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送电装置、送电装置的设计方法以及设置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3674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送电装置、送电装置的设计方法以及设置方法,满足人体暴露基准,且不会引起与输送设备的底面的物理接触。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受电部,其搭载于输送设备;送电部,其配设于平面,以非接触的方式对受电部供给电力;以及框体,其从平面沿铅垂方向突出,并收容送电部,框体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为满足由输送设备的底面与框体的上表面形成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小于15cm且为5cm以上的条件的长度。

Design method and setting method of non 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a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 design method and a setting method of the electric transmission device, which satisfies human exposure criteria and does not cause physical contact with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conveying equipment. Non 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power, it is carried on the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power supply department,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plane, to contact the Ministry of electric power supply; and the frame, from the plane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a prominent, power transmission, high vertical frame. To meet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conveying device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box body is form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gap on the height of less than 15cm and 5cm for the length of the above condi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送电装置、送电装置的设计方法以及设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非接触电力传输技术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送电装置、送电装置的设计方法以及设置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以非接触的方式对车辆进行电力供给的电力供给系统,其中,异物不会侵入供电部与受电部之间的空间内,能够安全且高效地实施供电。在该系统中,为了防止异物向供电部与受电部之间的空间内侵入,设置绝缘性的隔离材料。隔离材料埋设于停车空间或者收纳于车辆内部,当供电时,经由可动部朝空间内突出。此外,作为隔离材料,使用由绝缘体构成的四片隔离材料而形成为上下开口的矩形的框状(换言之为筒状),以便能够包围在受电部与供电部对置配置时各自的投影面所成的空间。并且,隔离材料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换言之为隔离材料的中心轴方向的高度)形成为比设置供电部的停车空间的路面与车辆的底面所成的间隔稍小的规定尺寸。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专利第56060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根据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电力供给系统,能够利用隔离材料防止异物向供电部与受电部之间的空间内侵入。但是,根据乘客乘坐车辆、货物的装载量而使车辆的离地高度发生变动,因此,隔离材料的上部有可能与车辆的底面接触。若为了避免这样的接触而降低隔离材料的高度,则异物侵入的可能性升高,因此是不优选的。尤其是在向车辆的非接触供电中,在供电部与受电部之间产生的磁场超过基准值的情况下采取人体的磁场暴露的预防措置的规定例如依照美国机动车技术会的标准规范“SAEJ2954v.39draft”。因此,期望满足沿用该规定的磁场的人体暴露基准且不存在与车辆的底面的物理接触的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满足人体暴露基准且不会引起与输送设备的底面的物理接触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送电装置、送电装置的设计方法以及设置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其中,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受电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受电装置10),其搭载于输送设备(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车辆11);送电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初级线圈101),其配设于平面,以非接触的方式对所述受电部供给电力;以及框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框体103),从所述平面沿铅垂方向突出,并收容所述送电部,所述框体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满足如下条件:由所述输送设备的底面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形成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小于15cm且为5cm以上。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述框体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为,停放于配设有所述送电部的停车位置的所述输送设备的前后方向上的、所述框体的前方以及后方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间隙满足所述条件。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述框体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为,停放于配设有所述送电部的停车位置的所述输送设备的前后方向上的、所述框体的前方以及后方的所述间隙满足所述条件。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送电装置,其中,所述送电装置具备:送电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初级线圈101),其配设于平面,以非接触的方式对搭载于输送设备(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车辆11)的受电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受电装置10)供给电力;以及框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框体103),其从所述平面沿铅垂方向突出,并收容所述送电部,所述框体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满足如下条件:由所述输送设备的底面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形成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小于15cm且为5cm以上。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送电装置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送电装置的设计方法具有:第一步骤,在该第一步骤中,决定人体的头长的平均值;第二步骤,在该第二步骤中,在搭载有受电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受电装置10)的输送设备(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车辆11)中,决定基于乘客的乘坐与货物的装载中的至少一方的、铅垂方向上的所述输送设备的下沉量的最大值;以及第三步骤,在该第三步骤中,决定框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框体103)的尺寸,该框体收纳配设于平面且以非接触的方式对所述受电部供给电力的送电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初级线圈101),并从所述平面沿铅垂方向突出,在所述第三步骤中,以满足由所述输送设备的底面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形成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小于15cm且为5cm以上的条件的方式决定所述框体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所述条件是基于在第一步骤中决定的所述平均值以及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决定的所述最大值而决定的长度。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送电装置的设置方法,其中,将以非接触的方式对搭载于输送设备(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车辆11)的受电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受电装置10)供给电力的送电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初级线圈101)配设于平面,将收容所述送电部的框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框体103)配设为以满足由所述输送设备的底面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形成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小于15cm且为5cm以上的条件的方式从所述平面沿铅垂方向突出的状态,所述条件基于人体的头长的平均值、以及铅垂方向上的所述输送设备的下沉量的最大值这两者而决定,所述最大值基于乘客向所述输送设备的乘坐与货物的装载中的至少一方。专利技术效果在技术方案1以及技术方案4~6的专利技术中,以由输送设备的底面与框体的上表面形成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小于15cm且为5cm以上的方式形成框体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上述间隙的高度小于15cm的条件源自在包括幼儿以及大人在内的各年龄段中体现最小的值的幼儿的头长的平均值为15cm。此外,上述间隙的高度为5cm以上的条件源自基于乘客向输送设备的乘坐与货物的装载的输送设备的铅垂方向上的下沉量的最大值为5cm。因此,根据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由于上述间隙的高度小于幼儿的头长的平均值(15cm),因此能够防止人的头部的侵入。此外,由于上述间隙的高度为输送设备的下沉量的最大值(5cm)以上,因此即便在乘客乘坐输送设备时输送设备的离地高度变低,框体的上部也不会与输送设备的底面接触。这样,本专利技术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送电装置、送电装置的设计方法以及设置方法满足标准规范等所规定的人体暴露基准,且不会引起与输送设备的底面的物理接触。根据技术方案2以及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在框体位于在输送设备的宽度方向上分离设置的两个车轮之间的状态下,头部从所述宽度方向朝由输送设备的底面与框体的上表面形成的间隙的侵入由两个车轮遮挡,并且,由于框体的前方以及后方中的至少一方的上述间隙的高度小于幼儿的头长的平均值,因此也能够防止头部从输送设备的前后方向朝上述间隙的侵入。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电动车辆停放于配设有送电装置的停车位置的中途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电动车辆停放于配设有一实施方式的送电装置的停车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包括幼儿以及大人在内的各年龄段的头长的平均值的图。图4是示出乘客乘坐装载了大量货物的电动车辆而离地高度变低的电动车辆与送电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图5是示出电动车辆停放于配设有其它实施方式的送电装置的停车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送电装置、送电装置的设计方法以及设置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其中,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受电部,其搭载于输送设备;送电部,其配设于平面,以非接触的方式对所述受电部供给电力;以及框体,其从所述平面沿铅垂方向突出,并收容所述送电部,所述框体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满足如下条件:由所述输送设备的底面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形成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小于15cm且为5cm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11 JP 2016-200171;2016.11.22 JP 2016-227151.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其中,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受电部,其搭载于输送设备;送电部,其配设于平面,以非接触的方式对所述受电部供给电力;以及框体,其从所述平面沿铅垂方向突出,并收容所述送电部,所述框体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满足如下条件:由所述输送设备的底面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形成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小于15cm且为5cm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中,所述框体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为,停放于配设有所述送电部的停车位置的所述输送设备的前后方向上的、所述框体的前方以及后方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间隙满足所述条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中,所述框体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为,停放于配设有所述送电部的停车位置的所述输送设备的前后方向上的、所述框体的前方以及后方的所述间隙满足所述条件。4.一种送电装置,其中,所述送电装置具备:送电部,其配设于平面,以非接触的方式对搭载于输送设备的受电部供给电力;以及框体,其从所述平面沿铅垂方向突出,并收容所述送电部,所述框体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满足如下条件:由所述输送设备的底面与所述框体的上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本卓也中川智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