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文涛专利>正文

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404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潜水装置及飘浮装置,涉及水上设备技术领域,其中潜水装置包括漂浮组件,漂浮组件包括漂浮主体,漂浮主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上形成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上套设有救生圈,第二腔体形成有第一换气装置,第一腔体形成有第二换气装置;换气组件包括形成于第一腔体上的换气嘴,换气嘴上连接有换气管组件;配重组件包括配重腰带和配重袋;安全装置包括安全绳组件,安全绳组件通过安全扣连接至配重腰带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其中的潜水装置通过漂浮组件实现换气功能,通过换气组件将氧气传输给使用者,配重组件保证使用者的潜水稳定性,安全装置保证使用者在潜水时的基本安全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迅速自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上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产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进行休闲放松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海岛游、海滩游越来越受欢迎,而这些游玩项目中,潜水作为一种新型时尚的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常规的潜水装置结构复杂、穿戴不便,而且需要专业的潜水教练随同潜水,而且费用高昂,这样,就会导致人们无法尽兴的进行潜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其中的潜水装置通过漂浮组件漂浮在水面上,进而可以通过设置在其上的第一换气装置和第二换气装置实现换气功能,然后通过换气组件将氧气传输给使用者,配重组件可以有效保证使用者的潜水稳定性,安全装置保证使用者在潜水时的基本安全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迅速自救,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缓解了现有潜水装置价格昂贵、结构复杂、穿戴不便利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潜水装置,包括:漂浮组件,所述漂浮组件包括漂浮主体,所述漂浮主体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面贯通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体同轴布置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上套设有救生圈,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面上、且背离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有第一换气装置,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上、且朝向所述第二腔体贯通形成有第二换气装置,且所述第一换气装置、所述第二换气装置均沿所述第一腔体轴心线的方向布置;换气组件,所述换气组件包括贯通形成于所述第一腔体底面上的换气嘴,且所述换气嘴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背离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所述换气嘴与所述第二换气装置对应设置,所述换气嘴上连接有换气管组件,所述换气管组件上连接有用于使用者佩戴换气的呼吸器;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用于设置在使用者身上的配重腰带,所述配重腰带通过卡装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使用者身上,所述配重腰带上均布设有若干用于容纳配重物质的配重袋;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外表面上的安全绳组件,所述安全绳组件通过安全扣连接至所述配重腰带上。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救生圈的至少一组固定组件,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外表面上的第一弹性带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外表面上的第二弹性带,且所述第一弹性带与所述第二弹性带通过双调节插扣卡装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气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面上、且沿背离所述第一腔体的方向延伸形成的换气口,所述换气口上设有防水盖,所述防水盖的开口端所在端面与所述第二腔体顶面的距离小于所述换气口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腔体顶面的距离,所述防水盖的内表面与所述换气口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换气防水通道。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上均布设置有若干排水孔,且每个所述排水孔上可拆卸的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盖。更进一步地,所述换气嘴上连接有标准接头,且所述换气管组件上连接有与所述标准接头对应的通水接头,所述标准接头与所述通水接头可拆卸连接。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标准接头的密封盖。更进一步地,所述安全绳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均布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外表面上的第一安全绳,所述第一安全绳沿背离所述第一腔体的方向交汇形成交汇端,且所述交汇端在所述第一腔体的轴心线上,所述交汇端上连接有第二安全绳组件,所述第二安全绳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安全绳。更进一步地,所述安全绳组件的长度长于所述换气管组件的长度。更进一步地,所述配重袋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用于打开、封闭的密封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漂浮装置,包括:漂浮组件,所述漂浮组件包括漂浮主体,所述漂浮主体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面贯通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体同轴布置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上套设有救生圈,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面上、且背离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有第一换气装置,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上、且朝向所述第二腔体贯通形成有第二换气装置,且所述第一换气装置、所述第二换气装置均沿所述第一腔体轴心线的方向布置;换气组件,所述换气组件包括贯通形成于所述第一腔体底面上的换气嘴,且所述换气嘴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背离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所述换气嘴与所述第二换气装置对应设置,所述换气嘴上连接有密封盖。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其中的潜水装置通过漂浮组件漂浮在水面上,进而可以通过设置在其上的第一换气装置和第二换气装置实现换气功能,然后通过换气组件将氧气传输给使用者,配重组件可以有效保证使用者的潜水稳定性,安全装置保证使用者在潜水时的基本安全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迅速自救,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潜水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潜水装置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飘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E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标:1-漂浮组件;2-换气组件;3-配重组件;4-安全装置;5-第一腔体;6-第二腔体;7-救生圈;8-第一换气装置;9-第二换气装置;10-换气嘴;11-换气管组件;12-塑料接头;13-波纹管;14-配重腰带;15-配重袋;16-双调节插扣;17-安全扣;18-第一弹性带;19-第二弹性带;20-换气口;21-防水盖;22-排水孔;23-第一安全绳;24-第二安全绳;25-安全钩;26-开口;27-第一拉链条;28-收缩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其中的潜水装置通过漂浮组件漂浮在水面上,进而可以通过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潜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组件,所述漂浮组件包括漂浮主体,所述漂浮主体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面贯通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体同轴布置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上套设有救生圈,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面上、且背离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有第一换气装置,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上、且朝向所述第二腔体贯通形成有第二换气装置,且所述第一换气装置、所述第二换气装置均沿所述第一腔体轴心线的方向布置;换气组件,所述换气组件包括贯通形成于所述第一腔体底面上的换气嘴,且所述换气嘴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背离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所述换气嘴与所述第二换气装置对应设置,所述换气嘴上连接有换气管组件,所述换气管组件上连接有用于使用者佩戴换气的呼吸器;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用于设置在使用者身上的配重腰带,所述配重腰带通过卡装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使用者身上,所述配重腰带上均布设有若干用于容纳配重物质的配重袋;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外表面上的安全绳组件,所述安全绳组件通过安全扣连接至所述配重腰带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组件,所述漂浮组件包括漂浮主体,所述漂浮主体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面贯通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体同轴布置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上套设有救生圈,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面上、且背离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有第一换气装置,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上、且朝向所述第二腔体贯通形成有第二换气装置,且所述第一换气装置、所述第二换气装置均沿所述第一腔体轴心线的方向布置;换气组件,所述换气组件包括贯通形成于所述第一腔体底面上的换气嘴,且所述换气嘴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背离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所述换气嘴与所述第二换气装置对应设置,所述换气嘴上连接有换气管组件,所述换气管组件上连接有用于使用者佩戴换气的呼吸器;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用于设置在使用者身上的配重腰带,所述配重腰带通过卡装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使用者身上,所述配重腰带上均布设有若干用于容纳配重物质的配重袋;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外表面上的安全绳组件,所述安全绳组件通过安全扣连接至所述配重腰带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救生圈的至少一组固定组件,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外表面上的第一弹性带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外表面上的第二弹性带,且所述第一弹性带与所述第二弹性带通过双调节插扣卡装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气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面上、且沿背离所述第一腔体的方向延伸形成的换气口,所述换气口上设有防水盖,所述防水盖的开口端所在端面与所述第二腔体顶面的距离小于所述换气口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腔体顶面的距离,所述防水盖的内表面与所述换气口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换气防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刘文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