两根。所述的A池池底放水管的出口处下端有A池污泥收集池。所述的B池池底放水管的出口处下端有B池污泥收集池。在A池体的圆弧壁上有A池放水口。所述B池体还包括B池入水管,所述的B池入水管入水口处有敞口部,敞口部位于A池放水口正下方,B池入水管的出水口处位于B池体的方形结构中。所述的A池放水口和B池入水管分别有两个。在B池体的圆弧壁上有B池放水口。所述C池体还包括C池入水管,所述的C池入水管入水口处有敞口部,敞口部位于B池放水口正下方,C池入水管的出水口处位于C池体的方形结构中。所述的B池放水口和C池入水管分别有两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立体化的设计鱼养殖池,该设计用于有大量山泉水的地方,既可最大限度使用空间,同时可以保证养殖池的溶氧量,以及养殖池的清洁。具体表现为:1、将从上到下的池体面积设计依次增大,使其圆弧端呈现阶梯状,使每个池体有部分暴露在外,其上一个的池体的方形端被上一个池体遮住,这样的设计不仅保证了该多层鱼养殖池中的每个池体的向阳,而且能保证每个池体的温度;2、通过将每个池体的出水管的入水口设计在其池底,可以将该池体中缺氧的水及时排出,并且将每个池体的出水管的出水口穿过圆弧壁,不仅可以保证该池体的储水高度,而且还可以通过更高的水位下落,可以溶解更多氧气,保证下一池体中水的溶氧量;3、通过在除了最下面的池体上开放水口,将其排出的水通过入水管排在池体的方形区域内,该放水口放出的水是池体中上层水,其溶氧量较高,通过入水管排入被该池体遮挡的下一池体的方形区域中,可以保证下一池体中的各个区域水的溶氧量;4、每个池体的出水管都会排出一定的污泥,故此在各个出水管的出口处的下方设计有污泥收集池,将排出的污泥收集,避免污染下一池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中:1-A池体,2-B池体,3-C池体,11-A池池底放水管,12-A池放水口,13-A池污泥收集池,21-B池入水管,22-B池池底放水管,23-B池放水口,24-B池污泥收集池,31-C池入水管,32-C池池底放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一种多层鱼养殖池;包括A池体1、B池体2和C池体3,A池体1,B池体2和C池体3依次竖直安装,且每两者之间有A池体1~B池体2m的间隙高度;A池体1、B池体2和C池体3一半成方形结构,另一半呈圆弧结构,A池体1、B池体2、C池体3的池底面积依次增大,A池体1、B池体2和C池体3的方形端对齐,其圆弧端的一端呈现阶梯状;所述的A池体1上有A池池底放水管11,A池池底放水管11的入水口处位于A池体1的池底处,A池池底放水管11的出水口穿过A池体1的圆弧壁;所述的B池体2上有B池池底放水管22,B池池底放水管22的入水口处位于B池体2的池底处,B池池底放水管22的出水口穿过B池体2的圆弧壁;所述的C池体3上有C池池底放水管32,C池池底放水管32的入水口处位于C池体3的池底处,C池池底放水管32的出水口穿过C池体3的圆弧壁。进一步的,A池池底放水管11或B池池底放水管22有两根;更进一步的,A池池底放水管11或B池池底放水管22有两根。在A池池底放水管11的出口处下端有A池污泥收集池13;同样地,在B池池底放水管22的出口处下端有B池污泥收集池24。同时在A池体1的圆弧壁上有A池放水口12,B池体2还包括B池入水管21,所述的B池入水管21入水口处有敞口部,敞口部位于A池放水口12正下方,B池入水管21的出水口处位于B池体2的方形结构中。进一步的,A池放水口12和B池入水管21分别有两个。同上,在B池体2的圆弧壁上有B池放水口23;C池体3还包括C池入水管31,所述的C池入水管31入水口处有敞口部,敞口部位于B池放水口23正下方,C池入水管31的出水口处位于C池体3的方形结构中;进一步的,B池放水口23和C池入水管31分别有两个。本设备设计在有山泉的地方,将山泉水引入A池体1即可。以上设计,可以保证每个池体的光照和温度,保证每个池体中缺氧部分的水排出,并且通过充分与空气接触,变成溶氧量高的水,同时每个从出水管出来的水经过污泥收集池处理,避免污泥排入下一个池体,通过每一个池体的排水口排出溶氧量高水进入下一个池体的方形区域,保证下一个池体中的水流动性。以上结构保证了每个池体流入的水都是清洁并且溶氧量高的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层鱼养殖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A池体(1)、B池体(2)和C池体(3),A池体(1),B池体(2)和C池体(3)依次竖直安装,且每两者之间有A池体(1)~B池体(2)m的间隙高度;A池体(1)、B池体(2)和C池体(3)的一半成方形结构,另一半呈圆弧结构,A池体(1)、B池体(2)、C池体(3)的池底面积依次增大,A池体(1)、B池体(2)和C池体(3)的方形端对齐,其圆弧端的一端呈现阶梯状;所述的A池体(1)上有A池池底放水管(11),A池池底放水管(11)的入水口处位于A池体(1)的池底处,A池池底放水管(11)的出水口穿过A池体(1)的圆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A池体(1)、B池体(2)和C池体(3),A池体(1),B池体(2)和C池体(3)依次竖直安装,且每两者之间有A池体(1)~B池体(2)m的间隙高度;A池体(1)、B池体(2)和C池体(3)的一半成方形结构,另一半呈圆弧结构,A池体(1)、B池体(2)、C池体(3)的池底面积依次增大,A池体(1)、B池体(2)和C池体(3)的方形端对齐,其圆弧端的一端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燕
申请(专利权)人:马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