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31335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6 0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中继器装置,包括:装配体、电子组件和导热组件,所述电子组件部分或全部设于所述装配体内;所述导热组件设于所述装配体与内部的电子组件之间,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导热硅胶片、屏蔽罩和第二导热硅胶片,所述第一导热硅胶片贴合所述装配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导热硅胶片贴合电子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继器装置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继器装置
本技术属于中继器技术,特别涉及的是一种中继器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线中继器在无线信号传输中起到了信号中继的作用,可以对信号起到放大、转换等作用。无线中继器在工作过程中,内部电子组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内部热量过多时会影响电子组件的正常工作,还有可能烧坏电路,使用寿命也不够长,然而现有的中继器装置没有较好的散热方式。此外,中继器的电子组件一般是内藏在装配体中,在组装或拆卸时,需要将装配体拆开,拿出电子组件进行维修或更换,现有的中继器装置中,装配体通常是包括上装配体和下装配体连接而成,一种连接方式是,连接部位通常需要较多的螺钉连接,而且在拆卸时,拆卸完上下装配体之间的螺钉之后,还需要拆卸电子组件与装配体之间的连接螺钉,拆卸方式十分繁琐,而且螺丝越多不仅外观收到影响,更会干扰信号的收发;另一种连接方式是,连接部位采用卡扣连接的形式来实现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并不牢固,长久使用容易在连接部位发生损坏,而且在拆卸时,仍然需要拆卸电子组件与装配体之间的连接螺钉,拆装仍然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继器装置,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中继器装置,包括:装配体、电子组件和导热组件,所述电子组件部分或全部设于所述装配体内;所述导热组件设于所述装配体与内部的电子组件之间,所述导热组件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导热硅胶片、屏蔽罩和第二导热硅胶片,所述第一导热硅胶片贴合所述装配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导热硅胶片贴合电子组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热组件设于所述电子组件的发热源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配体的外表面密布有散热棱。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配体包括筒轴、外部套筒和后盖;所述外部套筒的外表面密布有所述散热棱;所述筒轴上用于安装电子组件,所述筒轴从所述外部套筒的前端伸入,且由所述外部套筒限位;所述后盖设于所述外部套筒的后端,并通过螺接件连接所述筒轴,以将所述筒轴固定于所述外部套筒。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筒轴包括前盖和轴部,所述轴部伸入所述外部套筒中,所述前盖盖合所述外部套筒的前端;其中,所述前盖和轴部为一体成型连接,或者,所述前盖和轴部通过螺接件在前盖面向外部套筒内部的一侧内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筒轴的前盖盖合所述外部套筒的前端,前盖具有台阶边缘,且由所述外部套筒的前端限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轴部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电子组件至少包括电池、柔性电路板、电路主板,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所述柔性电路板贴附所述电池安装,所述电路主板安装于所述上支架之上,所述导热组件设于所述电路主板与外部套筒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子组件还包括外置天线,所述外置天线呈蘑菇状,穿过所述前盖连接所述电路主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盖盖合所述外部套筒的后端,所述后盖具有台阶边缘,且由所述外部套筒的后端限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背夹,用于置入所述装配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装配体既起到电子组件固定的作用,又起到散热的作用,在装配体与其内部的电子组件之间设置直接接触导热的导热组件,使得热量更快速地传导至装配体的表面上,散热效率更高;屏蔽罩可以起到导热、支撑导热硅胶片、及干扰信号屏蔽的作用;将装配体的外表面设置为布满散热棱,可以增大散热面积,散热效果更好;装配体采用单端螺接的方式连接,外部套筒的前端采用限位配合的方式,仅在后端通过螺接件将筒轴和后盖连接,便可将结构整体固定,拆卸时,只需对单端操作螺接件即可实现;而且通过筒轴承载电子组件,因而电子组件随着筒轴一并安装或拆卸下,因而只需单端操作螺接件便可将电子组件取出,拆装更为方便,减少螺接件,外观整洁美观,减少信号干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中继器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中继器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中继器装置的装配体分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中继器装置的整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筒轴,2-外部套筒,3-后盖,4-螺接件,5-电子组件,6-功能贴纸,7-背夹,8-导热组件,11-前盖,121-下支架,122-上支架,51-电池,52-柔性电路板,53-电路主板,54-接口板,55-外置天线,56-内置天线,5’-发热源,81-第二导热硅胶片,82-屏蔽罩,83-第一导热硅胶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参看图1-4,在一个实施例中,中继器装置包括装配体、电子组件5和导热组件8。装配体中具有容置空间,电子组件5部分或全部设于装配体内。导热组件设于装配体与内部的电子组件之间,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导热硅胶片83、屏蔽罩82和第二导热硅胶片81,第一导热硅胶片83贴合装配体的内表面,第二导热硅胶片81贴合内部的电子组件。第二导热硅胶片83优选贴合在电子组件的发热源5’处,将发热源5’集中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到至装配体表面进行散热。装配体既起到电子组件5固定的作用,又起到散热的作用,在装配体与其内部的电子组件5之间设置直接接触导热的导热组件8,使得热量更快速地传导至装配体的表面上,散热效率更高;屏蔽罩82可以起到导热、支撑导热硅胶片、及干扰信号屏蔽的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装配体的散热部位可以是铝材质,但不作为限制,也可以是其他散热材质,在固定内部组件的同时起到散热器的作用。装配体的外表面密布有散热棱,可以增加散热面积,使得散热效果更佳。在一个实施例中,中继器装置的装配体包括:筒轴1、外部套筒2和后盖3。筒轴1上用于安装中继器的电子组件5,电子组件5的内置部分设置在筒轴1的伸入部分,通过筒轴1伸入外部套筒2而内藏在外部套筒2内。若电子组件5还包括外置部分,则电子组件5的外置部分可以设置在筒轴1的外露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筒轴1包括前盖11和轴部(121和122),轴部伸入外部套筒2中,前盖11盖合外部套筒2的前端。其中,前盖11和轴部为一体成型连接,或者,前盖11和轴部通过螺接件在前盖11面向外部套筒2内部的一侧内连接。前盖11和轴部内连接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是,在前盖11的面向外部套筒2内部的一侧设有未穿透的螺纹部,轴部对应位置相应设有螺纹部,螺接件穿过轴部的螺纹部与筒轴1的螺纹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看图2,筒轴1的轴部包括上支架122和下支架121。电子组件5至少包括电池51、柔性电路板52、电路主板53,当然不限于此,这些板子上具体设置何种电路可以根据需要而定。电池51安装于上支架122和下支架121之间,由上支架122和下支架121抱紧固定,柔性电路板52贴附电池51安装,电路主板53安装于上支架122之上,可以最大程度地集约内部空间。电子组件5还可以接口板54,接口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中继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体、电子组件和导热组件,所述电子组件部分或全部设于所述装配体内;所述导热组件设于所述装配体与内部的电子组件之间,所述导热组件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导热硅胶片、屏蔽罩和第二导热硅胶片,所述第一导热硅胶片贴合所述装配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导热硅胶片贴合电子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体、电子组件和导热组件,所述电子组件部分或全部设于所述装配体内;所述导热组件设于所述装配体与内部的电子组件之间,所述导热组件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导热硅胶片、屏蔽罩和第二导热硅胶片,所述第一导热硅胶片贴合所述装配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导热硅胶片贴合电子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设于所述电子组件的发热源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体的外表面密布有散热棱。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体包括筒轴、外部套筒和后盖;所述外部套筒的外表面密布有所述散热棱;所述筒轴上用于安装电子组件,所述筒轴从所述外部套筒的前端伸入,且由所述外部套筒限位;所述后盖设于所述外部套筒的后端,并通过螺接件连接所述筒轴,以将所述筒轴固定于所述外部套筒。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轴包括前盖和轴部,所述轴部伸入所述外部套筒中,所述前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瑜江文彦
申请(专利权)人: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