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开智专利>正文

沼液自循环沼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603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沼液自循环沼气池,包括发酵池、进料管、水压间,所述水压间设于所述发酵池的上侧,所述水压间通过自循环管与发酵池连通,所述自循环管在池壁底部和中部分别设有开口,在池壁中部的开口处设有第一单向阀。一种改进是还包括用于导通水压间与进料管的回流管,回流管内设有第二单向阀。采用本技术,产气时,气室压力将池体中层的沼液通过自循环管压入水压间;用气时,气室压力降低,水压间沼液通过自循环管从池底入池,中层清淡沼液和底层浓稠含渣沼液实现了自动混合搅拌,原料和菌种分布均匀,提高产气量1倍以上。以前新池装料1-2周方可产气,本技术装料后第四天方可正常用气。(*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沼液自循环沼气池所属
本技术涉及一种沼气池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家用沼气池技术主要依据GB/T4750-2002《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其沼气池由进料管、发酵池、出料管及导气管构成,其整体呈壶形,进料管、出料管分别位于发酵池两侧且与发酵池相连通,导气管位于发酵池顶盖上。这种传统沼气池有如下缺点:一是由于细碎原料受气泡作用上浮,发酵池液面易结壳,影响正常产气;二是发酵池池底易沉集渣料,其长期堆集影响有效池容;三是沼液不流动,菌种分布不均,产气量低;四是原料在池内分布不均,发酵效果差。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沼液自循环沼气池,其沼液可在发酵池的中层和底层自动循环,池内原料和菌种分布-->均匀,产气效果好。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发酵池、进料口、水压间、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设于发酵池的顶盖上,所述水压间设于所述发酵池的顶盖的上侧,所述水压间通过自循环管与发酵池相连通,所述自循环管在池壁底部和中部分别设有开口,在池壁中部的开口处设有向所述循环管内开放的第一单向阀。作为本技术的改进,还包括用于导通所述水压间与所述进料管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内设有向进料管方向开放的第二单向阀。水压间沼液在回流时可从进料管入池。本技术优点:(1)产气时,气室压力将池体中层的沼液通过自循环管的中部开口压入水压间;用气时,气室压力降低,水压间沼液通过自循环管回流,此时中层开口处的单向阀自动封闭,沼液只能通过池底开口入池。入此循环,中层清淡沼液和底层浓稠含渣沼液可自动混合搅拌,原料和菌种分布均匀,提高产气量1倍以上,以前新池装料1-2周方可产气,本技术装料后第四天方可正常用气。(2)水压间上置,有利于冬春发酵池保温,提高产气率。(3)设置回流管利于新料发酵,还可减少蚊蝇繁殖。-->图例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包括发酵池1、进料管2、水压间3、导气管4,所述导气管4设于发酵池1的顶盖5上,所述水压间3设于所述发酵池1的顶盖5的上侧,所述水压间3通过自循环管6与发酵池1相连通,所述自循环管6在池壁底部和中部分别设有开口,在池壁中部的开口处设有向所述循环管6内开放的第一单向阀7。所述自循环管6可以是单管,也可以是双管或多管,只要保证用于上输沼液的自循环管6在池壁中部的开口处必须设置向管内开放的第一单向阀7即可。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改进,还包括用于导通所述水压间3与所述进料管2的回流管8,所述回流管8内设有向进料管2方向开放的第二单向阀9。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它同类结构的等效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沼液自循环沼气池,包括发酵池、进料管、水压间、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设于发酵池的顶盖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压间设于所述发酵池的顶盖的上侧,所述水压间通过自循环管与发酵池相连通,所述自循环管在池壁底部和中部分别设有开口,在池壁中部的开口处设有向所述循环管内开放的第一单向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沼液自循环沼气池,包括发酵池、进料管、水压间、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设于发酵池的顶盖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压间设于所述发酵池的顶盖的上侧,所述水压间通过自循环管与发酵池相连通,所述自循环管在池壁底部和中部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开智樊清林
申请(专利权)人:张开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