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发生装置、配气装置及气体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777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发生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第一混合容器、温度控制器,气体发生器上具有毛细孔,待配物质的溶液挥发形成的初始气体能够通过毛细孔从气体发生器的腔室扩散至气体发生器的外部;第一混合容器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气体发生器密封于第一混合容器内,第一混合容器与气体发生器之间形成气体混合腔室,进气口和出气口与气体混合腔室连通,第一混合器和气体发生器之间能够传热;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混合容器和气体发生器的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包括具有上述气体发生装置的配气装置以及具有传感器的检测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发生装置、配气装置及气体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发生装置、配气装置及气体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浓度稳定的有毒有害动态气流是检验、评价和改进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以及相关科研实验的先决条件,发生出浓度稳定的有毒有害动态气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传统实验室的有毒有害动态配气系统是基于将有毒有害气体置于压缩高压的钢瓶内,通过与洁净空气的比例稀释而得到的。而钢瓶长期存放伴有较大安全风险,管制严格,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有毒有害物质因管控严格,无法实现钢瓶存储;同时,包含钢瓶的有毒有害气体的配气装置结构复杂,不利于实验室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气体发生装置、配气装置及气体检测装置,能够实现有毒有害气体的安全、简便配气和检测。一种气体发生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上具有毛细孔,待配物质的溶液挥发形成的初始气体能够通过所述毛细孔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腔室扩散至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外部;第一混合容器,所述第一混合容器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体发生器密封于所述第一混合容器内,所述第一混合容器与所述气体发生器之间形成气体混合腔室,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气体混合腔室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容器和所述气体发生器之间能够传热;以及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混合容器和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温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还包括隔热罩,所述第一混合容器容纳在所述隔热罩内,所述隔热罩能够阻滞所述隔热罩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热流传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所述毛细孔以及所述出气口的设置位置使得所述第一混合容器中的气体流通依次途经所述进气口、所述毛细孔以及所述出气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发生器口、发生器盖及垫片,所述发生器盖盖在所述发生器口上,所述垫片垫在所述发生器口和所述发生器盖之间,所述毛细孔穿过所述发生器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毛细孔的连通方向和所述出气口的连通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合容器还包括金属底座,所述第一混合容器与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所述金属底座相连,并且所述金属底座与所述气体发生器之间能够传热,所述金属底座通过所述温度控制器进行加热。一种配气装置,包括:上述的气体发生装置;稀释气体源,所述稀释气体源用于提供第一稀释气体及第二稀释气体;第一管路及第一流量控制器,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稀释气体源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向所述气体混合腔室提供所述第一稀释气体,所述第一稀释气体与所述初始气体在所述气体混合腔室中形成初始混合气体,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流通的所述第一稀释气体的流量;第二混合容器;第二管路及第二流量控制器,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混合容器连通,所述稀释气体源通过所述第二管路向所述第二混合容器提供所述第二稀释气体,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路流通的所述第二稀释气体的流量;以及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气口及所述第二混合容器连通,所述初始混合气体通过所述第四管路进入所述第二混合容器,并与所述第二稀释气体在所述第二混合容器中混合,形成最终混合气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稀释气体源为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一稀释气体及第二稀释气体的压力大于一个大气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气装置还包括干燥器,所述干燥器用于干燥所述稀释气体源输出的所述第一稀释气体及第二稀释气体。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包括:上述的配气装置;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传感器以及传感器容置器,所述传感器密封于所述传感器容置器中,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最终混合气体的浓度;以及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传感器容置器连通,所述最终混合气体通过所述第五管路进入所述传感器容置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还包括第六管路及第一吸收室,所述第六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容置器及所述第一吸收室连通,所述第一吸收室用于吸收所述传感器容置器输出的尾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还包括:管路切换器;第七管路,所述第七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混合容器及所述管路切换器连接;以及第三管路及第三流量控制器,所述第三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稀释气体源及所述管路切换器连接,所述稀释气体源还用于向所述第三管路提供第三稀释气体,所述第三流量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路流通的所述第三稀释气体的流量,所述管路切换器能够在将所述第七管路与所述第五管路连通和将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五管路连通之间切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还包括第八管路及第二吸收室,所述第八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管路切换器及所述第二吸收室连通,所述第二吸收室用于吸收所述最终混合气体,所述管路切换器能够在将所述第七管路与所述第五管路连通的同时使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八管路连通,并在将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五管路连通的同时使所述第七管路与所述第八管路连通。上述气体发生装置,将待配物质的液体封装于所述气体发生器中,通过控制所述温度控制器的温度,使所述待配物质的液体挥发形成初始气体,取代传统的钢瓶存储有毒有害气体,保证了发生气体过程的安全性。所述配气装置将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产生的初始混合气体通过预定流量的所述第二稀释气体的稀释,形成浓度稳定的所述最终混合气体,整个配气过程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配气系统安全,所述配气装置结构简单,适合实验室应用。所述气体检测装置,通过所述传感器对于浓度稳定的最终混合气体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更为准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体发生装置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体检测装置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体检测装置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100-气体发生装置110-气体发生器111-毛细孔112-发生器口113-发生器盖114-垫片120-第一混合容器121-进气口122-出气口123-金属底座130-温度控制器140-隔热罩210-第一管路220-第二管路230-第三管路240-第四管路250-第五管路260-第六管路270-第七管路280-第八管路300-总流量控制器310-第一流量控制器320-第二流量控制器330-第三流量控制器400-第二混合容器500-稀释气体源600-干燥器700-检测机构710-传感器720-传感器容置器730-计算机810-第一吸收室820-第二吸收室900-管路切换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发生装置、配气装置及气体检测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气体发生装置100,包括气体发生器110、第一混合容器120、温度控制器130。所述气体发生器110内容置有待配物质的溶液。所述气体发生器110上具有毛细孔111,待配物质的溶液挥发形成的初始气体能够通过所述毛细孔111从所述气体发生器110的腔室扩散到所述气体发生器110的外部。所述第一混合容器120具有进气口121和出气口122,所述气体发生器110密封于所述第一混合容器120内,所述第一混合容器120与所述气体发生器110之间形成气体混合腔室,所述进气口121和所述出气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体发生装置、配气装置及气体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上具有毛细孔,待配物质的溶液挥发形成的初始气体能够通过所述毛细孔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腔室扩散至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外部;第一混合容器,所述第一混合容器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体发生器密封于所述第一混合容器内,所述第一混合容器与所述气体发生器之间形成气体混合腔室,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气体混合腔室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容器和所述气体发生器之间能够传热;以及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混合容器和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上具有毛细孔,待配物质的溶液挥发形成的初始气体能够通过所述毛细孔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腔室扩散至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外部;第一混合容器,所述第一混合容器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体发生器密封于所述第一混合容器内,所述第一混合容器与所述气体发生器之间形成气体混合腔室,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气体混合腔室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容器和所述气体发生器之间能够传热;以及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混合容器和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还包括隔热罩,所述第一混合容器容纳在所述隔热罩内,所述隔热罩能够阻滞所述隔热罩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热流传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所述毛细孔以及所述出气口的设置位置使得所述第一混合容器中的气体流通依次途经所述进气口、所述毛细孔以及所述出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发生器口、发生器盖及垫片,所述发生器盖盖在所述发生器口上,所述垫片垫在所述发生器口和所述发生器盖之间,所述毛细孔穿过所述发生器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孔的连通方向和所述出气口的连通方向在一条直线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容器还包括金属底座,所述第一混合容器与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所述金属底座相连,并且所述金属底座与所述气体发生器之间能够传热,所述金属底座通过所述温度控制器进行加热。7.一种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稀释气体源,所述稀释气体源用于提供第一稀释气体及第二稀释气体;第一管路及第一流量控制器,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稀释气体源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向所述气体混合腔室提供所述第一稀释气体,所述第一稀释气体与所述初始气体在所述气体混合腔室中形成初始混合气体,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流通的所述第一稀释气体的流量;第二混合容器;第二管路及第二流量控制器,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混合容器连通,所述稀释气体源通过所述第二管路向所述第二混合容器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峰左国民高适张立功张荣徐勇刘永静尤立娟王宁李文丹周建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