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束纵向排列的乏汽型吸收式热泵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202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束纵向排列的乏汽型吸收式热泵蒸发器,所述的蒸发器中沿纵向分别设置有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且所述的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均沿纵向排列的。所述第一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与所述蒸发器的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管板和第四管板与所述蒸发器的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管板和第三管板之间形成了第一空腔,所述的第一管板和蒸发器箱体之间,以及第四管板和蒸发器箱体之间形成了第二空腔。该蒸发器不仅大大降低了乏汽对管板和换热管连接处的冲蚀,而且乏汽分布均匀,提高了换热效果。

An exhaust steam type absorption heat pump evaporator with longitudinal arrangement of tub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eam absorption type heat pump evaporator tube bundle arranged longitudinally, the evaporator in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heat exchanger and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tubes, wherein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and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tube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The first two heat transfer tubes respectively the first tube plate and the tube plate second and the evaporator are connected by second, both ends of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respectively through third box plate and fourth tube plate and the evaporato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avity formed between the tube plate and the second third tube plate, the plate between the first tube and evaporator box, and the fourth tube second cavity formed between the plate and the evaporator box. The evaporator not only greatly reduces the erosion of the exhaust steam 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ube plate and the heat exchange tube, but also distributes the exhaust steam evenly and improves the heat transfer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束纵向排列的乏汽型吸收式热泵蒸发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发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热电厂汽轮机做功后的乏汽汽化潜热的热量回收的蒸发器。
技术介绍
一般的吸收式换热机组低位热源多采用温度较低的热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城市中水及工业生中的低温水;而热电厂或其它工业过程中常存在压力很低的乏汽,这些乏汽压力温度都很低,且比容很大,所以其体积流量也往往很大,其中存在着大量的汽化潜热,这部分潜热常常无法利用面被白白浪费掉了。如果采用吸收式热泵将这部分热量回收,一般的吸收式热泵其蒸发器中布管形式很难保证乏汽的正常流动。针对这一问题专利号为2011100269353的专利提供了一种回收低压蒸汽余热的吸收式热泵蒸发器结构,改蒸发器虽然能够保证乏汽的正常流动,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由于蒸发器的换热管采用横向布置,且乏汽的入口直冲管板,在使用的过程中高流速的乏汽会对管板和换热管的连接处产生冲蚀,容易发生泄漏。第二,由于乏汽的入口直冲管板,因此进入到换热管内乏汽不均匀,影响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束纵向排列的乏汽型吸收式热泵蒸发器,该蒸发器不仅大大降低了乏汽对管板和换热管连接处的冲蚀,而且乏汽分布均匀,提高了换热效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束纵向排列的乏汽型吸收式热泵蒸发器,所述的蒸发器中沿纵向分别设置有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且所述的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均沿纵向排列的;所述第一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与所述蒸发器的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管板和第四管板与所述蒸发器的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管板和第三管板之间形成了第一空腔,所述的第一管板和蒸发器箱体之间,以及第四管板和蒸发器箱体之间形成了第二空腔。进一步地,所述的蒸发器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空腔相连通的乏汽入口,且所述的乏汽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的走向垂直,所述蒸发器箱体的底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空腔相连通的乏汽凝结水出口。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管板和第三管板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将所述的第一空腔分割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蒸发器箱体的底面上设置有两个乏汽凝结水出口,且两个所述的乏汽凝结水出口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的蒸发器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空腔相连通的乏汽入口,且所述的乏汽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的走向垂直,所述的蒸发器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乏汽凝结水出口,且两个所述的乏汽凝结水出口分别与所述的第二空腔相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汽室,且乏汽入口与换热管垂直布置,这样就避免了高速的乏汽直接冲蚀管板和换热管的连接处,大大的降低了乏汽的冲蚀,减小了泄漏的几率,提高了使用寿命。2、通过设置汽室,且乏汽入口与换热管垂直布置,乏汽在汽室内进行缓冲,保证乏汽能够均匀的进入到换热管内,保证了换热效果。3、当汽室设置于中部时,一方面乏汽进入到汽室内后可以分别向两侧的换热管内流动,相当于增大了流通面积,进而降低了乏汽的流速,减小了对管板和换热管连接处的冲蚀,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将汽室设置在中部,不仅起到了缓冲的作用,还起到了分配乏汽的作用,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安装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三的左视图。图中:1-冷凝器,2-发生器,3-蒸发器,31-乏汽入口,32-乏汽凝结水出口,33-汽室,34-冷凝水室,351-第一换热管束,352-第二换热管束,361-第一管板,362-第二管板,363-第三管板,364-第四管板,4-吸收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管束纵向排列的乏汽型吸收式热泵蒸发器3中沿纵向设置有两组沿纵向排列的换热管束,分别是第一换热管束351和第二换热管束352。所述第一换热管束35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管板361和第二管板362与所述蒸发器3的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束35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管板363和第四管板364与所述蒸发器3的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管板362和第三管板363之间形成了第一空腔,所述的第一管板361和蒸发器3箱体之间,以及第四管板364和蒸发器3箱体之间形成了第二空腔。如图1所示,所述的蒸发器3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空腔相连通的乏汽入口31,且所述的乏汽入口31与所述第一换热管束351和第二换热管束352的走向垂直,所述的第二空腔作为汽室33。所述蒸发器3箱体的底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空腔相连通的乏汽凝结水出口32,所述的第一空腔作为冷凝水室34。工作时,乏汽经过乏汽入口31进入到第二空腔,即汽室33内,此时由于所述乏汽入口31与所述的第一换热管束351和第二换热管束352垂直,因此进入到汽室33内的乏汽不会直接冲击管板。进入到汽室33内的乏汽分别进入到第一换热管束351和第二换热管束352内,并与喷淋在第一换热管束351和第二换热管束352外部的冷剂水进行热交换,乏汽在第一换热管束351和第二换热管束352内凝结形成冷凝水,并从第一换热管束351和第二换热管束352的出口流入到第一空腔,即冷凝水室34内,最终通过乏汽凝结水出口32流出。喷淋在第一换热管束351和第二换热管束352上的冷剂水吸收热量形成冷剂蒸汽,并被吸收器4内的溶液吸收,形成浓度较低的溶液。然后浓度较低的溶液通过循环泵进入到发生器2内,与此同时,驱动热源进入到发生器2内,并与发生器2内的溶度较低的稀溶液进行热交换,稀溶液被加热产生蒸汽后变成浓溶液,产生的蒸汽进入到冷凝器1内形成冷剂水,并被再次喷淋到蒸发器3的第一换热管束351和第二换热管束352上,完成冷剂水(即制冷剂)的循环。稀溶液被加热产生的浓溶液进入到吸收器4内,且进入到吸收器4内的浓溶液在吸收蒸发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后再次变成稀溶液,完成溶液(即吸收剂)的循环。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二管板362和第三管板363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将所述的第一空腔分割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的第一区域与所述的第一换热管束351相连通,所述的第二区域与所述的第二换热管束352相连通。所述蒸发器3箱体的底面上设置有两个乏汽凝结水出口32,且两个所述的乏汽凝结水出口32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相连通。其余结构同实施例一。实施例三由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两种结构,需要在蒸发器3的外部设置分配管道,从而将所述的乏汽分别输送到两个所述的第二空腔内,增加了施工难度,需要更大的安装空间。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蒸发器3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空腔相连通的乏汽入口31,且所述的乏汽入口31与所述第一换热管束351和第二换热管束352的走向垂直。所述的蒸发器3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乏汽凝结水出口32,且两个所述的乏汽凝结水出口32分别与所述的第二空腔相连通。其余结构同实施例一。这样,就相当于将分配管道内置,在蒸发器3的内部进行乏汽的分配,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安装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束纵向排列的乏汽型吸收式热泵蒸发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束纵向排列的乏汽型吸收式热泵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中沿纵向分别设置有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且所述的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均沿纵向排列的;所述第一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与所述蒸发器的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管板和第四管板与所述蒸发器的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管板和第三管板之间形成了第一空腔,所述的第一管板和蒸发器箱体之间,以及第四管板和蒸发器箱体之间形成了第二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束纵向排列的乏汽型吸收式热泵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中沿纵向分别设置有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且所述的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均沿纵向排列的;所述第一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与所述蒸发器的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管板和第四管板与所述蒸发器的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管板和第三管板之间形成了第一空腔,所述的第一管板和蒸发器箱体之间,以及第四管板和蒸发器箱体之间形成了第二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束纵向排列的乏汽型吸收式热泵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空腔相连通的乏汽入口,且所述的乏汽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的走向垂直,所述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昌范传杰杜玉芹李本远叶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北辰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